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风险,需要思维方式和理论范式的转型.韧性城市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然而,对于韧性城市的理论、 评价方法及政策实践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 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可基于韧性理论和IPCC风险评估框架,区分不同灾害类型,开展我国韧性城市的分类评价.笔者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内对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关注,并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海绵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静态 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城市交通拥挤与阻塞现象日趋严重,“行车难、停车难”成了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棘手难题和最大的“城市病”之一,成为影响投资环境和制约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大中城市中引起交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静态交通问题,即停车场严重不足、规划布局不当以及管理不善。因此,研究探讨我国城市停车场问题,尤其是机动车停车场问题,并相应采取一些有效对策,实在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研究从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方法角度开启了对我国慕课领域研究的新视角,围绕着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不仅扩展了我国慕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同时为打造出规范化、系统化的慕课评价标准,推动我国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1998,(1)
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有些大城市正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现代化的城市需要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而城市停车场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停车场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已反映得很迫切,特别是南方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而停车场问题的解决也不单纯是在规划中列出若干块空地,或设法增加车位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的经验,从中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规划中设置的各个城市对外公路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建成后,人们对其使用后的满意程度如何,使用后的评价如何尚有待商榷。本文以使用后评价(POE)理论为立足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深入调研分析了重庆四公里交通换乘枢纽,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评价其站内空间,找出建成后枢纽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同类型建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童中贤 《城市观察》2010,(2):183-192
竞争力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早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后被引入国家(国际)、区域和城市领域研究中,出现了国家(国际)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概念。学术界目前对城市群竞争力理论基础的探讨,涉及的相关理论较多,覆盖面也较广,但对某些理论的支持性和解释性争议也较大。构建科学的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既不能将城市群竞争力与其他竞争力割裂开来,也不能将城市群竞争力等同于其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张可 《城市观察》2010,(4):169-176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城市竞争循环理论框架,将城市竞争循环分为内外两大决定系统、三大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名义城市竞争力和实际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同时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88个二级分项指标构成。新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李玏 《城市》2019,(9):50-59
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实现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面。笔者以我国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公共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8个系统、35项评价指标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评价模型对2017年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8,(2)
现代化城币的停车场之所以能成为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其类型分不开的,尤其是和近代出现的新型停车场密切相关。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停车场大约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街内停车场;二是离街停车场;三是新型停车场——驻车换乘设施;四是居民区停车场。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徐昊 《城市观察》2012,(4):19-25,6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日渐升温。截止2012年6月,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和地区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方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中的热门词汇。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种种问题。本文就智慧城市的定义、评价体系、架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为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组成。要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 一、我国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现状 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988年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合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策划成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对于具体的策划开展的方法还未能有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界定城市设计策划的概念、梳理相关内涵,进一步解析城市设计策划的构成和类型,提出了"四阶段、七要点"城市设计的策划技术框架体系,并以镇江市丁卯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明了城市设计策划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流程。  相似文献   

14.
张雪菲 《城市》2009,(8):71-74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震前预报发布后或震时为受灾的人民群众提供应急疏散和临时生活的相对安全的场所.是城市总体规划、综合防灾管理的重要对象。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包括城市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城市各类绿地、防灾据点等。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都必须规划建设满足避难需求的各类地震应急避难疏散场所.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相关政策出台,选择和评价校外教学点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结合AHP建立了成人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的评价体系。结合应用实例,证明了该评价体系的实用性,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于洲 《现代妇女》2014,(1):78-78
学习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从评价的角度出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后,城市老城区在基础设施、地域特色、人文建设等多方面呈现滞后发展现象,微改造作为新的更新方式被提出并运用实践.从总结国内主要城市更新评价工作研究及不足,引出以"全要素"为抓手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补充;以梳理广州更新发展阶段和特点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及相关理论研究,对恩宁路微改造从社...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发展城市停车场的重要性、广阔前景及停车场问题涉及到的几个层面:政策、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10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背景,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问题,也存在重城轻乡等突出社会问题;采用人口供需平衡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的关系;对城市化加速理论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当前工业化技术体系不适用于机器技术体系下城市化加速的经验规律,应该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议适当降低城市化发展目标与速度,纠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偏向"和"以物为本"的做法,体现国家赋予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重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物流业极强的综合性,相关概念不统一,统计体系与方法、统计资料的不完善等原因,物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缺乏全面、科学、客观的量化分析和个案研究,现有的成果也多为理论分析和定性研究。文中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遵循一系列的相关原则,力图更为系统、科学地评价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