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九现象”与中国的企业家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五九现象”,是指一些有成就的企业家在59岁左右翻了船。“五九现象”既是人事制度问题,又是产权制度问题,更是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五九现象”的实质在于它是中国目前国有资产委托代理不完善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内部人控制”失控现象。企业家激励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激励制度必须体现多劳多得原则;②必须体现未来原则;③必须体现市场化原则;④必须充分体现企业家的个人精神,特别体现他们的成就感。根据以上四大原则和中国的现实,目前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应包括两大制度:年薪制与期权制。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企业家约束制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了巨大的政策效应.然而,按照当时综合环境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从现状、反思与重构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可总结出"变"与"不变"的经验和启示。"变"是依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矛盾而变,包括因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需要而变,因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因应不同历史阶段农民的内在需要而变,因应国际农业竞争的需要而变;而"不变"是坚守的初心使命不变,包括始终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为农民谋福利,始终追求农村土地公有制。这些"变"与"不变"的经验,将在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继续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助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岩  孟庆旺 《理论界》2006,(4):38-39
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初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农村新情况的出现,这个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农村发展的需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与“三农”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我们目前急迫需要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追求效率是农地内在的经济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以改进效率为目的围绕产权经历了四次变迁。四次制度变迁给我们的启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能使产权更明晰,其效率往往是正;反之,强制性制度变迁使产权模糊,效果往往是负。同时,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展望"十二五"时期农地制度的改革,应从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促进适度集中经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苏杭”农村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与思考何志文一、土地集中经营的发生背景江苏、浙江部分农村出现的土地集中经营趋势,绝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在农村进行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以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条件,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是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具有渐进性.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由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抵押来融通资金,以满足农地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流转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复杂利益关系使农地流转陷入博弈僵局:流转制度供给不足,博弈环节纠纷发生率高悬;流转市场尚未健全,缺乏相对独立的公益性中介;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地方权力在流转中干预过度;新型主体生长乏力,多重权利引发投机行为。欲破此僵局,应强化农地流转制度供给,列举清单规范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行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平台作为流转媒介;高效推进落实农地确权,以农村金融促进农地资源的资本权益化;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方式,大力培养合格的农民本土创业者。  相似文献   

9.
人才流动过程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会导致人才聚集的不平衡,进而引起人才聚集的非经济效应。"北上广"现象所引发的我国人才聚集问题,既有制度因素,又有生活环境和经济、文化因素。解决人才聚集问题,既需要国家层面的调节,也需要一线城市的调节,还需要中小城市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实质是各个生产力、各种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基于此,从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服务联合等六个方面,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六联”模式,着眼于补齐现有经营体系短板,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全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推出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转让交易制度,俗称“地票”交易制度,它对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及实现土地收益公平分配是一种制度创新。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完善。应利用试点优势、增强制度活力,在“地票”法律化过程中更要实现多方利益表达的平衡,使其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茌梨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存在着“午睡”现象。叶片含糖量和比叶重日变化,CO_2补偿点和光下呼吸速率日变化均不同程度地与“午睡”现象有关。光照和温度影响 CO_2补偿点、光下呼吸速率。空气相对湿度左右气孔开度,制约光合速率高低。人工供水可调控空气湿度,形成有利于茌梨叶片光合作用的综合环境因子,而光合速率高,“午睡”现象弱。  相似文献   

13.
范曾现象,即指画家范曾以一个国学开讲,一夜之间由国画大师转型为众多媒体追捧的国学大师,这是当代文化活动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然而,无论从传统学术观念,还是绘画诸层面解析,范曾现象存在内在荒谬性,范曾的国学大师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4.
从20 年我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看, 由于“对象” 问题研究严重滞后于社会学“中层”理论的研究, 导致“中层”理论的研究中明显地存在着分析思想, 概念框架、解释逻辑缺乏社会学特色, 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我国社会学可以把“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作为学科的 “研究对象”。循着这个“对象”进行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学机理, 也为构建我国社会学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内在逻辑, 同时, 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科学化、本土化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吴继平 《理论界》2003,(4):22-2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总结党执政80年来的经验,纵观当代世界政党发展的大势,汲取苏联、东欧各国政党制度建设失败的惨痛教训,分析国内政党制度运行情况,在政党制度方面提出和回答的正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什么是党执政的基础,什么是党执政的主题等时代性问题。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执政的根本所在我国政党制度的第一要义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  相似文献   

16.
17.
侯桂新 《东岳论丛》2020,(1):69-78+191
鲁迅"五四"前后的个人阅读史表明,在文学革命于1917年初经由《新青年》提倡而兴起的时候,恰是他与文学距离最远、对文学的热情降至冰点的时候。由于"新生"文艺运动溃败体验的参照,鲁迅最初对《新青年》所开展的文学革命态度冷淡,他将文学革命视为一次"铁屋子"外的思想先驱对"铁屋子"里的普通民众的启蒙行动,难于成功;后来之所以决定介入,主要出于一种友情赞助的心态。为此,他秉持明确的"听将令"和"打边鼓"意识,这种相对边缘的姿态既使得他和《新青年》同人保持步调一致,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又便于他坚持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文学表达,选择适合思想表达的文体,将思想文学化,从而对杂感与现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建构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成语的“新义”现象和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重阳 《理论界》2008,(1):145-147
本文拟讨论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成语“新义”现象的规范问题。这里的“新义”,指的是成语新出现的意义,这些意义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于人们的语言实践,但尚未取得规范资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类型和用例。二、评判标准:动态的规范观。三、新义成因:语言内外因。四、引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黄少安  孙涛 《江海学刊》2012,(3):90-96,238
中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的同时,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这一现象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及路径。城乡户籍相对价值发生逆向变化,是出现"非转农"现象的直接原因。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二元的户籍制度显著地制约了户籍的自由转换,使主要考虑经济因素的推拉理论不能充分发挥解释作用。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在于尽快卸掉户籍制度本身的经济价值,因此,着力点应放在户籍制度以外的相关制度上。  相似文献   

20.
李怀  赵万里 《学术界》2015,(1):11-30
人生活于现实世界中,人性假设也应以现实为基础。基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仅靠"经济人"假说并不能圆满地解释现实和人类的所有行为。人离不开制度,同样,制度需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正是基于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使人类社会处于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而不断的发展。我们提出的"制度人假说"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部分行为,它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考察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制度人"按照"个体行动法则"行事。"个体行动"是制度、生理系统、环境辨识、个体偏好结构的函数。明确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行为。在合理的制度下,"制度人"机制将使人类社会走向有序、和谐、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