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休闲娱乐岛     
妙联撷趣 对联,是我国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古往今来,在繁花似锦的对联园地里,产生过许多意趣横生的妙联。 有人将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名字,顺手牵羊,撰成一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也有人将花草、林木合起来凑成一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相似文献   

2.
楹联话养生     
三元 《山西老年》2009,(1):51-52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海洋中,有许多关于养生益寿的佳联妙对,这些佳句不仅能愉情怡性,更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副出自苏轼的联句,恰好说明了人若心存正气,心境就会像千里长风那样畅快。  相似文献   

3.
士毅 《山西老年》2013,(2):52-52
2013年为农历癸巳年,生肖排列属蛇,又称蛇年。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蛇"字的佳联妙对,蛇年赏蛇联,别有一番情趣。相传,古时有一学者满腹经纶,擅长以谜会友。一日,一好友登门拜访,学者脱口吟出一物谜联让友人猜,联曰:"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此联,  相似文献   

4.
妙对,古人视作“文字游戏”,仅供消遗。不错,其总有休闲娱乐作用,然而也不仅如此。它还有锤炼语言、展现语言功底的价值。从欣赏角度看,许多妙对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还有的出联堪称一绝,难以为对,被举为“绝对”;能够对上,足成“劲对”。  相似文献   

5.
潘力生先生诗联点评晨光原文:千章欣合唱,八秩庆齐眉。点评:这是一副抒情妙联.作者在八旬大庆之际,欣然命笔,以铿锵硬语抒发个人的惬意.上联抒写作者对夫唱妇随.有庄有谐的多彩生活的体味。“千章”,千章万篇之意,极言唱酬之多。潘力生先生致力于书法与楹联艺术...  相似文献   

6.
趣话婚联     
曹祈东 《山西老年》2012,(11):54-54
古往今来,吟咏婚姻者比比皆是,佳联妙对成佳偶,为夫妻间增添几多情趣。相传王安石进京赶考。在他的舅舅家住宿,信步到附近的街上,见一家门楼走马灯上题有一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车前子的《品园》。文字曲径通幽,其图片亦有通幽之妙。在这三伏天里窗下静品,似冬日围炉读史,算是对了时节。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空无     
王溢嘉 《社区》2013,(11):25-25
一流的思考。不是要告诉你怎么从“实有”里看出“虚幻”,而是要教你如何从“空无”里看出“妙有”。 一位画家的画颇有禅意。人称“禅画师”。  相似文献   

9.
猪年赏猪联     
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生肖排列属猪,又称猪年。猪,亦称豕,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不仅有嵌"猪"字的佳联,亦有嵌"豕"字的妙对。猪年赏猪(豕)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0.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茶余饭后倘有几副妙联聊供赏析,无疑会增添过节的乐趣。“改联”见其妙1950年秋,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河南省检查工作时,抽暇到南阳西郊的卧龙岗,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武侯祠”。走进大殿,见到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看后对陪同人员说:“我来改一改,你们看好不好?”他当即吟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么一改,革命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回音”见其妙如果对联的上下联正读倒读其音其意都一样,那就叫回音联。相传从前有…  相似文献   

11.
夏日炎炎,持扇轻摇,烦暑顿消。倘若品赏一些嵌有"扇"字的佳联妙对,则更添雅趣。现采撷一些扇联,与大家共赏:相传,唐伯虎与祝枝山常取对互娱。一年夏天,两人来到一乡  相似文献   

12.
妙对趣闻     
妙对,古人视作“文字游戏”,仅供消遣。不错,其总有休闲娱乐作用,然而也不仅如此,它还有锤炼语言、展现语言功底的价值。从欣赏角度看,许多妙对脍炙人口,深受人们喜爱。还有的出联堪称一绝,难以为对,被举为“绝对”;能够对上,足成“劲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那就是出自巾帼名人口中、笔下的奇对妙联。欣赏她们的对联,会让人不由得为她们的不凡才情、精神而赞叹。  相似文献   

14.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15.
妙读谐音联     
陆家仕 《山西老年》2014,(11):53-53
谐音联,是利用我国许多汉字的同音特点,在对联中形成一种谐音法。古往今来,这类谐音妙联俯拾皆是,读来饶有趣味。 唐朝有一个叫袁爱新的读书人,考中状元后,厌妻色衰,想纳新欢.写了一上联于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其妻看到,明白意思,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相似文献   

16.
漫谈书法欣赏姚山晨面对同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激动,形之于色,眉飞色舞;评之于言,妙语联珠;动之于情,如饮醇酒,不知不觉沉醉在艺术享受之中。有的人却无动于衷,不知其妙,不感其美,显出一副茫然的样子。何至于此?...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哑联     
谜语里有哑谜,对联中也有哑联。哑联无须书写,而是借助某些事物和动作来表达联意。创作或应对哑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准确的表达技巧,极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错联妙改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名叫解缙。据说这解缙七岁时就已经能够吟诗作联,妙语连珠,口才惊人。解缙家斜对面是宰相府第。人们对小解缙的赞语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有点不大相信,便命家人把小解缙叫来当面一试。相爷一连出了好几个上联,小解缙一一对答如流,这使相爷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选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相似文献   

19.
张日光 《源流》2012,(1):74-75
对联,又称"楹联",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在粤东山区平远县的名胜古迹中,妙联不少,现辑录其中两副,供爱好对联的人们研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20.
姜长文 《新少年》2011,(10):31-31
“叽叽,叽叽……”一阵连续不断的叫声惊动了正在写作业的我,我打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一窝燕子竟然在我们的楼里安了家!我高兴地朝这里看了看,整个窝呈半圆形,形似字母“U”,泥土被燕子垒成规整的圆团,泥土里还掺杂着麦秆,与我们盖房子用的水泥搭配钢筋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一个精巧、玲珑的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