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乃陆地之肺,它不仅调养大自然的呼吸节律,也是鸟类生栖的天堂。作者通过对湿地清晨景象地描绘刻画,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呼唤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一切生命形态的尊重与保护。制作中作者运用了油印  相似文献   

2.
诗人雷平阳创作了大量贴近社会现实、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诗作。在他的作品里诗人真诚的吟咏大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念,同时也在诗作里表达了他对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人为破坏大自然的担忧。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诗人在他的作品里希望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守望栖居的家园、回归诗意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3.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魅力,也给天鹅湖增添了无限生机,人们常说,有鸟栖息的地方,便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天堂。春天里,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也带着对大自然的向往,到新疆大草原上去畅游天鹅湖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
洪鸿 《山西老年》2011,(10):60-60
时代在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随着人类对营养学研究不断深入,一种新的绿色饮食法应运而生,人们在追求自然的饮食原则中调养生息,体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明清广东经济的大开发已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不能只向大自然索取,更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必定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当时虽然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环境保护,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缺乏总体的长远规划,更缺乏行之有效的政令法规,广东的自然环境依然恶化。该文试图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索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前程:通常,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直接反映是什么? 李了勋:人们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总会希望得到确定性。达成对存在、对世界一个最真实的理解,这意味着控制,它是人性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所谓美育,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不仅要通过艺术教育,还要借助于生活、大自然中的许多现实的美的形象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要提高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而且要培养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9.
科技理性的种种成就使人类自信心过度膨胀,对大自然的关怀与敬畏在人们的意识中弱化,从而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类须发挥非理性因素的潜质,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重新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感以及审美观,并以此反思自身的行为,使人们去关爱自然与保护自然,如此才能有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孙群 《社区》2013,(4):31-31
大自然城市花园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算得上是高档小区,小区刚建成时,环境优美、秩序良好。但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逐年增多,小区业主间为了停车经常发生争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大自然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面对业主的投诉也无能为力,他们请求社区居委会出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阿虎 《山西老年》2012,(3):36-36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自然中的声、光、电、气、磁等物理现象对农作物也能起到如高效化学肥料一样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作“物理肥料”。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和重要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沈阳市最北端的康平县康平镇西部,处于内蒙科尔沁沙地南缘,组成了一个比较脆弱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功能。由于该地处于辽宁西北半干旱区向中部平原湿润区过渡的生态敏感带,是阻挡内蒙风沙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从而对于沈阳市域的自然保护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针对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从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它纳入到沈阳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在保护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天人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道家。道家所理解的“天”有“外在之天”和“内在之天”两个层面的含义。“外在之天”指大自然,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战胜性,人在它面前只能陷入不可解脱的悲剧;“内在之天”指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源于大自然。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与大自然具有同一性。“天人一体”就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我的“内在之天”,即认识自我与自然具有同一性,做到从精神上向自然回归,与“天”合一,从而化解同“外在之天”的矛盾,使自我从现实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观念贯彻在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保护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完善湿地保护立法已经势在诂行。应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湿地保护条例》以解决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在该条例中,必须明确以下两点:一是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在借鉴《湿地公约》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的定义进行适当调整;二是解决管理机构的职责混乱问题,建立与湿地分级、分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我国政府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资源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建国至今,我国天然湿地资源减少了60%之多。湿地生态系统在被我们利用的同时也遭受着人类的破坏,这既有人类对该系统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由此导致的现行保护政策失灵等原因。该文从我国湿地资源的减少情况、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特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形成和谐的湿地保护格局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顺顺 《社区》2008,(30):8-10
在中国,吃素是很有些年头的习俗,初一、十五吃素,也不是近年的风潮。早在夏商时期,民间就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惯。按照史学界的说法,中国古人吃素,代表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更代表了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推崇。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生态批评理论解读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作《作为征象的诗》和《观黑鸟的十三种方法》,就会发现作者将常人眼中的物欲对象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沟通大自然,融合大自然与人类灵魂的精神通道,其中也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工艺、材料、色彩、肌理几个方面论述了壁挂艺术的审美特征,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唤起人们思想情感重回大自然的淳朴与温馨,以它所具有的人情味,温暖着人类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与敦煌石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包括大自然系统运动的信息及社会信息。古人认为前者是天意,后者是人奉天承运而产生的。天伦昨睚然信息与人文信息,都是神圣的,都具有生命力,因此,他们对信息小分地崇拜。人们把嘉禾、庆云、龙凤等视作神灵,人们也崇拜龟卜、河图洛兮和文字。人们祭兮、建惜字林、设拾字僧、开凿敦煌石窟,表明了人们对人文信息的崇拜。信息崇拜是中国传文化的特征,同时揭示了敦煌石窟的来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