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齐红  林舟 《齐鲁学刊》2004,(2):150-15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相似文献   

2.
路遥 《晋阳学刊》2002,(5):86-88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为妇女解决事业服务的文学批评方式,因此,它的实质首先是女权主义,其次才是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3.
尽管曼斯菲尔德不愿自我标榜为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中却呈现出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借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评析曼斯菲尔德的女性写作,指出曼斯菲尔德是在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话语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侯潇潇 《理论界》2014,(4):70-72
西方女权主义把实现全人类范围内的男女平等作为目标,揭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对传统的父权制统治进行颠覆,帮助女性摆脱受奴役的枷锁。西方女权主义作为系统研究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也有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权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过来,西方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西方女权主义虽然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与本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现状联系在一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但西方女权主义对研究中国女性现状及其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丁玲研究领域里,运用女性文学批评方法切入研究客体,十分活跃。这种研究的引入无疑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尤其对于丁玲这样一位以塑造女性形象、表现女性人生见长的女性作家的深入探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让我们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丁玲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复杂的思想内涵,也可以促使我们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世界文学批评思想接轨,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拓宽,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丰富性,更接近于研究对象——艺术客体的真正本质。 但是,如果仅囿于引进而不消化吸收,陷于与女性文学批评密切相关的,必得同时引进的女权主义之中,把丁玲限定为一个女权主义者,而把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视为女权主义的礼  相似文献   

6.
有关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在西方学术界方兴未艾的文学理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各方面均呈现一种复杂的样态。那么,是什么使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作为一种流派或方法独立于文论界的呢?答案无疑是:性别因素。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一下这个答案,也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家们自己的也是他们带给人们的一些困惑。困惑之一是政治性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从政治性的女权运动中诞生并随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批评的政治色彩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政治色彩在不同国家不同理论家那儿呈现不同的样态…  相似文献   

7.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政治斗争而诞生、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色彩。英美派、法国派、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成果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权主义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而女权主义运动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社会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发生在不同国度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东西方国家之间在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方面差异都很大,虽然都处在发展之中,也都出现女性觉醒争取解放的潮流,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正是这些同中之异,汇成了当今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运动千姿百态的丰富面貌。也可以认为,女…  相似文献   

9.
《简.爱》作为女权主义的“崇拜文本”,在整个20世纪女权主义批评对女性创作的评价中都占据了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试对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新女权主义及当代女权主义对《简.爱》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说明从伍尔芙到当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观点的巨大变化,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简·爱>作为女权主义的"崇拜文本",在整个20世纪女权主义批评对女性创作的评价中都占据了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试对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新女权主义及当代女权主义对<简·爱>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说明从伍尔芙到当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观点的巨大变化,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对立的文化,为摆脱现存权力体系的控制,非常重视妇女的亲身经验和建立女性的话语。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一种妇女自我探寻的方式“提高意识”,开始在女权主义者群体中流行。在这种简称为CR的集会中,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了微妙的联系,即突出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方面,把两性关系引入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将性和政治结合是西方女权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长期以来一直在性别支配的阴影下打转,忽视了两性之间的权力结构问题。中国的两性之间既不存在正面的对…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女权主义视野中的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什么原因使性别分工从生育分工变成等级分工,从而造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围绕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相关性,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xist-Feminism)、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inism)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Feminism)做出了各不相同的理论阐释.后现代女权主义(Postmodernism-Feminism)通过否定所有宏大叙述、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论和性别的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为实现妇女解放寻求多样性途径,从而超越了传统女权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剖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鲜明的、自相矛盾的双重个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哈代既有传统的男性思维,又有鲜明的女权主义意识.而这既是作家本人精神冲突的表现,更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聚焦在女性的生存与女性声音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特征的形成有赖于它的生长境遇。90年代的社会转型,个体意识和大众文化为女性叙事文学的生长提供了话语空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催生了它的成长;中国女性自身所经历的启蒙历程和女性意识的自觉是其成长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使主体性陷落,不利于女性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否认男性的主体性,不利于两性关系的和谐;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追溯为语言的构建是去本质化。参政女性主体性重建的路径则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武装头脑,加强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同,用实际行动赋予女性气质新的内涵,使其积极融入他人和社会,增强政治使命感,进而推进女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的一大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试图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妇女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对不断发展的妇女运动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起来。本文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与家庭劳动、妇女与社会劳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突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美国极为盛行。尽管对其存在的价值众说不一,甚至不少教授毫不掩饰自己对此流派的鄙视态度,但学术界不得不承认它为当今美国主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 一般地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于七十年代。它是国际妇女解放运  相似文献   

18.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研究 ,即在女性文本分析中寻找根基、在整体观照女性文学中构筑全新的女性文学史、在不懈的努力中走向成熟、在“论争”中完善自身 ,使我们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并对它加以丰富和完善 ,从而完善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吉尔曼的妇女观及其思想渊源赵绿园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著名的、激进的女权主义作家.著名的女权主义领袖嘉莉·查普曼·凯特把她列为美国十二个最伟大的女性之首.在她那个时代,吉尔曼是美国妇女运动中站在前列、叱咤风云的知识分子,她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