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非非 《社区》2008,(11):8-11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流传甚久,相传出于北宋宰相赵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引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解释“半部《论语》”,称“典出于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赵普”条称:“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著作中,显然各位引用者并未注意到,早在1970年,文史大家洪业先生就已撰写长文详加考证,指出“半部《论语》”只是传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史学界,顾颉刚等一批现代史学精英在抗战时期成立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等学术刊物,最先倡导系统研究边疆民族史、民族地理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前半叶的《桃花扇》研究,囿于严峻的政治及社会环境,学者们主要着眼于对《桃花扇》政治层面的主题意蕴的阐发,但也有不少学者试图从文学层面审视《桃花扇》,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之目的即试图通过这 50年学界有关《桃花扇》研究的论文、文学史著及相关研究论著的考察,对其得失予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偶读明朝梅鼎祚的《半景》诗:"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描绘出一幅空漾迷离的烟雨春景图,句句重用"半"字,饶有情趣。这使我想起自居易的《暮江吟》:"一半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水,半江波光闪闪,半江红浪滚滚,多壮美!温庭筠的《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其苍翠欲滴,实在美丽。黄公度有:"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  相似文献   

5.
《文学评论》最初刊名为《文学研究》。1957年《文学研究》创刊,1959年改名为《文学评论》,1966年出至第3期,因为“文化大革命”爆发被迫停刊。在这9年半期间,何其芳同志作为文学研究所的所长,一直兼任《文学评论》主编。在《文学评论》直至如今50多年的历史上,这9年半的时段不算很长,但它作为《文学评论》发展史上的第一阶段,在刊物的学术定位、办刊思路上,却奠定了这一刊物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与褚半农先生就《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问题不同的看法,认为《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方言更接近河北藁城、正定一代的方言口语。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国内民众和国际舆论中的领袖形象严重受损。其通过《西安半月记》撰写的操控,成稿后的亲笔修改,出版后的引介、宣传,消减了事变中不利自身之事实,夸大了有利自身之表现,掩盖了部分真相,重塑了事变中严重受损的领袖形象。通过这一宣传策略的运用,达到了恢复声誉与获取民众理解支持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同一问题,《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前半和《文二十八种病》前"八病"引刘善经说有不同,《文笔十病得失》前半论蜂腰和日本《省试诗论》所引《文笔式》一致,"文笔十病得失"的标题可能就指《文笔式》之十病得失,因此,《文笔十病得失》前半当出典《文笔式》。北卷《论对属》应该是初唐时的理论,第二段起的正文可能出《笔札华梁》,但注文的作者可能是《文笔式》。  相似文献   

9.
刘半农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对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编》是近半个多世纪金研究的权威性工具书之一,1985年印行的第四版,成绩斐然,但也有一些疏失,本提出部分校记,有助于《金编》的使用,也有助于《金编》的修订。  相似文献   

11.
半亩方塘     
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  相似文献   

12.
鲁迅《自嘲》诗第三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成脍炙人口的名联了。“孺子牛”出于《左传》:齐景公常常装作牛,西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就是齐景公做小孩子的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他一直记得2002年的冬天.—个女孩为了掩盖他的过错.所给予他的昂贵的道歉。记得他17岁半的时候,那个女孩,尊敬地叫他先生,他便是在那一刻开始,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4.
刘半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考查他后期的思想轨迹和生活道路 ,发现与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中所批评的情形不符合。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自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8.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虽是陈布雷撰写《西安半月记》的蓝本,但《西安事变日记》并不是蒋氏在事变期间的逐日所记,而是事后补写的。《西安事变日记》叙事简略,内容存在错乱和缺失,《西安半月记》增添了许多材料,内容丰富完整,弥补了《西安事变日记》的不足,虽然极力表现蒋氏"人格"和"正气",但不存在大量造假成分,其整体史料价值较高。《西安事变日记》记载了《西安半月记》有意回避的周恩来与蒋氏会面等情节,凸显出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盛寿藻(1922-),浙江金华人,笔名半睛,字竹翁,号双溪居士。青年时期曾旅居台湾,后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退休后任特聘教授。现为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顾问及永久理事,菲律宾“中华逸吟诗书画国际展委会”艺术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编辑部常务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盛先生自幼酷爱书画,尤善墨竹,画坛有“盛竹”之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政协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