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不同时代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特殊性进行梳理总结:20世纪30—40年代,爱国主义观照下草莽群体反抗侵略的激情宣扬;50—60年代,草莽群体在革命政治形态下的改造与规训;80年代,对于抗战意义的解构;90年代,对于战争与人性的价值与意义的新探索;新世纪,在网络流行的新的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百年匪王》中对于传统中"仁义"与"侠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数量激增成为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而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在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上却依旧显露出"愧对当代"的尴尬,并在整体上呈现出"题材"焦虑与创作勃兴对峙并立、抵牾纠葛的独特镜像,其历史渊源和现实诱因值得深入探究。工业题材小说创作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在作家的使命承担,小说主体内涵扩容、节制和变革叙述形态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雷亚平 《齐鲁学刊》2006,(4):98-100
文革时期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在构思上存在着主题先行的历史局限,这一局限导致此类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出现大面积重复和雷同。文革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构思局限性所带来的不是文革文艺设计者所期待的振奋和昂扬的接受状态,而是一种被动、疲惫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4.
抗战后期重庆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揭示出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灵魂蜕变,尤其是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在显示着抗战时期重庆小说从纪实性的文本叙事向着史诗性的文本叙事进行转向的同时,更是代表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5.
《青马湖》是作家王鸿达最新创作的一部抗战历史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长,故事脉络清晰,场面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在阅读中强烈感受到作者在书中用灵与肉和血与火营造的看点,尤其是对大青马的塑造和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尽管他在书中更多的章节没有直接描写大青马,但作家运用了以虚写实、以实写虚的手法,使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使大青马在若隐若现中贯穿了全书始终,可以说,大青马是整个小说的魂。正是这种简约而空灵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全书较高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水平,取得了描写抗战的最高成就。认识西南联大文学的成就,或许能够充实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关于抗战文学的贫乏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后革命时代的历史语境中,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史诗、反思、传奇、谍战等不同叙事类型,创作呈现出注重人物心理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注重展现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偶然性、拓展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某些缺憾:文体上多了影视剧的色彩,少了小说的意味;情节上关注通俗化的表达,少了经典化的叙述;整体上注重日常化的表述,缺少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论抗战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兆盖 《中州学刊》2005,(5):147-151
在长达14年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艰苦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科学总结和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9.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梁晓声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文本中内蕴情感的角度来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色,从前期的激情与悲壮到中期的激愤与迷惘到后期的冷静与温情,这些变化是很明显的,也因此带给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南宋词坛,以辛弃疾为一代领袖,发扬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汇聚时代的风云,形成了以抗战爱国为宗旨的新流派.在气宇轩昂的辛派词家中,陈亮以其雄壮的《龙川词》,高举北伐之旗,鼓吹恢复之歌,与同调山呼响应,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璀灿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论新疆的抗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瑛 《西域研究》2003,(1):93-99
通过对新疆抗战文化发展原因的分析 ,进一步揭示出新疆抗战文化的特点以及新疆抗战文化历史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永华 《湖南社会科学》2004,(3):154-154,181
本文针对八大山人的绘画题材作了一定的研究 ,按照绘画创作的年份 ,把八大山人的绘画题材分为三部分 ,即早期、中期、晚期 ,归纳和总结了他的绘画题材并指出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昊  王宁 《河北学刊》2022,(4):126-133
孙犁“最喜爱”的抗战小说以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为背景,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乡土色彩中包含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呈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战的需求。在抗战风云下,乡土的风物、习俗以及文化性格生发出新的内涵。孙犁的小说之所以能在抗战文学中独树一帜,离不开乡土文化赋予的力量与风采。他的小说诗意地呈现了抗战时期乡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194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孙犁将时代性与乡土文化相融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高校题材的长篇小说集中问世,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呈现出新的特征:实现了价值理念的深刻逆转,如卸重负般地放下了知识分子固有的人文理想,也放下了传统的道德情操,从集体主义回归个人主义,其价值诉求趋于物质化、功利化;从理论的巨人变身为行动的巨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展身手,成为社会活动中富有力量的人,也成为经济转型后的既得利益者;在欲望的放纵和感官的享乐中迷失了自己,灵魂和肉体被无止境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最终皆无一例外地走向人生的溃败。评论界对这一群体所作的批评,多集中于道德层面的激愤批判,尚缺乏客观冷静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南朝文士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退缩,陶醉于家族门第的光环,自傲于脱略事务的清高,沉溺于贵族生活的享乐,其气质变得愈采愈纤弱、细腻,造就了贵族特有的病态文化人格。这种人格必然会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其烙上了明显不同于汉、魏、晋文学的特征。文章探讨了南朝赋在时代背景下的题材特征,主要表现为所咏之物趋于纤弱,赋家笔下多是日常的琐细的东西,花花草草、风花雪月之类;所咏之人趋于柔媚,笔下多是女性神态形体世俗的矫揉姿态;所咏之情趋于低沉,极少吟唱高迈的节操和抱负,高蹈、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华商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的大型报纸,它有利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外友人形成团结抗战的舆论。它的作用在于:宣传抗战,树立了中共形象;表彰抗战将士功绩,激发正面战场军队士气;积极报道海外同胞爱国活动,争取外援;呼吁建立反法战线,抵抗侵略。这都为维护国共统一战线、团结教育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推动世界反法战线形成,促进革命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战中后期,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促进民族经济振兴,中国共产党把美国作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最佳选择对象,同时还注重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军事和经济援助对象主要是国民政府,加上敌、伪、顽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及美国商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投资经营兴趣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0.
艾青作为由绘画转向诗歌的诗人,绘画影响了他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抗战时期,他娴熟地把色彩和线条运用于诗歌创作,突出了色彩美和构图美。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农人的后裔”,他诗中的色彩和线条饱含了他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朴素的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