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要深刻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明确思路,扎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必须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坚持人才为本;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2.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2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满堂讲,学生听、读、背、练,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要以创新型人才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就是要抓住关键所在,以创新型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财经类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为此,准确定位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财经类人才,就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校财经类专业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决策咨询通讯》2006,17(1):4-5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核能和平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物质基础。高素质人才是发展核工业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核专业肩负着为建设核工业强国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通过梳理核专业当前情况,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以通过分层分类精准管理来推进学风建设为着力点,探索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莹 《管理科学文摘》2012,(12):177-178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可见人才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当前人才工作机制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找准人才工作定位以及抓住人才工作关键等三方面分析论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十七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09,(29):M0002-M0002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靠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关起门来搞创新更不行。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摆上突出位置,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点创新项目,以求贤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更好更快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的创新型企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中,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力量。从优化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两个方面,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对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因素主要是制度僵化,浮躁和功利化等,针对目前高校人才创新现状,从国家、高校和人才自身三个方面探索人才创新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才工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提出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一直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真正国力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制造力的竞争了。真正的强国,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就是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正逐步取代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提升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河南省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必然选择。带着对河南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诸多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同志。  相似文献   

1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天府新区规划把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中心作为核心战略之一,是顺应时代特征、着眼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天府新区具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中心的良好产业基础、强大科研基础和叠加政策优惠。建设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中心的政策建议:(一)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二)加快构建天府新区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促进;(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天府新区OTC的创建;(五)加速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培育;(六)建立天府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娄成林 《科学咨询》2008,(14):39-3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新成果不断涌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大学生无疑是这股支撑力量的主体,大学生的知识优势、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李捷 《决策探索》2013,(4):25-26
党中央确定,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未来8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要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保障、引领作用,以将河南建成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密集的创新高地,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1,(45):26-2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在创新园区的实践上。江苏和安徽两省走在了前面,率先出台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提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为我国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夯实了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产业发展中的特点,提出了应用知识产权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