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帮儒 《殷都学刊》2011,(3):150-152
北宗禅作为禅宗的一个支派,其必有尊奉的佛教经典。通过对北宗禅相关文献的考述,文章认为其所奉的佛经为《楞伽经》、《文殊说般若经》、《思益经》、《大乘起信论》、《维摩经》、《法华经》和《华严经》等。  相似文献   

2.
维摩诘与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中两个著名的菩萨,在汉、魏之际几乎同时传入中土,很快受到广泛崇信。《维摩诘经》一时被视为“略叙众经要义”、“义包群典”的纲领性经典;观音则“神奇世传”,不仅有关经典(《法华经、普门品》及其单行《普门品经》、《无量  相似文献   

3.
赵红 《西域研究》2007,(1):52-56
本文校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法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书法、避讳字两个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4.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开创较早的一个宗派。陈隋之际,实际创始人智顗曾于浙江天台县城北二公里处天台山建舍说法、研究教义、践行定会,其所立宗派因称天台宗。《法华经》为该宗所依根本经典,因而亦称法华宗.本宗传法世系有“东土九祖”之说,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龙树本是印度人,未曾来过东土,以其所撰《大智度论》及《中论》等书,为天台宗人阐发教义所据,因而将其奉为初祖。二祖北齐慧文,在江淮间力弘禅观,无著述行世。相传他因读《中论·四谛品》而悟空观、假观、  相似文献   

5.
当我校勘完这部书稿即将送出版社照相,排印时,日本留学生池田巧君来访,他赠给我一部《依据敦煌文献的汉语史研究——九、十世纪的河西方言》,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高田时雄(TAKATA Takto)。高君生于1949年,1972年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1976~1980年,在法国国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进修,其间,他目睹了法国收藏的汉藏对音原始文献,计有《千字文》,《金刚经》、《阿弥陀经》、《大乘中宗见解》、《天地八阳神咒经》、《法华经普门品(观音经)》、《南天竺国菩提  相似文献   

6.
鸠摩罗什是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他的佛典翻译活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久远的影响。其影响之大,即使如后来居上的玄类也有所不及。“什公译业固迈前哲,与彼差可比拟者,则唐之类师耳;然类师无其广面,盖什公于《法华部》则今行之正本《妙法莲华经》为其所译,于《方等部》则《阿弥陀经》、《维摩法所说经》、《恩益梵天所问经》、《持世经》、《首楞严经》皆出其手,于《宝积部》则《自在王菩萨经》、猕扬诸佛功德经》等出焉,于《华严部》则《十住经》之重译,于《般苦部》则《大品》、《小品》皆所再理也;至若深造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有一批新发现的出自和田的婆罗谜字体文书,部分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其中两叶可确定为《妙法莲华经》梵文写本残片,其与同样出自和田地区的早先所谓"喀什本"《法华经》在内容和字体方面都相当一致。本文对这两叶残片进行了转写及比定,并对相关梵文写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一、著作考略 历年来湖南高僧辈出,著作甚丰,在全国甚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湖南佛教史》著录的湖南佛教著作163种。湖南佛教著述始于陈,盛于隋唐,传至明清、民国,仍经久不衰。从形式上看,有经律、论说、仪轨、语录、偈颂、传记等六类。经律类,主要出自智 ,论说类也以陈隋时期的惠思和智岂页的著作为主,明清以后则以各寺院高僧的语录为主。湖南最早的佛教著作,为南岳惠思大禅师所著的《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大乘止观法门》、《南岳大禅师曲授心要》、《法华经安乐行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湖南佛教著作主要见…  相似文献   

9.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相似文献   

10.
王丽洁 《江汉论坛》2007,1(8):127-132
一、研究的必要性 《法华经》是约公元前二世纪至前一世纪,初期大乘佛教经典著述高峰时期出现的佛典,它所宣扬的一佛乘思想,对于确立新的佛陀观和自行化他的菩萨乘信仰,为众生指明成佛的道路,使大乘佛教最终发展成熟和完善,成为联合小乘及各个教派的统一的宗教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7,27(4):130-136
李贽在明嘉靖四十五年就被引入心学之门,而其思想的真正启蒙则是在"大衰欲死"苦读佛经之时。李贽何时苦读佛经?曾读那些佛典?佛典到底给予李贽那些影响,使他茅塞顿开、窥见生死学问之源光点,从而走向学佛一路,成就了狂禅李贽。这不仅是明代思想史上需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明代文学史特别是明代文学编年史上需敲定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问题。经研究可知,李贽思想的真正启蒙是在姚安鸡足山"翻阅贝经"的明万历六至八年;所读佛经为《坛经》、《般若经》、《心经》、《楞伽经》、《法华经》和《金刚经》等,信奉"有为教"与"净土宗",最终悟透因缘法,形成真空观,不仅从学理上明白了"生死大学问"的根本,而且找到了求得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奠定了其后来"凡圣如一"的平等思想和"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非权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夏时期的《文海宝韵》和《文海杂类》,是模仿《广韵》(1007年)编写出来的。西夏文同样也是模拟汉字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西夏建国以后以西夏书面语代替了汉语书面语。西夏书面语是以西夏主要成员的弥(党项)族方言为基础创造出来的,通过汉文典籍和佛典的翻译工作,西夏书面语从仿照汉语模式逐步演变为一种精制的模式,这表现在西夏文《法华经》中出现的弥族方言典型的日常用语的语法现象,如接头词一、二 动词形态,A、B 人称代名词。《同音》代表了西夏书面语的正确写法,但佛典中又常常出现违反这些语法规则的现象。为了正确理解佛典,复原西夏语的正确模式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5,(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武器展开了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批判,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却放弃了异化论的逻辑构制,转而运用"物象化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地平。〔1〕据此,广松涉先生在《唯物史观的原像》和《物象化论的构图》等著作中有着透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见解。他赞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重大转折的判断,认为"从异化论的逻辑到物象化论的逻辑"这一熟语科学的回答了马克思哲学史上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14.
黄连平 《中州学刊》2002,1(6):76-78
长篇小说《桥》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是废名小说意境创造的集大成者 ,在意味深长的意境营造时 ,追求整体意蕴的展示 ,讲究人物对话的设计 ,显得既层次纷繁又含蕴丰富。《桥》还是一个物象的世界 ,风景的世界 ,一个时间消逝了的宁静的物象和风景的世界 ,这种世界既指向想象、幻想的世界 ,又点化想象、幻想的世界 ,将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奇特新颖的叙事谋略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时空错乱、超越生死界限、客观物象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庄子》寓言叙事谋略所表现出的自觉虚构叙事观念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诗经》物象作为一种自然的和人文的文化符号,为《诗经》铸造出了文学的形象。考古学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下文物的发现,让我们进一步认知《诗经》的文学性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与历史的碰撞说明,《诗经》是一部写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7.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符瑞思想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世学 《兰州学刊》2010,(12):146-150
符瑞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多个层面呈现出总结与整合的态势。《瑞应图》类作品对符瑞物象的汇集并付诸图录,《宋书·符瑞志》对先秦、两汉以来符瑞思想的全面申述,《南齐书·祥瑞志》《魏书·灵征志》对南齐、北魏符瑞之说的断代载记,都是这种态势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8.
显通寺,古名大孚灵鹫寺。《清凉山志》曰:摄摩腾、竺法兰“于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至洛阳”。“明年春,礼清凉山回,奏帝建伽兰。腾以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依山名也。帝复以始信佛化,乃加大孚,孚即信也。始度僧数十居之”。若依此说,大孚灵鹫寺当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庙。此说源于宋代延一重编的《广清凉传》:“大孚灵鹫寺者,世传后汉永平中所立。所以名灵鹫者,据《西域记》第九卷说,梵云结栗陀罗矩吒山,即释尊说《法华经》之地。唐云鹫峰,亦曰鹫台。接北山之阴,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中的昆仑,实际指的是高山中物类品种众多且物产种类分明的意思,亦即为高大的物象。它在书中是典型地标方位的象征,具有确定的指向性。《山海经》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观察,意在突显它的外部环境,着意刻画了与其互为关联的物类事象。鉴于其地理优势,昆仑高大物象的实义内涵,使得《山海经》中所显露的昆仑神境既具有奇异的特质,又蕴含着神话色彩。这也是尊天帝而进行祭祀活动的象征,并形成了拜祭礼制的构成要素之一。《山海经》中昆仑物类事象的形成,对昆仑形象的演变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钟嵘《诗品》中的流水意象为例,剖析其中蕴含的某些社会历史印迹及人文精神,阐明流水意象由其前身———自然物象演进为审美意象这一诗学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