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兴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2):27-32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为主体的新发展观。“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夸大人的主体地位,“非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则取消人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可取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正确认识与处理目的与手段、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光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人的物化诱发了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发展的步履维艰。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或者反科学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人该当如何为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会性的人必须在生态系统的时空尺度中去确立人的存在,规范人的需要和责任,进而设定人的未来走向,在实践中展开人的历史,才可能摆脱人类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郭秀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65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由于人在处理自身及同自然的关系中,过分强调当前自身利益的满足,忽略了今后和后代的继续发展.所以,人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的始作俑者.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的发展,人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就人的能力和特点而言,人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者. 相似文献
4.
赵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4):77-79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 80年代国际社会出现的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 ,它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过去 ,人们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违背了一些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 ,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现在人们清醒地认识到 ,人的一切活动必须服从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5.
自学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向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6):770-772
人类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自学能力,在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即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论界应重视对自学能力的研究,并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学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64-7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过程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过程。可持续发展本身体现着人类对世界多样的有机联系的觉悟。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和最终实现,依赖于人的觉悟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翟小妹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68-70
本文指出了应试教育及功利化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论述了教育为呼应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实行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全面转型,充分肯定了素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协调性的、综合性的、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点出发 ,指出人类生存的危机来自于人类自身的行为 ,论述了人的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前提 ,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笑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9,(4)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现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投使的时代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潘柳燕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2):28-32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追求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新发展观 ,它具有永续性、公平性、协调性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社会交融共生的复杂的大系统 ,主要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和人四个亚系统。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决定了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即总体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人在可持续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吕凯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7-92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原有的"一元论"、"二元论"环境法的目的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并在立法实践中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并采纳。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综合审视可持续发展理论却可以发现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环境与人类共同科学发展作为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在将来更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贫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民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2-7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贫困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环境。贫困可以以经济收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指标加以反映,但是一定与环境背景有关,而环境制约下的贫困至少有分散经济、封闭经济、脆弱经济和传统经济四种形态。本文认为,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由此推及贫困地区贫困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与贫困的四种互动变化方向。最后,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才刚刚起步,它的提出是基于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可以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观。基于这种认识,文章从“可持续发展”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角度,简要阐述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内涵,提出了以道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贻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2)
在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认识观及教育观念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合作社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经济组织,其独特的产权制度和双轨经营体制可以比较有效率地解决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问题,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4):295-298
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强劲的环境文化支撑。环境文化即环境制度(法规)和环境观念(道德)的"组合",没有道德向善的法不是良法,而没有法制保障的道德也难以为继,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环境治理实践看,我们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收效尚不尽如人意,深层次就是环境文化的"滞后",为此必须破除一系列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又影响生态环境 ,环境与贸易是联系非常密切的两个领域。贸易使环境问题极端化 ,表现为环境问题国际化和局地化两个方面。环境问题对贸易影响主要是通过环保措施影响产品竞争力来实现。单独在各自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对可持续发展不利 ,也是不现实的。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综合观点考察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基本原则一是向市场发出“新的稀缺信号”,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 ,具体执行中 ,政府的调整和监督作用应予以加强。二是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的结合。三是加强立法 ,制定合理的环境与贸易国际法则 相似文献
18.
论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筱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98-100,105
乡村旅游开发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还应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旅游开发对乡村地区植被、土壤、空气等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实现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平衡、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实施环境战略,促进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林建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9-12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逆性成为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根源,因此,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适度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