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狗比娘贵     
日前,家住天津的蒋先生夫妇为庆祝家中小狗出生一百天,在饭店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却全然忘记母亲七十大寿。老母为此非常伤心,只留下一张纸条不辞而别,上面写道:"妈妈心疼儿子,儿子何时惦记妈?"如今的社会开放多元,人的爱好各异,人们不必惊怪。有一些住所"高档",生活"时尚",爱狗视"宝宝"的现代人,在对狗"宝宝"百般宠爱的同时,却对人表现得十分冷漠。  相似文献   

2.
元代母亲称谓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用"娘",南方兼用"妈"、"娘"。此外,母亲称谓偶尔用"奶","娘、妈、奶"均为"母"的音转词。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3,(4)
母子情、手足情,都是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当85岁的老母重病在身,兄长袖手旁观、大姐爱莫能助时,独自赡养母亲20多年的他背着母亲告哥姐——母子俩相依为命杨抚顺今年44岁,站在记者面前,他头发零乱,胡子拉碴,破旧的浅色衣领脏兮兮的,如同一个乞丐。更令人同情的是他那一双带有血丝的眼睛,有些落魄和悲观,满是失望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系年》与《春秋》经传在记载国君死亡事件时采取了不同的记述方式。《系年》在记述一国之君杀另外一国之君时均用"杀"字而非"弑"字,基本句式为"某杀某",这与《春秋》经传的记载类似。但《系年》在记载国君被该国臣子所杀的时候,几乎都用"杀"字,这与《春秋》采用"弑"字表明褒贬明显不同。《系年》对孺子王被灵王所杀,灵王被公子比所杀均未非常明确地采取"某杀某"的记述方式,这可能源于《系年》的记述者为楚国人,所以对本国国君的遇害采取了"内讳"的方式。对"弑君"事件的不同处理,可从另一侧面佐证孔子对《春秋》确实进行了修订及"《春秋》笔法"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孝子潘元发     
平陆县老龄委主任潘元发,不仅关心全县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在家中也是一位孝子。他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母亲的事,被群众传为佳话。潘元发的老家在河南省汜水县寥峪村。1940年,潘元发随父母逃难到平陆县东的南沟村。后来又一路乞讨到了枣沟村。由于生计所迫,他的小妹妹、小弟弟先后被卖或送人。潘元发对高堂老母为了他和兄妹生存而沿街乞讨、忍饥挨饿的辛酸史,刻骨铭心,如何让母亲后半辈子的生活过得幸福,过得甜蜜,成了他日日夜夜操心的大事。潘元发是如何对母亲尽孝的呢﹖先说这一日三餐,他顿顿饭让母亲吃得满意,吃得舒服。吃什么呢﹖既非…  相似文献   

6.
胡少春 《老友》2014,(7):24-25
春秋时齐国厚葬之风颇盛。齐桓公担心,此风任其发展,"布帛尽于衣裘,林木尽于棺椁",百姓将"无以为蔽",国家将"无以为守备"。为此,他与丞相管仲商讨对策。管仲说,世人做什么事,不是为名便是图利。如果令厚葬者既无名又无利可图,厚葬之风定可刹住。于是,王告天下:"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此令一下,厚葬之风很快便被刹住。因为,对棺椁过度者进行侮辱,名声不好;对大办丧事者治后人罪.无利可图。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敢大操大办了。  相似文献   

7.
生命中的盐     
叶倾城 《可乐》2011,(4):27-27
有时,陈坤会想:没有那些童年的不快乐,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小时候,陈坤一直在外祖母家生活,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家里还有继父,以及同母异父的弟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陈坤总是吃不到肉,他对自己说:"这不算苦。"他从来不曾得到过宠爱,却要努力当一个负责任的大哥:把肉让给弟弟吃,心疼弟弟,告  相似文献   

8.
李纨作为封建贵族之家的一个青春寡妇,在严酷的"存理灭欲"的封建礼制下,封建宗法社会千方百计地要把她塑造成"恪守封建礼节之完人",而李纨却自始至终燃烧着青春生命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情"与"礼"、"天理"与"人欲"的较量中,李纨的行为语言昭示着:正常人欲的强大力量和美好人性的不可战胜!  相似文献   

9.
陈毅敬母 1962年,62岁的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当天就去看望,他上前拉住母亲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娘,我进来时,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告诉儿子是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说:“娘,你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已经很难过了,这裤子理应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他动情地对母亲说:“娘,我小时候您  相似文献   

10.
与皇帝下棋     
夏宁 《中华魂》2017,(1):38-38
旧时,与皇帝下棋是个很危险的活。你肯定不能赢,除非家里已准备好棺材了;但又要输得巧妙,不能让皇帝看出来是在有意让他。酷爱围棋又很为棋艺自负的乾隆,由于身边一群阿谀拍马小人故意让棋,让他目空天下。为显示棋艺高明,他曾赐弈百官一百盘棋,百盘皆赢,被大臣们吹捧为"天下无敌"。可是,来自民间、不懂规矩的棋手范西屏,却把乾隆杀得一败涂地。让他明白,所谓"天下无敌",无非是披着龙袍的纸老虎罢了。  相似文献   

11.
《蝴蝶梦》中所描写的自然环境,尤其是血红色怒放的高大石南、车道边密集的黑色树林的意象多次重复,细致阐释了无所不在的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展现的人文环境,以有着强烈食欲和交际欲的范?霍珀夫人、有着本能的肉欲和征服欲的吕蓓卡、作为生存强者"粉丝"的丹弗斯太太、盲目适应周边环境的老奶奶等为线索,生动呈现了一个欲望充斥的世界。在渲染的"自然主义"氛围中,主人公"我"完全被剥夺了自由的意志,不是成为侍者等人忽视的卑微"伴侣",就是成为被管家捉弄又不能适应周边环境的前女主人阴影下的新"女主人",迷失了自我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商鞅之死     
几部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均谓商勒被“车裂而死”。《辞海》也载:南斯在“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因此,商故死于车裂一说广为流传。然证之以原始资料,可知此说不确。《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缺,放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河秦国。”同书《商君列传》谓:惠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哈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印而破槐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口:‘“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人魏,…  相似文献   

13.
"自强"和"明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两个重要规范。"自强"规范强调人应自强不息、自胜自立、革旧图强";明智"规范的内涵包括:智在知"道"、多忠少欲、智必审慎。"自强""、明智"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雷锋"自强明智"的思想和精神,其特定的时代内涵是:其总体表现为"三个全心全意"的思想和风格;其具体表现为又红又专,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和业务精益求精的思想和作风;还具体表现为他高尚的理智情操、道德情操和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14.
调查《汉语大字典(缩印本)》中上下结构的"父"部字、"子"部字、"女"部字和"母"部字,可以发现:"父"部字中87.5%的"父"在上;"子"、"女"、"母"与其他构件构成的字中,"子"、"女"、"母"在上的百分比依次是14.6%、2.53%和0%。字义兼指"男"、"女"的,不用"女"部,而用"子"部;字义是贬义的,即使包括"男"和"女",甚至主要是"男",也用"女"部。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是汉字结构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表层原因;造成女性主体意识丧失的是其经济地位的丧失,且是汉字结构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保持女性经济独立和主体意识是当下国人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注意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祁 《可乐》2011,(6):10-10
太阳升集团总裁吕娟被誉为"日本最成功的华人女企业家"之一,是"崛起于日本男权商业社会的中国女性"。1990年10月11日,出国改变了吕娟的人生。她出国时竟身无分文,把母亲千辛万苦借来的那沓美元,让飞行大队长转交给了母亲。她满怀豪情"独身闯天下",却没想到最简单的问题:下了飞机,没钱怎么办?抵达成田机场,果然没人来接机,吕娟这才着急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最早掌握文字的为巫师,而最初被神灵化的正是新石器时代的巫师们。春秋时期,部分巫师家族的后裔降而为"士",庶人上升为"士"的重要途径亦为学,纯粹学识或道德意义上的文人方始涌现。而这类文人被神灵化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孔子在世时即被认为已然达到了"仁"境界的"圣",可拟于"君师",由一族之祖先而上升为整个国家崇敬的"先祖"行列,成为真正的神灵。  相似文献   

17.
李秋生 《中华魂》2013,(19):31-32
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违法乱纪被绳之以法,他平日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也逐渐浮出水面。他在家烧香拜佛,在办公室布置了"靠山石",一些大的项目开工竣工时,都会请有名气的"大师"选择黄道吉日。面对这烟雾弥漫的一切,令人顿生诸多疑云。  相似文献   

18.
血与火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8,(1):F0003-F0003
上:巴格达大街上一辆起火的面包车边,一个伊拉克人正奋力灭火。当听到如来自地狱般的爆炸声,记者立刻打开镜头,但事实上这起事件似乎与战争并无关联。左:阿卜杜拉·伊什梅尔·哈利发是个普通公民,2004年的费卢杰进攻中他和他的家人被美军射伤。战斗结束后,他向海军陆战队士兵求助。闻讯的伊拉克士兵说:“快杀了他。”下:在费卢杰,23岁的萨哈·默罕默德·阿卜杜拉在接受美军的治疗。她开车时遭遇美军的炮火扫射,她本人被射伤,而她的母亲已经身亡。海军陆战队员不忍告诉她这个悲痛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能化解"悦生恶死"的桎梏,安然"顺死",从而成为与道合一的得道者。  相似文献   

20.
孟子所说的心是指人生来就有的、与非人相区别的、以"不忍人之心"为核心、沿着"四端"向"四德"不断充扩的向善之心。孟子的不动心是指尽心知性以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的向度不可动摇。此心虽然生而具有,但并非圆满自足,须通过意识自由和行为自觉缓慢培养,令其渐次成长,连续不断,由小到大,以止于至善。心之所向叫志,坚持此志不变,叫"持志","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二者互为制约,须"持其志,勿暴其气",所以孟子主张养气。告子的不动心是指接受了某种外在律令,将心托付于此,从而信念坚定,不再改变。这种外在律令缺少人性基础,往往以"言"的形式出现,是非曲直难辨,所以孟子提倡知言。知言以持志为依据,养气以至善为目标,持志为心之所向,至善为心之所成,如此,则心、言、气之关系明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