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一项特殊且重要的诉讼制度,它对于提高司法审判的效率,维护受害人的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现行制度上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在这些问题当中,赔偿问题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本文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中的赔偿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一项特殊且重要的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很有必要.然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且随着人们对诉讼引发的深入研究和我国诉讼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此制度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因此,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修改,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充分体现诉讼效益原则和诉讼经济原则,实现刑事审判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机制不完善。为此,应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机制,确立“先民后刑”的审理方式;构建横向延伸、层层分流的执行机制;改进执行方法;建立赔偿救助机制;健全监狱劳动赔偿制度;设立创造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继福 《兰州学刊》2008,(10):122-124
文章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立论基础,论述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以期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有些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不是单一的,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而我国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对于赔偿范围的有关规定却存在着矛盾,这不仅使得刑事犯罪被害人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弥补,也造成了审判实践的不配套,削弱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预期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俊丽 《兰州学刊》2003,(1):101-102,110
"执行难"已越来越成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社会综合病症.要解决这一痼疾首先要从改革司法体制入手;进而加强执行机构自身建设,强化执行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外部法制环境建设,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法理学、社会学、法制环境等多方面分析论证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从制度上构建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法理学、社会学、法制环境等多方面分析论证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从制度上构建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有大量的暴力性犯罪以及侮辱、诽谤等侵犯他人名誉方面的犯罪给被害人及其亲属,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造成了较民事侵权行为更为严重的损害后果。然而现行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却彻底剥夺了遭受精神损失的刑事被害人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十分必要,既是维护私权的需要,也有利于法律的协调一致。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款,并通过司法解释明确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主体以及确定赔偿数额的原则等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得一个突出问题,曾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和火热的讨论。对民事“执行难”之产生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但是现今民事“执行难”却仍然为司法系统之痼疾,成为司法机关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胜诉一方当事人惴惴不安的心头之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民事“执行难”现象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是最终实现当事人权利义务、解决民事纠纷的关键环节,而长期以来种种因素困扰着这一环节.我国民事执行难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相关制度支撑和配合,社会诚信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也促成了这一问题的发生.为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法治实践,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完善执行退出机制,这是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难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重要问题,解决民事执行难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民事执行体制,将民事执行权从法院中分离,使民事执行权回归其固有的行政权性质。当前在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上,在理论研究中没有突破,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治标,民事执行难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然而,在民事诉讼中为当事人普遍采用的财产保全措施,在同样含有民事赔偿事项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却鲜有被采取。财产保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空转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要充分发挥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价值,需建立被告人财产调查和告知制度,厘清财产保全与刑事扣押的关系,合理减轻被害人的担保负担等。  相似文献   

15.
大陆、台湾的刑事诉讼法均附有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并以专章或专编加以具体规定。但其详尽程度各不相同 ,以台湾的相关规定较为丰富。大陆刑事诉讼法以专章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容 ,虽然仅占两条的篇幅 (第 77条和第 78条 ) ,但从概念、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内容、赔偿的范围到审判的程序等方面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台湾刑事诉讼法在第七编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专门的规定 ,共有 2 6条 ,除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之外 ,还规定其上诉审及再审等方面的内容。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大陆、台湾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比较。一、附带民事诉讼当事…  相似文献   

16.
深入认识“执行难”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严重危害性,“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当庭宣判的条件和范围是判断民事案件能否当庭宣判和哪些民事案件能够当庭宣判的两个基本标准,但这个问题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却对之关注甚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法院适用当庭宣判的积极性。民事审判活动应坚持以当庭宣判为主的基本原则,对当庭宣判的条件和范围加以明确,同时还应规范其适用程序,细化其操作步骤,以及时化解民事纠纷,彰显重要价值,提高司法效率,尽快实现社会正义,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9.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以及相关规定,只要满足原告适格,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事实和理由,主要证据充足以及符合管辖条件即可以立案受理。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基层法院立案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立案难的原因多种多样,诸如缺乏民事诉讼立案监督、法院内部的工作评价体制以及立案庭部分法官基本法律素养不高,等等。立案难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给法院带来了不良形象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予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邓和军 《南方论刊》2011,(12):38-40
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行为无论合法与否都可进行监督,但重点应放在诉讼中已介入的案件和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其他已发生违法行为的案件。为了使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在司法实践中能正常实现,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当遵守以下一些基本原则:检察权正当原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维护私法主体处分权原则、确保执行权正当行使原则和依靠群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