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人文杂志》2012,(1):165-168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聚任 《人文杂志》2012,(1):160-164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毛丹 《人文杂志》2012,(1):150-155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村落作为乡土中国的基本单位,其发展变迁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呈现.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中国农村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之下,村落数量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村落的转型与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也随之成为当下中国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对近代村落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的性质及变迁.  相似文献   

5.
置身于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社会高度流动化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尚未走向终结的背景之下,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有着复杂的"社会世界"构成,其观念世界中,既有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结",又有一种深深的社区隔离感。非定居性移民社区归属感的疏离与游移,其实质是一种所属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在移民社区的双重缺失和空间错位而引发的社区认同危机。由此导致大量"故乡怀恋者"与"故乡丧失者"的产生,形成大量漂浮于社会上的游民和"社会无根"群体,也使得城乡结合部的"社会"陷于深度疏离化的险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村落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后果,城市过密—过疏的两极发展使得传统的乡村世界开始面临空前的挑战。村落终结的形态是多元的: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被迅速扩张的城市所吸纳;而远离城市的偏僻村落则是在过疏化、老龄化背景下而走向终结;在政府社会规划工程的主导下,通过村落合并等形式,亦使村庄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城市化。故所谓村落终结已远非简单的空间变迁和关系变动,亦不是农民群体单一的去农为工,而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总体变迁过程,其间充满着矛盾冲突和利益重组。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辨析村落终结现象的实质,并对其社会后果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中心迅速膨胀和城市边界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在城乡交叉地域形成的特殊地理空间.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存在严重的“污名化”取向,缺乏对城乡结合部正面效应和功能定位的反思和研究.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独有特征及其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形态的独有特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以制定相关社会政策,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东剧变后,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20年后,面对中国的崛起,福山发表题为《历史的未来》的文章,称"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世界需要在多元基础上实现新的融合。弗朗西斯.福山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乡中国时代已经到来,对于乡村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今天,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四洗三慢两养"新需求,不仅为村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宏观结构,以及微观个体的去组织化困境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西方的集体行动理论观点无法有效解释城乡中国时代村庄再组织化现象.为此,我们论证了宏观结构变化与微观个体理性选择在村庄场域的交织互动过程,发现"中心人物-关键群体-后续参与者"通过理性选择而渐次行动,将创造乡村新供给的设想付诸实践,促成了城乡互为供求、有序互动的融合,并巩固了传统村庄社会结构,形成现代性与乡土性相结合的新村庄社会结构,实现了村庄再组织化的不断升级.我们认为,聚焦村庄这一中观场域,将微观的脱离社会情境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与宏观的抽象的整体主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乡村发展问题,才更加符合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10.
村落社区是与农业耕作制度以及农村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农村传统社会构造。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国家行政力量都在不同程度和方向上对村落社区的整合起着不同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农经济和工业化使一些发达村落成了“超级村庄”,尤其是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集体经济发展历程中,村落以其自身的方式吸纳了非农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异质性,将非农经济组织成功地移植到村落乡土社会的土壤中,完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历史使命。然而,这种“村办企业的社区化”,既不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也不是农村社区城市化的趋势,村落社区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稳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城乡结合部作为特殊社区,其存在的体制性矛盾、经济性矛盾、基层政权建设问题和利益性矛盾等,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高发地区,对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实现城乡结合部社会稳定,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明显。这需要在城乡结合部推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城乡结合部经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从而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是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迅速扩大着城乡结合部这一兼有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双重特点的特殊区域.这里有最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这里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前沿地带,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各种矛盾关系与风险危机的纽结区域.笔者认为,确立"坚持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动态均衡,确保平稳转型"的基本理念,"推进六个方面的均衡,坚持三项基本制度"的解决思路,应作为应对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的政府风险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3.
田毅鹏 《人文杂志》2015,(1):105-110
本文通过对C市城乡结合部若干村落的调查发现: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空间和通道,城乡结合部不仅吸纳了大量的以进城务工农民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同时也使这一群体在城乡结合部建立起初步的社会联结。这些基础性的社会关联主要包括血缘关联、租赁关联、社区关联、职业关联等,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联结体系。在使农业转移人口落脚城市的同时,也开始积累起进入城市最为基础的社会资本,为推进其完成市民身份转换,提供了基本的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14.
龚春明  朱启臻 《学术界》2012,(6):225-231,279,281
有关村落社区的研究,在目前学界似有“以末为先、变熟为生”之势,“村落终结”研究热便是一个例证.村落的终结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其间的行进并不如村落终结论者所愿,表征更多的却是一种“纠结”,但在弄清诸多缘由之前须首先明白的一点是“什么是终结,什么在终结?”.现有的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村落由于其固有的价值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村落终结之路为之尚远.相反,一些“中间形态村落”在借助外生变量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自身内在价值的挖掘,不但没有走向终结,反而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其实,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却可代表中国多数乡村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赵晓峰 《学术界》2012,(6):232-236,264
陈柏峰的新著《乡村江湖》,以“混混”问题为切入点,引入区域比较的视角,使我们在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性中看到了村庄的极端重要性.从陈的研究中汲取经验,如何重塑村落社区的“公共性”,培育农民的社会自治能力,真正地“找回村庄”,是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基于单位体制的社会秩序与组织模式面临转型与重构,社区逐渐取代单位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手段。然而,较低的组织化程度使社区尚不足以实现其多种内涵,也不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化和承担城市社会管理的各项功能。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显示了一条社区组织化的新路径,但其各种类型发展的不均衡则造成了社区虚浮的组织化。政府转变观念并予以推动和扶持,有助于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展,实现社区多层面的组织化,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密切关联。在城镇化过程中,一批村庄逐渐从农村社会脱离出来但尚未完成城镇化,形成了一系列介于城乡之间又超越城乡社会体系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主要有超级村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拆迁农民集聚社区、进城农民聚居社区、田园综合体以及特色小镇内的社区等。这些社区经济社会的城乡叠合结构建构了新的社区治理条件,决定着社区治理方式的转换和创新。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需要直面当前社区治理中治理体制与治理条件之间的张力、治理能力与治理任务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其中,关键的是确立社区治理新理念,探索包容型社区治理制度,建构后乡村时代特殊类型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历史决定论与人孙月才1历史决定论研究的底蕴是历史走向问题。苏东剧变以后,社会主义的前途如何,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西方思想界对苏东剧变迅速作出反映,首推美国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立.它断言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继之有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与城中村相伴生的、具有鲜明过渡性意涵的都市村社型共同体是农民城市化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是弱势的非农化群体“小传统”得以依托、行动逻辑得以体现的社会场域。这种组织化共同体是农民城市化进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社会空间”。笔者提出的都市村社共同体概念,为村庄研究增添了“走向终结型的村社共同体”类型。  相似文献   

20.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总被引:130,自引:0,他引:130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