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国人艺术教育中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人文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依然没有本来的地位。克服艺术教育实践中技术"遮蔽"艺术的各种弊端,需要强调对艺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知,更需要强化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现代文化的变迁中,人文困惑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从人的文化内在矛盾性分析了人文精神的遮蔽状态,从文化生活世界、文化价值观、文化实践方式探讨人文困惑的根源,希图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当今电视纪录片已吸取了人文主义精神于其中 ,这是让精英文化走进电视的路子 ,并探讨了怎样运用人文主义来实现记录历史使命以及怎样拍摄内含人文精神的纪录片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本文试图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从全球文化战略的高度 ,运用文化与社会变迁的理论 ,来审视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文章强调 ,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必须牢牢构筑起人们的信仰之根 ,以此作为重建和传衍人文传统的起点 ;同时 ,光大人文精神特有的社会批判精神 ,以此作为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与扬弃——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培育,既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优质资源,发掘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积极思想要素,也要警惕和抑制传统精神中消极的部分,努力消除落后思想对现代建设的阻碍作用。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建设应当明确指导思想与原则,采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多元化的河北传统文化基础上培育整体的当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培育,既要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优质资源,发掘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积极思想要素,也要警惕和抑制传统精神中消极的部分,努力消除落后思想对现代建设的阻碍作用.河北当代人文精神的建设应当明确指导思想与原则,采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多元化的河北传统文化基础上培育整体的当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不断震荡前进,或强或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不能绕过"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本文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性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敦煌哲学的建构适逢其时,在当今人类又相互走近的时代,敦煌哲学应极具启发性.敦煌哲学的建构是当代文化人文精神资源的自觉,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追求;敦煌哲学将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哲学精神,这即给敦煌哲学的建设赋予了活的现代精神和理论进路,也给当代文化建设找到了深刻而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底蕴,赋予文化建设一种内在的终极关怀.本文首先讨论哲学多义性及其当代哲学重构的可能进路,在此视域讨论“敦煌哲学”概念的特质及其敦煌哲学的建构,与敦煌哲学“基源”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之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讨论“敦煌”人文精神的哲学独特性,明晰敦煌哲学建构的开放性态势与多向多元进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两种精神既有对立的一面,也包含着内在的统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效益,科学精神被无限地强化而与人文精神相分离,使得人类文化片面化,从而陷入了一种危机。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何芳 《学术探索》2003,(7):19-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解决“人”的问题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支撑 ;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传统人文精神找到了时代的载体,得到了充分彰显.但同样伴随而来的还有网络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通过反思技术危机,从技术创新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网络文化引导虚拟与现实互动,机制保证价值选择与制度安排耦合三个层面探析网络空间人文精神建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周来祥 《文史哲》2006,(2):87-93
“和”、“中和”、“中”等词语、概念的历史发展清楚地表明,和谐观念、中和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我国古代哲学是主客体结合的关系本体论,我国古代文化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知识论与价值论、认识与践行、自然与人文素朴统一的文化,是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文化。从中和、和谐这一本质的规定看,中国的哲学是一种美的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就是人应当如何活着、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和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精神,是人与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属性。当代社会的一切危机、大学生中种种不良表现,无不根源于人文精神的匮乏。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贯穿到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昌 《晋阳学刊》2011,(4):109-114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是周汝昌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关系的一种新思考,认为《红楼梦》所蕴涵的中华民族文化浓郁深至,从氏族文化等4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核心价值,是才与善两端,是重情但并不反理学和礼教,儒家的主体精神仁、恕等价值观都融化在情与才之中,是对作者过往认为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以情反礼和反理"观点的一种反省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学审美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能够提升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文化。大学审美教育是实现大学审美文化价值功能的手段与途径,通过将具有审美意蕴与价值的文化施与受教者,使受教者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品格得以提升。大学审美文化建构依托于课堂教育中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彰显,依托于人文精神的培植,以及社会文化健康因素的浸润,使学生形成高度自觉的文化审美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回归历史本位,重审文学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危机成为理论家关注的焦点,文学的衰落有着更深的内在机制。文学的危机实际上一方面是对文学概念的理解的狭隘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文学精神在大众文化的解构策略下出现了危机,而文学精神的危机和人类生存的危机息息相关,文学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管理在西方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力资本开发、以社会效益促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理性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将企业中的非理性管理借鉴过来。通过尊重人性、提升教师心灵 ,通过营造学校内部的人文精神和团队文化 ,来充分体现“教师为本”的理念 ,进而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