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沙元伟先生,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本刊今年第2、3期曾刊发沙老“新金陵48景”。沙老提出南京要成为“楹联之都”,为宣传南京的楹联文化,我们特邀其学生刘志梅女士对沙老的几副楹联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2.
一松 《山西老年》2011,(4):47-47
蔺相祠俗称宰相庙,庙不大却闻名遐迩。它在榆次东郊四十华里处的蔺郊村与相立村之间的北山之巅。在祠的两柱上有一副颂扬蔺相如的楹联,上联是:正气慑强秦缶以击璧以完姓氏至今辉梓里,下联是:和衷柔傲帅天可回霜可却精神亘古壮山河”。  相似文献   

3.
一文 《山西老年》2011,(9):49-49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清真寺楹联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穆斯林民族风格,是中国古代楹联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清真寺楹联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特有的心理习俗、价值标准及审美情趣.它有着内容广博、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等诸多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佛山祖庙正门石柱的楹联.撰写者景事结合,掩景彰情.语言精练。书写祖庙的神圣和庙貌巍峨,展示神权的凛然不可侵以及皇权至高无上。它之所以放在正门之上,是因为要让人们一踏上台阶,就要感受到神威赫赫,顶礼膜拜。它抒祖庙“神灵所助”之情.敬告兆民不应有藏奸之心;宣传祖庙“庙议”中心威仪。突出祖庙是地方政治符号的作用;书写祖庙神圣,以推动北帝崇拜热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10):28-31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福建土楼楹联不但是土楼中的一种装饰,更重要的是,这些楹联表达了主人的思想观念和人文情怀,营造了崇文重教、家国天下、修身养德的文化氛围,对土楼客家人精神品格的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丰富客家文化、振奋客家精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楹联     
王品科 《老友》2011,(12):21
  相似文献   

9.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楹联的产生,是受汉字特点、民俗文化、骈文繁盛、摘句品诗、格律诗成熟、政权推动、书法与建筑支撑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于楹联是何种文体,历来争论不休。笔者以为,从文体的构成要素体裁、结构和风格等方面来看,楹联与词的产生发展一样,是五、七言格律诗的变体;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从格律诗中发展、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山西老年》2011,(1):51-51
俭朴联姻,幸福花开干朵万朵香天下勤劳致富,光荣榜列万家千家动神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楹联这一汉民族独创的文化形态所体现的汉民族的个性品格和文化特色,阐述了构成这种特色的物质素材、艺术母体、心理条件、载体渊源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厕联是一种独特的楹联,古代社会就有书写厕联的传统,发展到现代社会,厕联以城市公厕为载体,成为公厕重要的文化景观。临汾市公厕景观叙事主要包括外观叙事、雕塑叙事与楹联叙事三种,其中楹联叙事是彰显公厕文化的重要内容。厕联承载着楹联文化传统,叙说着卫生文明观念、民生需求与人文关怀、地域文化特色及城市文明建设等内容。厕联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文化元素,构建了民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楹联非遗活力的唤醒、楹联文化的展示、楹联习俗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楹联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然而长期以来,楹联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是因其概括力强、雅俗共赏、适用范围广泛、实际运用价值高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却因缺乏理论的支撑而在文史上难见其踪影。  相似文献   

14.
新文学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很深,因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从"西方"资源中探索新文学的文化渊源,而《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则跳出这种研究模式的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现了楹联与新文学之间的潜在关联:楹联传统不仅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而且对新文学的主题意蕴阐释、艺术表达及叙述结构的建构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于楹联文化的认识偏见,重构了楹联的文学史形象,拓展了对于新文学文化渊源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楹联与新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雏形发展到格律定型,有其漫长的历程。这一传统文化被回族接受后,融入伊斯兰文化色彩并得到广泛应用。清真寺中的楹联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文化与华夏古老文化精髓,即所谓“以儒释伊”,融中阿文化为一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精品。本文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伊斯兰文化方面的楹联的背景、承传、内容及艺术水平等。历代记载或论述楹联的专书和集锦不胜枚举,但有关伊斯兰教文化领域的楹联汇编却始终空缺。李传明先生广征博采,将全国各地古往今来清真寺的楹联加以搜集、整理,写就《中国清真寺楹联》一书,填补了这块历史空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一生从教育人传道授业携手同圆中国梦 半世吟诗作赋探韵敲声比肩共颂民本风 身居书室常写新文增正能量 心系国家偶吟佳句添新劲头  相似文献   

17.
悠然 《山西老年》2014,(1):53-53
反腐倡廉政通人和称盛世 改善民生幸福安康享太平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一种应用性文学样式。因为具有文学性,所以它与具有文字游戏性质的诗钟、巧对不同,它是审美的。上下联在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同时还必须有言外之意。楹联,特别是春联,与桃符的关系密切,它的出现还与摘句、书壁密切相关。五、七言楹联源于摘句,杂言,来源于魏晋骈体文。楹联是骈赋、律诗的文学内容与桃符的载体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赵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白族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词楹联家。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直逼陆游 ,风格以“筋骨思理见胜” ,内容现实性强 ,感情真挚。其论诗诗 6 0首被称为缩略的云南诗史。其楹联创作分政论性、官箴性、闲适性 3类 5 0 0多副 ,也为世所重。  相似文献   

20.
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楹联的历史进行探源以及楹联发展和分类进行概述,将楹联的大致情况呈现出来,并且浅析了楹联这一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