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这一命题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学术界出现了大量以此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关纪新先生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以20世纪民族文学关系为重点,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凸显了作者独具特色的书写目的与创作价值.它是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深化与突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内容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0月 8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庄严华美的国家图书馆北轩厅召开了《2 0世纪俄罗斯文学》出版座谈会 ,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驻华文化参赞波塔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冯俊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霁主持。《2 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影响最大的一部断代文学史 ,出版至今 ,该书在俄罗斯的发行量已超过 15 0万册。以该书为主干的一套文学史获得了俄罗斯国家最高奖———总统奖的提名。这部《2 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中译本 ,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 ,全面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以它开阔的学术视野,打破了时空地域的局限,展现了文学的丰富性、完整性,表现了以文本为根基,以文论人的审美的文学意识,强调作家个性、气质、性灵、心态与创作的血脉联系,展示了文学的整体意识,具有前沿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生存学、文化历史学、文艺本体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比较文学和文艺传播学的思维方式 ,对 2 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面地审视和评估。 2 0世纪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最优异的表现和最重大的业绩只在两个时期 ,即 :2 0世纪的前叶和 2 0世纪的后叶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发展而成的新兴学科,其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有关双方文学与文化系统的研究,影响关系研究和平行研究是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书,把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思潮,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考量和审视,视其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对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考辫,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为认知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9.
进入 2 0世纪以来 ,《文心雕龙》研究有突飞猛进之发展 ,已经成为一门“龙学”。从作者的生平思想 ,到作品的版本、校勘及其批评原理等 ,一大批学者孜孜不倦地进行深入研究 ,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前 5 0年以微观研究为主 ,代表人物是黄侃、范文澜和刘永济 ;后 5 0年以宏观研究为主 ,代表人物是詹、牟世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辽金文学学史的历史进程分为新旧交融、转折、过渡和深化 4个时期。前 30年为新旧交融期 ,史料整理是研究的重心 ;三四十年代为转折期 ,有些学人开始冲破传统学术范型的局囿 ,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文学现象的描述、评论方面 ;建国到 80年代以前为过渡期 ,元好问和《董西厢》是人们注目的焦点 ,理论色彩加重 ;最后 2 0年为深化期 ,研究工作全方位展开并初步向纵深掘进 ,整体性研究受到重视 ,新的观点和方法陆续被引进 ,使这一领域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概要评述了20世纪中国清代文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价值观向西方转型,清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的研究较之于前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清代的诗文研究遭到长期的冷落,直到钱仲联先生80年代后的倡导,其才开始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整个清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正是在80年代后,结束文革浩劫和全国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的朱熹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文道观、《诗经》学和《楚辞》的研究方面,从总体的研究趋势来看,人们渐渐改变了对朱熹的文学思想的偏见,注意到他对文学的重视,并对朱熹关于文学的艺术性的论述有所揭示,间又涉及到朱熹的艺术理论的探讨,但在朱熹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方面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概要评述了20世纪中国清代文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价值观向西方转型,清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的研究较之于前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清代的诗文研究遭到长期的冷落,直到钱仲联先生80年代后的倡导,其才开始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整个清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正是在80年代后,结束文革浩劫和全国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史角度简要评述了20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成就。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明清以来数百年间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偏低,学术研究也相对薄弱。进入20世纪,这种局面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变:“西学东渐”给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元代文学尤其是属于通俗文学的元曲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研究活动也相应地活跃起来;50~60年代中期虽有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元代文学研究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70 年代末以来,元代文学研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术视野的开阔,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水平的提高,都为下个世纪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很大遗憾:由于两岸政治的长期对峙,致使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一翼的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急切呼吁台湾文学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台湾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脉;吸纳台湾文学是拒斥文学台独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由于"文学"概念正经历着由广义到狭义的转变,而理学研究又饱受冲击,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展.50至70年代末,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成果寥寥.80年代至20世纪末,随着元代理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和元代诗文、元代文学批评研究等的进展,理学与元代文学关系的研究进入一个较为自觉和相对兴盛的时期.学者们主要围绕理学与文学思潮、理学与文学创作、理学与文学批评、理学与文学接受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所取得的成绩仍然相当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塑造了大量的畸人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体上的残疾人;二类是心理变形的疯子。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有这两类畸人形象,可看作是对《庄子》中畸人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文化意义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中美两个文化截然不同的国家,其文学的发展却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产生了在中美文坛占据主导地位,在两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过重大影响的左翼文学,两国左翼文学尽管发生和终结的背景不一样,但都以自己辉煌的成就谱写了文学史的灿烂篇章,并且都以人类博大的胸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对人类黑暗的一致谴责和对光明的共同追求,使它们形成了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从而远远超越了不同质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学界的《镜花缘》研究 ,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李汝珍的生平研究 ,其中以李汝珍是否为《镜花缘》之作者的争论最为学界瞩目。二是对《镜花缘》文本的研究 ,这在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晚清民国学界着力探讨的是《镜花缘》中的女权思想 ,五六十年代则试图对《镜花缘》的糟粕与精华予以区分。 1977年后 ,无论《镜花缘》的思想与艺术均获得了深度阐发 ,尤其是比较研究以及其他种种批评视角的介入 ,《镜花缘》研究也因此而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