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红星 《可乐》2010,(1):41-41
蒲松龄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参加朋友的寿宴。人们一边喝酒吃莱,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知不觉谈起了功名富贵的事情。蒲松龄的父亲很有学问,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有人问他:“先生参加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不知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是当时闻名乡里的“小神童”。19岁的时候就考得全县第一名,中了秀才,可谓是人见人夸、才气飞扬。蒲松龄的家乡有个姓石的老乡绅,非常不服蒲松龄的才学,暗自发誓要和他比出个高低。这天在大街上,石乡绅和蒲松龄相遇了。他叫住蒲松龄,盛气凌人地问:“听说你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你敢不敢和我比试比试?”  相似文献   

3.
分析蒲松龄短篇小说《画马》的象征系统,并将其与蒲松龄《族谱序》史实进行比较,可以断定蒲松龄族属为蒙古族,《画马》所表现的主题是民族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文士的塾师生活与底层写作——以蒲松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学家名世的蒲松龄,其终身职业是私塾教师。蒲松龄选择这一职业,既解决了生计问题,又有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举业。但蒲松龄屡试不中,只能以塾师终老,一直徘徊在士阶层的底层。可以说科举失败,是蒲松龄展开底层写作的一个重要根由,而蒲松龄的创作,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塾师科举蹉跎、择业艰难、经济窘迫的生存状态。探讨蒲松龄文学的底层写作特色,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文人的职业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间语:蒲松龄诗歌的现实指向张文华,臧阜平蒲松龄因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中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爱听秋坟鬼唱”,但并非象王士祯所说“厌作人间语”,①他创作的大量诗词、俚曲、骈文等,就是明证。在诗歌创作中,蒲松龄一改《聊斋志》的浪漫笔法,表...  相似文献   

7.
对蒲松龄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小说创作,对蒲松龄关于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表述却显得重视不够。本文就这一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蒲松龄对小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了传统志怪中荒诞离奇的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相似文献   

8.
从《聊斋》中的人妖世界看蒲松龄的精神自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运多舛的蒲松龄之所以用毕生的精力不懈地营造着一个人妖混杂的虚幻世界,是因为他能从其中的人妖遭遇故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抚慰。首先,人狐的风流艳事填补了作者常年离妻别子、孤独凄清的情感生活的空白。其次,狐鬼的帮助使他对功名富贵、羽化成仙的欲求得到了满足。因此,人妖故事是蒲松龄自我宽解自我慰藉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你听说过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传奇故事吗?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马路边开了一个茶馆,来喝茶的人只要讲一个鬼故事,就可以免费喝茶。如今,在北京,又有一个现代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成立了一个民间幽默俱乐部。只要带五段笑话故事,就可以免费参加幽默俱乐部的活动。不同的是,他雄心勃勃地要将这个幽默俱乐部打造成中国人的笑工厂。  相似文献   

10.
王鹿瞻名牲,字振生,号鹿瞻,又号鹿詹、麓瞻、鹿友、栗里。他居处于今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的栗冢庄,年龄大约与蒲松龄相差不多,或比蒲松龄略长。他诗学老杜,善写篆字,曾在淄川同乡丘璐的官署中做幕宾七年。其父被妻子逐出家门,客死旅邸,王鹿瞻因羞惭与友朋断交多年,卒于康熙三十九年或康熙四十年。他因为在表亲张笃庆家中执教而与蒲松龄等结为“郢中社”,后来因听任妻子逐父出门,在父死于途的问题上行止有亏而与蒲松龄中断了往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陶渊明与蒲松龄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家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比较研究。陶渊明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格典范,人们对其人格内涵的理解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儒道思想的规约。蒲松龄创造性地接受了陶渊明,他以审美解读的方式打破了儒家思想的规范,为陶渊明的人格内涵注入了肯定物欲的因素。这是蒲松龄在陶渊明人格接受史上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掷向官虎吏狼的匕首投枪──蒲松龄笔下的封建官场透视孙永都蒲松龄长于寒门,生活在农村,与穷苦百姓一体,这使他对下层人的苦难生活具有深切的同情.蒲松龄尊崇儒学而特别强调其中合理的爱人思想:"爱者江之始,仁者爱之推"①其"爱人"的内容,主要是爱下层的人.在...  相似文献   

13.
简论《聊斋志异》的商业思想戎耀文,梁靖云《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力作,它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可与我国小说史上的另一座高峰唐人传奇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唐人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顶峰。《聊斋志异》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社会生活,爱憎分明,具有很...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显然受楚骚传统的熏陶.具体到作品本身,狐仙是一个重要的扭结点.蒲松龄努力打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写作中的释放模式和放纵模式,独出机杼地创造了狐仙的文人意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09,(2):28-28
蒲松龄即席吟诗骂贪官谁都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据说,毕际有非常钦佩蒲松龄,五次三番聘请他到家中任私塾老师。一天,毕际有设宴宴请退职回乡的尚书王涣祥,并请蒲松龄即席作陪。  相似文献   

16.
论《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构思周登扬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产生之前,我国小说已有长久的历史,不仅出现过唐人传奇那样成熟的文言小说,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也早过了花红时节,结出了一批丰硕的果实。如果说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构思还很简单的话,...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在为林纤年谱所写的“题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乌呼!贯庐分之蒲留仙也。”畏庐即材料,蒲留仙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章太炎把材料比作蒲松龄,显然是认为林氏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方面。还有的人,甚至称林勇为“小说界泰斗”①。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在称赞林野的小说成就时,是否将其小说译作包括在内。如果包括了,那么对林氏的这些赞誉并不过分(但将其比作蒲松龄仍不恰当);如果没有包括译作,林野的小说成就便远不及其他许多人。不要说不配充当“小说界泰斗”,就是蒲松龄,也不是他可以与之比肩的。林…  相似文献   

18.
娱乐广场     
蒲松龄医诗戏儒生相传,蒲松龄早年流落山西浑源,因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饣胡口。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匾给他表示感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字写成了”字。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这副寒酸相,竟能医能诗,他有多大?便蜂拥而至发难,准备砸掉他的牌将他赶出浑源。蒲松龄听见门外吵吵,忙出去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说罢递一张纸。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  相似文献   

19.
许多蒲松龄研究专家在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同时,对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也做了诸多考证。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真相,笔者根据家族史料及其他史料对蒲松龄的中原汉族族属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分析,从而断定蒲氏乃中原汉族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二次蒲松龄学术讨论会于9月18日至23日在蒲松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有一百余位蒲松龄研究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四十余篇,传出了蒲松龄研究一批新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