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闻一多的诗 ,因郁积了以忧国忧民的愤激和愁苦为主体的多味苦情 ,诗情苦热 ;因“禁止我的心跳”的节制抒情 ,抒情苦热 ,具有独特的苦茶品格。闻一多的苦茶诗 ,标示着郭沫若时代的诗学深度  相似文献   

2.
所谓诗文化比较首先就是进行诗人之人的比较,将郭沫若与闻一多置于诗人心灵表达的动态流程中,来进行诗学与文化学的纵横比较,以展示诗人之间在诗魂、诗情、诗艺、诗风上的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诗美文化管窥王木青关键词闻一多,一与多,诗美文化,三美一运筹艺术规律的巨擘闻一多,名家骅,号一多,又名多。它具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它不仅标示了闻一多的灵性、品格,而且表现了他那善于洞察艺术辩证法的高超能力。一与多是对立统一的。黑格尔说:"一就是自...  相似文献   

4.
一般研究郭沫若主要是体现其主流性的东西,而本文则探究其非主流的彷徨意识。通过解读郭沫若在1922年9月写下的十首彷徨诗,分析其思想内涵,并从当时的客观现实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剖析其彷徨心态,再现诗人当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受到雪莱美学名著《为诗辩护》很大影响。郭沫若把雪莱强调的想象、感情情调结合起来,再加上雪莱所说的"诗的才能所含有的"本能性与直觉性"以及"武断地由想象产生的"语言,构成了他认为是诗的"本体"的几个因素。郭沫若的艺术社会职能观,在总体性的性质和特点上,同样受到雪莱明显而直接的影响。然而郭沫若也并没有以学院派的方式完整地接受雪莱的理论体系,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性是自由的 ,它没有对象 ,因而美也不是诗的对象 ,美是诗的超然的关联物。马利坦对美、审美、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解释 ,对于我们理解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诗 (艺术 )的创造活动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乐妓,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女诗人。由于她名媛、乐妓、女冠于一身的特殊身份,加之对诗歌不懈的追求,使其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考察她的诗作,大部分为酬赠诗,这些酬赠诗意象选取精工,情韵丰赡精彩。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现代爱国三诗人由于各自的出身、教养、生活经历不同 ,性情、气质、禀赋各异 ,因而在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而奋斗中显示了很不相同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 ,也决定了他们表现自己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如郭沫若是革命创造型 ,闻一多是文化建设型 ,艾青是人民解放型  相似文献   

11.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女神》是郭沫若第一部新诗集,蕴涵着这位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博大、豪放的审美精神,值得学习、研究。对郭沫若诗中审美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郭沫若这位伟大诗人的崇高品行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有助于培育当代青年创新、奋进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早期的创作 ,浸染和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诸多因素 ,其中有表现主义的自我扩张 ,未来主义的力的颂扬 ,精神分析的心理开掘 ,以及生命冲动的抒写性灵 ,死亡意识的诗意阐释。郭沫若在个性张扬的前提下本着“为我所用”的指导思想接纳融合它们 ,以此成就了一代新文学大师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关系的研究是郭沫若研究不可绕过的问题。它不仅从个案上拓展了中日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更重要的,对我们深入研究郭沫若与日本作家的关系有着较大的学术价值。通过史料的收集梳理郭沫若与谷崎润一郎的事实关系;通过其小说的比较研究两者的审美关系,从中得出两者小说创作间的异同,从而拓展现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早期诗学观中,文学的本质是“诗”,也就是“有节奏的情绪表现”,这对于理解他早期的历史剧来说,这是根本起点。本文正是试图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对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诠释,以“情绪”的表现为目的来解析历史剧的题材、情节、人物和结构,以图对郭沫若的早期史剧做出较为切合艺术自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