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的含蓄关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含的深层意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强调含蓄美,部分当代艺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显得张扬和外露而缺少含蓄美,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则保留了东方艺术中的含蓄关。中国的当代艺术要重视传统审美习惯,重视含蓄美。  相似文献   

2.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历来为诗歌创作者和诗评者所重视。追求含蓄美的技法由浅入深有语法层次、修辞层次和宗教觉悟层次等三个层次。层次不同,手法各异,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含蓄艺术的三种境界。论文从手法分析入手,结合不同层次的比较,探讨古诗含蓄艺术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着重分析了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多元性、民族性、艺术性等特色,明确其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文化美和传承了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含蓄美的审美意蕴,从而对现代服饰设计创新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期提升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含蓄美,在整个艺术美的范畴中是属于更高一级的美学层次。作为艺术美的低层次,是可以凭借人的官能感觉到的,属于审美直觉范畴;作为艺术美的高层次,却不是完全能够凭人的感官所能发现,它有待于审美者对头脑中主观映象的重新改造,它属于审美想象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含蓄美是在艺术的美学蕴含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一艺术的含蓄美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孕的深层意蕴。它是审美主客体双方“双向交流”的产物。艺术的含蓄美没有时空的界定,因而它是一个非确定性的概念。但它要求艺术自身首先要有一种审美制约性,即提供深层的艺术蕴藏,这是获得艺术含蓄美的物态基础,它规定了审美想象的方向、范畴和性质;但它又将随着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5.
摘要:艺术与美的纠葛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达通为代表的艺术即美派与以丹托为代表的艺术非美派针锋相对,共同揭示了这场纠葛的复杂性。如果放弃美并不影响艺术话语的正常运行,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考虑避免使用美这个充满歧义的概念。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美学和当代艺术领域,美都没有占据中心位置。如果我们基于中国美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实践的现实,一种不以美为中心的艺术理论或许可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7.
为面对异彩纷呈的多元社会与文化发展趋势,自觉突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当代艺术教育,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核心意象审美及图像时代的艺术教学研究,来循籍意象与图像在当代艺术形式语言教学实践上的互融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诗人金波的儿童诗歌创作凝聚融汇着自然美、童心美和诗歌艺术美。金波儿童诗作情感的含蓄表达、意境的营造、哲理的意蕴及对韵律乐感的追求,都反映出其儿童诗歌艺术更多建立在继承中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通过对国外诗歌格式与手法的吸取,金波的儿童诗作有了多样的形式和更为丰富的审美内容及层次。  相似文献   

9.
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既是学科自身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从综合的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活动的传统。艺术、审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凸显了中国艺术理论以和谐理念、人间情怀、诗性品格等为基本特征的"大艺术"理论风貌。当前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应重视民族艺术理论的精神传统,在广纳中西滋养的基础上,重新打通民族审美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夯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基石,推进建设既能与世界艺术理论对话又能切实解决自身问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话语和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微型小说创作中运用虚与实、藏与露所产生的积极的审美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利用虚实、藏露手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微型小说的艺术容量,促生含蓄多样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俗艺术与雅艺术之划分是否合理,形式和内容是支撑所有艺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因素,欣赏人群可以清楚地划分为两大社会群体吗,等三个方面对《接受视野中的雅俗艺术论》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第四部分重点探讨当代艺术审美新标准——雅俗共赏的提出以及它能否成为当代艺术审美标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特征与精神内涵标立于世界艺术史册,折射着中华主流文化思想的光芒.从美与善、文与质、功利与非功利、养生与人伦等方面,就儒道思想对家具审美的影响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儒、道对以上问题各有偏重,并影响到具体的家具审美心理:儒家对文、善、功利及人伦方面较为重视,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主流审美思想;道家则表现出对家具艺术的质美、非功利、养生等特性的追求,是中国文人文化理念的代表.中国传统家具形式内敛、装饰规范但又在用材、工巧及品位上讲求自然适度,正是儒、道审美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仍显现出无穷的魅力,然而与古代艺术相比,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过度推崇视觉冲击力及工业化的表现特征,只取其形而未传其神。针对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这种普遍现象,从具体表现形式、意境审美和创作精神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提出当代设计艺术应从传统文化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并与当代设计文化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17.
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辩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在诗人们纷纷于传统与现代的围困中进行语言实验与改革之时 ,研究舒婷诗歌语言的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 ,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在当今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下,与不同国别或民族的异质艺术形态、艺术观念相互碰撞和影响,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中国当代艺术中艺术与非艺术形态的界限模糊不清,审美与非审美观念混淆的现象,引发出"精英、严肃、高雅"与"大众、调侃、戏谑"的混杂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倾向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文化逻辑,而不是中国自身的文化逻辑结果。由此提出在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中,用中国的大文化思维的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益广告语常常运用曲隐意旨的方式达到宣传理念的目的,体现了含蓄之美。其含蓄美主要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实现,以此迎合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吸引受众积极参与广告语的解读,调动受众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浩渺的古典诗词中,"空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彰显着古典诗词简约、含蓄的共性美,也诠释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个性美,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和丰富的审美空间,且运用也较为广泛。"空白"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的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中的巧妙运用,使作品的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进一步增强,需要读者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其中的空白,以欣赏、领略其中无声胜有声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