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阿虎 《老友》2011,(12):45-45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他箭技高超,能百步穿杨,但他有个毛病,好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众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笔写了一上联:  相似文献   

2.
阿虎 《老友》2011,(12)
从前有个弓箭手,名叫张弓,他箭技高超,能百步穿杨,但他有个毛病,好自吹自擂。一次,他正在习射,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众人连连叫好,张弓十分得意,当即挥笔写了一上联: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大家看不明白,更对不上来。张弓见了更加趾高气扬:哈,我张某人不但箭法好,无人敢比,出的对子也无人能对,堪称绝对!恰在这时,走进一个卖弓的人,听罢张弓  相似文献   

3.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姚锡远一、引论。张弓先生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他与修辞学泰斗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界素有南“陈”北‘“张”的美称。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被誉为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之后,“中国修辞学史...  相似文献   

4.
荆晶 《百姓生活》2012,(6):59-59
马修·斯图茨曼现年30岁,是美国爱荷华州卡罗纳市人。尽管他天生没有双臂,但他拒绝向命运屈服。他16岁时,就通过打零工挣的钱购买了第一张弓,并学会了用脚和嘴互相配合来拉弓射箭。  相似文献   

5.
张明夫妇在城里开了间鞋店,便把下半年上六年级的儿子张弓转到城里读书。张弓个头儿矮,眼睛还有点儿近视。班主任黄老师偏偏把张弓的座位安排在最后。张弓老说前面的高个子挡住他,看不着黑板上的字,黄老师权当没听见。张明便劝儿子:“我们是从农村来的,你就忍着点。高个子挡着了,就斜着身子看。”  相似文献   

6.
<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但是这个弓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弓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  相似文献   

7.
披阅《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方南生先生点校本。偶有一愚之见,随手记之,今誊清如下,愿公诸同好,并就正于方先生。 1、《忠志》2:“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笥,长常箭一扶,射洞门阖”。 案:“张弓挂矢”指虬须之状,为一事;“好用四羽大笥……”指箭法高强,为又一事。并非张弓挂矢时用四羽大笴。故当点作:“尝戏张弓挂矢”。  相似文献   

8.
一篇章结构是不是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对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有的认为修辞学不应该研究篇章结构,有的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篇章结构。比如,著名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和张弓先生对此持有截然相反的意见。陈望道先生认为,篇章结构应该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在《修辞学发凡》中,他明确指出,篇章结构也是一种修辞现象,不过认为“格局无定”,没有进一步去阐述。张弓先生则反对把篇章结构列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他在《现代汉语修辞学》里明确地说,修辞学的研究,“不能超出语言的单位”,“不能出乎语言词句  相似文献   

9.
为了缅怀我国修辞学界的老前辈张弓先生,弘扬张弓修辞学思想,繁荣我国修辞学事业,于1993年8月8日至11日,在闻名遐迩的北戴河,举行了“张弓修辞学思想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在张弓先生逝世十周年和其专著《现代汉语修辞学》出版三十周年之际,由河北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及河北省修辞学会发起并举办的。 张弓先生是江苏省灌云县人,生于1899年,病逝于1983年,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错别字大王对小刚说:"一人(亻)身背一张弓,两只箭儿穿当中(弗),有人问我名和姓,我是和尚老祖宗。"他说完昂首挺胸,大摇大摆迈开四方步。小刚听完,知道错别字大王在打一个字谜,仿效他的样式  相似文献   

11.
“寻常词语艺术化”之我见郭伏良“寻常词语艺术化”作为现代汉语修辞学的一个研究课题,是由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最先提出的。在《现代汉语修辞学》(196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这部著作中,张弓先生对“寻常词语艺术化”作了概括的说明,并将它看为与修辞方式(即修辞...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的代表作。此书堪称是现代汉语修辞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大作,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继《修辞学发凡》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巨著的产生必然离不开成功的科学方法,修辞的研究也是在探寻方法中前进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之所以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体系,是与张弓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张弓尝试着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修辞现象进行分析,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3.
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出版至今已超半个世纪,但仍具有旺盛的学术生命力,这与张弓先生在修辞学研究方面有强烈的锐意创新意识有关。由张弓先生修辞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中国修辞学要想继续前行,在理论上有新建树,就必须有"突破旧框架,建立新体系"的意识,在研究思路上要"找准目标,定向突破",在方法上要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臻至这三种境界,中国修辞学研究才会再创新局面,再有经典之作问世。  相似文献   

14.
寻常词语艺术化,作为一种修辞学理论,在我国最早是由已故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于六十年代初提出并加以研究的.张先生在他的修辞专著《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中曾创立“寻常词语艺术化”这一术语,并专章论述了这一修辞手段的特征、功能和内部分类等问题.他把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视为他的修辞学三大任务之一,给予高度的重视.二十多年来,张先生的寻常词语艺术化的理论,在修辞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同志赞同并采用这一理论,也有一些同志借鉴这一理论,对其有所发挥,作了新的探讨.但  相似文献   

15.
语体交叉渗透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曾经指出:“各类语体虽然各有独立特征,但是它们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彼此交错,彼此渗透。我们对于语体类别的看法要辩证灵活的,切不可以绝对化。”①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现代汉语中,各种语体以其自身的特点而相区别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交叉渗透现象,它们共同形成了语体对立统一的发展趋势,促进着语体的不断完善。所谓语体交叉渗透,是指为了适应语境,某一(些)语体将本自专用的表达手段以“渗透”的形式运用于他语体,具有了特别的修辞作用,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功能变体的现象。这里,…  相似文献   

16.
一、形式修辞学与形意修辞学根据研究范围的区别,我们可以在修辞学中分出形式修辞学和形意修辞学两种不同类型。所谓形式修辞学,是指侧重在表达形式方面探索修辞规律的修辞学。1963年,张弓在他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提出,“修辞学……是研究词汇、语法、语音的运...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六日,我校举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史教学和党史讲义编写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和部分军事院校的同志,有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的八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同志,共一百二十九人。教育部顾问李正文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主任胡华同志、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张弓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邓然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义彬同志等参加了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刘导生同志和杭州大学党委书记刘活源同志到会讲了话。 在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大作家是个天才,小学的时候,天才就展现出来了,无论老师出什么题目,他都能毫无困难地写出一篇极有创意的作文。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有关医生的题目,别的孩子都死死板板地谈医生如何伟大,如何有爱心,如何替人类减少了痛苦。我们的大作家却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医生自己变成了病人,由于他的医生知识,他知道他的病情多严重,几乎无药可救,到了这一时刻,他忽然非常后悔他是个优秀的医生。如果他不知道他的病无药可治,他一定会过得比较快乐。当时,大作家只是个国中生。  相似文献   

19.
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提出,修辞的原则是:“结合现实语境,注意交际效果。”并且进一步指出:所谓“语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上下文。“注意交际效果,考虑群众反映”,包括材料要用群众所熟悉的;内容要准确.新颖、平易;形式要生动通俗;对群众要有说服、感染、鼓舞、鼓动等作用。(该书第2、10页)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的修辞才算比较好的修辞,才能取得良好的语言效果?张弓先生这里的出发  相似文献   

20.
范伟下岗后靠骑三轮车帮别人拉蜂窝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等活计的空闲时间,他一般都只做一件事:背字典。天长日久,他就成了一本会走路的“字典”。字典里的8500个字,随便你说出哪个字,他都能把这个字的释义倒背如流。或者,你随便翻开一页,问他这一页有哪几个字,他都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是哪一页,这页有哪几个字,每个字有几个解释几种读音——他背字典的绝活经当地媒体报道,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