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进行结构性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当前的社会结构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的四大任务和进行社会建设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抽象的社会基本矛盾并不能引导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存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4.
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社会矛盾的两种基本形式——合法形式的社会矛盾、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的变化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矛盾呈现出增多的发展特点。这种特点不但表现在矛盾程度轻微的合法形式的社会矛盾日趋增多,而且也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冲突程度较为严重的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也在大幅增加,在社会矛盾总量中所占比例日趋上升。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在逐步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已越来越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但中国的社会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社会结构严重落后于经济结构已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梗阻,是众多社会矛盾频发、高发且呈剧烈化的重要根源,是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就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两者的关系而言,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建设对于经济建设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建设包括优化社会结构、改善民生以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建设离不开社会建设的支撑。优化社会结构对于经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支撑意义:优化社会阶层结构能够为复杂的经济分工提供必需的职业化群体支撑,能够为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社会协调力量,能够为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本支撑;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改善民生对于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消费内需拉动效应。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对于经济建设具有必不可少的定向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否能够得以顺利进行,愈益取决于社会建设进行得如何。  相似文献   

7.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此消彼长、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国家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减弱,依赖于各种体制内资源预防、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做法逐渐显露其不适应性。充分发挥好第三部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整合作用,消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是对这种形势变化和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一波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建设的平台上发力推动五大建设的协调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四大挑战:物质财富迅速增长而社会领域进步不足、社会结构分化扩大而社会利益协调不足、社会力量日益成长而社会动力运用不足和社会空间日益扩展而社会管理支撑不足。因此,社会建设改革应从四个方向做出突破:增强民生福利和实现科学发展、协调社会利益和实现社会整合、维护社会运行和激发社会活力以及创新社会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程是自然工程的对称,是社会主体根据自身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一定的社会技术为中介,改造社会世界、协调社会运行、解决社会矛盾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社会工程设计是社会主体对社会工程的整体筹划,是社会主体观念、意志、目标在“思维具体”中的再现,它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前提性和人文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合理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要素的结构性矛盾、社会运行要件的功能性矛盾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失调性矛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对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法律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加以深入的考察,充分汲取传统中国调处社会矛盾的宝贵法律文化资源,并借鉴人类历史上及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协调、多管齐下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包括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处于中心地位.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法律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关键在于加强法律意识形态、法律制度、司法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评判一个社会稳定与否,不是看有没有社会矛盾或利益冲突,而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社会机制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真正建立社会矛盾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社会冲突事件处理的瓶颈因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鞍钢  王磊 《河北学刊》2007,27(3):74-77
中国正在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高风险期,如何妥善处理各类冲突事件、降低社会冲突对社会机体的冲击和破坏,主动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应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当前社会冲突事件的基本趋势着手,分析政府在处理社会冲突事件过程中面临的若干“悖论”,从政治、经济、知识、信息和体制等五个方面识别出制约地方政府妥善处理冲突事件的瓶颈因素,并针对上述瓶颈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性的任务,从社会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的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是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做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谈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建设这一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它包含两种类型,三个层次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此外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已进入转型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社会各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冲突。认真研究转型期的各种文化冲突及其影响,探求文化建设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刘金伟 《理论界》2013,(9):11-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国家、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在"总体性社会"结构背景下,社会建设依附在国家政权体系下,以政府为主体,依靠政治动员的力量,服务于政治目标。国家依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与计划体制,控制了一切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结构封闭、凝滞。这种社会建设模式虽然有利于国家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但其形成的一系列僵化体制对今后我国社会建设的推进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衍涛 《齐鲁学刊》2007,(1):139-143
社会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必然现象,社会冲突既具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如何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也就是如何使具有负功能的社会冲突转化为具有正功能的社会冲突,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事实上就是解决当前所存在的社会冲突问题,或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的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冲突控制和整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完全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划分了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也区分了社会存在的基础性领域、主导性领域和附属性领域。马克思正是抓住了社会存在的主导性领域而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