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王双怀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为唐太宗的才人,继而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再成为“大周”的皇帝,先后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干二百多年以来,她的是非功过,始终是人们谈...  相似文献   

2.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公元655年,唐高宗立她为皇后以后,开始参与朝政。660年,高宗因“风弦头重”不能审理国家大事,“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683年,高宗病死,武则天正式掌握了唐朝的政权。先后而立的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实际上皆为傀儡。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为皇帝,直到705年退位,掌握国家政权长达四、五十年之久。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自古迄今,评价不一。但我认为武则天还是一个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她当政期间,推行的许多政策、措施都是唐太宗政策、措施的继续和发展。她不仅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发展了,并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边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封建文化也达到相当  相似文献   

3.
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人。贞观十年,她才十四岁,就因“有才貌”而被召入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由于得到太宗的赏识,还被赐号“武媚”。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死去,其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按当时宫例,则天就与太宗的其它“嫔御”出宫作了尼姑。因高宗为太子时,就已和则天暗暗相爱,旧情难忘;再加则天虽已年近三十,但风韵犹存,所以不久她就重被高宗召进宫来,立为昭仪。则天遂复获在统治集团上层施展其政治才能的机会。她以“诡变不穷”的权术和铁腕手段,首先击败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是一位特殊的洛阳诗人.对于文学,她“尚文”、“尚用”,鼓励提拔文学之士,促使了洛阳“仕诗人”群的产生;她崇尚自然,带领群臣“石淙会饮”,开拓了初唐诗歌创作的题材,主张模山范水而不“滞”于山水,为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她的颂诗“追求气势”,在初唐洛阳契合了时代的潮流,引领了时代的风范,促成了初唐新精神的萌发,为唐诗盛唐气象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但又有规律的统一过程。研究历史,只有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引出正确的结论。理论的重要性是如此,遗憾的是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却相当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潮的影响,人们或者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虽然是个老话题,却时时吸引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讨,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一西方学者关于历史的定义,可谓是五彩缤纷、众说纷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象“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已成为名言,本文没有再作评论的必要。这里想介绍一种观点,那就是:历史是对过去知识的回忆,或者是一种生活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武则天的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很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辉煌功绩与严重过失,同样引人瞩目,迄今令学者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我们评价武则天的功过,应该根据确凿的史料加以论述,并且要功过分明,既不能以功绩替代过失,亦不可用过失抹煞功绩。今读刘炬、刘鸿雁的论文《武则天是成功者吗?》(以下简称刘文)①,感到有些偏颇之处,故撰此文,请二位学者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一、武则天的功绩我们评价武则天的是非功过,主要应依据她参与执政,特别是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以后的功绩,看她当权时期政治是否清明、生产是否发展、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近期集中出现的几个文化事件,表征着当下处在文化身份缺失中的人们的基本心态。这种心态体现为:或者以一种近乎实践性的宗教情怀在“做事情”中为时下的文化存在状态找到一种理由;或者在对原有的价值评价体系或怀疑、或确认的前提下,在理论理性的追问中重新确立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应然”的文化身份的标准,从而开出一条确立中国文化身份之路。从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实用理性”所承担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寻找和确定中国文化身份之路不是唯一的,不是宿命性的只能如此的必然之路,这个路应该或可能是多元的,在历史的存在中即成为中国文化之“道”。  相似文献   

9.
<正> 1、风雷激荡的“五四”运动已过去70年了。历史老人从近代的迷雾中走出,“风雨兼程”,迈进今天改革开放的门槛,这中间免不了“几多波折几多磨难”。或许是历史的硝烟飘散太久,或许是人们匆匆前行无暇回顾,今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五四”是愈来愈淡漠了。现在是过去的继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割断历史,五四不是历史的“包袱”,至今仍闪烁着启蒙的光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声振华夏、震惊世界的伟大运动不应该忘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的诛杀政策刍议赵建坤武则天做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成功,除了善于利用当时的客观条件,顺应庶族地主阶级势力崛起的历史发展趋势外,还与她采取的诛杀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评价其诛杀政策时,过分强调其积极的一面,忽略了诛杀政策是武...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评价虽不尽相同,但在一个问题上却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武则天是位成功者。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史学界泰斗范文澜先生就认为:“自贞观时期所取得的成功——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切实的巩固。”吴晗先生更认为:“武则天当权前后50年间,生产发展了,土地开发了,人口增长了,疆土开扩了,文化提高了。和许多外国也有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且还应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开元时代的政治家都是武则天时代培养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武则天时代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近年来吴枫、常万生所著《则天女皇》又一次肯定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女皇执政的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兴旺发达的时期,社会比较安定,人口显著增长,经济较为发展,文化得到发扬。同时,这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基本稳定。”“特别是,她,一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生活的女人,居然端坐于最高的位置上,雄视八方,号令天下,不管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还是满腹经纶的文臣,都俯首于她的裙裾之下,口呼万岁,洗耳听命。而拥有六百万户的国家也以其强大的身姿傲立于当时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金嵌雯 《江海学刊》2022,(2):194-204
“实践的过去”是海登·怀特借用自英国观念论哲学家奥克肖特以思考历史学之用的一个概念。不同于“历史的过去”意在获得精确的历史信息,人们运用实践理性来构想“实践的过去”,以便为当下行动寻求历史依据。怀特指出,在实际的史学中,“历史的过去”与“实践的过去”并非泾渭分明,任何历史书写都或隐或显地包含着实践吁求,或意图证明当下,或尝试选择未来。通过“实践的过去”,怀特呼吁职业史家接纳诗性眼光和哲学性的自我反思,承担起作为史学家的职责,书写一种能够为当下行动提供启迪的历史,化沉重的历史负担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过去”突显了怀特的人本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海南的建省,神州大地掀起一片“海南热”,人们在注视着海南的今天并展望她未来经济起飞的同时,自然会回忆起她的昨天和过去.本文无意于全面论述海南的历史,仅仅就历史上的海南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加以探讨.历史上的海南,不仅是扼守于祖国南疆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拥有丰富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经济地区.古代海南盛产各类香药,尤以所产沉香久负盛名.加之海岸线漫长,良港甚多,特别是处于东西海洋交通的要道上,从而决定了她在我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从泰山道教石刻看武则天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东岳论丛》2007,28(3):92-97
武则天对道教是颇为迷信的,她不但亲临泰山参加了封禅大典,而且还9次派遣道士赴泰山行道,是唐代奉祀泰山最勤的统治者。她巧妙地利用泰山行道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同时还利用泰山行道来祈求长生神仙。她打破了历代封禅不准妇女参加的陈规,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与反传统精神。她是中国历史上在泰山留下最多历史痕迹的统治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由于在过去那个年代中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学术批评,而只有“批判”,如今有了一些学术批评,却被人们误解为“批判”,而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批判”看作就是“否定”。现在的学术批评本来就不多,可是就是这不多的批评还往往引起官司或者引得作者大发雷霆。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批评?这不仅是一个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批评者所必须要考虑的。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只关乎个人的认识和品格,还关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一种高水平的批评,可以显示出批评家的优雅风采和高度智慧,这样的批评很可能会成为名篇巨制,如鲁迅的批评就是如此;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卫·克里斯蒂安等人已经将“大历史”提升为一种研究过去的新方法。本文将大历史与旧大历史、也就是“普遍史”传统并列。“新”大历史或者以一种连续的神学为基础,或者建立在一种唯物主义形式之上,这种唯物主义被看作人类历史决定因素,或者起源于两者多少有些矛盾的混合。新旧大历史例示的“大跨度历史”与其说是对历史知识的贡献,不如说是这种或那种世界观的叙述化过程。在区分最大跨度历史与“仅仅是”大跨度历史过程中,在历史书写过程中满足大跨度历史要求的更好方法是更适度的尝试,例如,大跨度比较史、网络与交流史、专题史和现代化史。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四人帮”的御用班子梁效抛出一篇《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四年第四、五期)的反党文章。这篇黑文是“四人帮”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的代表作,也是“四人帮”伪造历史的黑标本。它流毒甚广,影响极坏。当前为了肃清“四人帮”在史学领域里的流毒,明辨是非,划清界限,批驳这  相似文献   

18.
《武则天出生于广元》一文列举论据十余条目,但全是稗官野史和诗词传说之属。如开头便引用张邦伸的《云栈纪程》(笔记):“广元县南有‘黑龙潭’,武后母感溉龙而孕也。”既是传说,又带着非常浓厚的迷信色彩,难以使人赞同。“野史”有时是可以补正史的不足的,但它与正史的矛盾,必须得到恰当的解决。若武则天果真出生于四川广元(故利州),即令是她父亲刚刚迁任至此(贞观二年,公元628),她便出生,那么她贞观十一年十一月(637)被选入宫给太宗当妃子时,只有九周岁,这有可能吗? 而《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皆写明她入宫时为十四岁,二者相差5年,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武则天死于神龙元年(705),《资治通鉴》写明享年八十二岁(《新旧唐书》则误差一岁,分别为八十一和八十三,概为笔误),以此二事上推,则皆是生于武德七年(624),亦和武后父初任利州都督时相差5年,这一矛盾又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9.
历史研究的是“过去”.在“重构论”、“建构论”及“解构论”这三种史学理论下,对“过去”的研究都是从对“事实”的构拟开始的.“事实”是被建构出来的,是被置于某种描述之下的“事件”.“事实”又有两种表现形式:物(事物)与事(事件),二者也成为了历史研究的两个基本层面:考古学强调“物”的研究,而中国传统历史学则侧重于对“事”的探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历史研究是一个将史料转换成“事实”乃至过去某个面相或者某个片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往往是在历史学家的精神观念中进行的,由此加入了历史学家个人“主观”解释的成分,形成了历史的另一种形态——“观念中的历史”.观念中的历史与过去真实客观地发生过的历史、史料中的历史以及作为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历史一样,都是历史存在的形态之一.它使得历史解释完成了由“客观”的“史料”向带有“主观”解释色彩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从职卑位贱的才人到大权独揽的皇帝,这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她为了攫取权力、雏护统治,不得已采用了诛杀政策以打击政敌,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