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们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时,至少应准确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不是由阶级或阶层决定的,而是以掌握传统知识、传统技能与传统技艺的多寡决定的;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历史的产物,但同时又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至今;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节日、传统仪式、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及文化空间八大方面。而那些与此有关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即或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意义,也不能视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传播方式也日益多元.其中,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特有的艺术呈现形式,使"非遗"在传承、传播上更加生动和直观.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新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在传统的文化精髓中再注入创意理念,让各自价值充分展现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皮影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在中外都得到了传承。它有一套完整的制作与表演程式,是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化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氏家族的皮影传承,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由皮影箱子的源起与传承,到唱本的传承、表演艺术的传承,再现了贺兰皮影艺术的独特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上,更是显示了它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广西壮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化时代,应该采取新的方式和手段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保护与传承广西壮剧艺术是一种较新的保护方法,可以使广西壮剧艺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为保真的形式存留.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族精神文化标识,是一种思维方式、想象力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具有丰富的内涵。博物馆作为构建历史回忆和收集遗失的文化艺术殿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热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热贡唐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系,分析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资源价值,从地理标志产品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产品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本期的这组文章,汪振军教授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价值,对其如何传承作了具体的思考.夏挽群先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打造经典的民间文化产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倪宝诚先生以丰富的历史和民间资料,揭示了浚县泥咕咕深厚的文化内涵.吴文瀚副教授则从科技与传播的角度,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了论述.几位作者虽切入点不一,但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保护、开发而展开.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本期的这组文章,汪振军教授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价值,对其如何传承作了具体的思考.夏挽群先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打造经典的民间文化产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倪宝诚先生以丰富的历史和民间资料,揭示了浚县泥咕咕深厚的文化内涵.吴文瀚副教授则从科技与传播的角度,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了论述.几位作者虽切入点不一,但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保护、开发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本期的这组文章,汪振军教授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价值,对其如何传承作了具体的思考.夏挽群先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打造经典的民间文化产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倪宝诚先生以丰富的历史和民间资料,揭示了浚县泥咕咕深厚的文化内涵.吴文瀚副教授则从科技与传播的角度,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了论述.几位作者虽切入点不一,但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保护、开发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本期的这组文章,汪振军教授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价值,对其如何传承作了具体的思考.夏挽群先生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打造经典的民间文化产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倪宝诚先生以丰富的历史和民间资料,揭示了浚县泥咕咕深厚的文化内涵.吴文瀚副教授则从科技与传播的角度,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做了论述.几位作者虽切入点不一,但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保护、开发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内蕴厚重,是蒙古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的原生态记忆,蒙古族艺术创造力的活态展现,还是蒙古族科学智慧的有力见证与蒙古族精神特质的重要传承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化的追求,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的始终.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化追求的过程,也是与背离本真的认识和行为即失真进行斗争的过程.失真与本真斗争的焦点集中于传承人、文化空间以及传承人与文化空间三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是传承人及文化空间,这在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上却常常出现背离本真的认识与行为.含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表现为文化空间的本真传承与文化空间破坏或断层之间的搏弈.原生态民俗艺术,主要表现为传承人对传承艺术的本真化坚守,与损伤艺术品质的失真化演出之间的搏弈.这些搏弈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阶段性搏弈,解决这些搏弈,一靠研究,二靠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每一个阶段性搏弈的解决,意味着另一个阶段性失真与本真较量的开始,每一次解决都是一次对失真的舍弃修正和对本真的更加深化.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是地域民族群体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现代文化的侵蚀,加之恶意侵权、传承人减少等原因,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浓郁的黑土地理文化特质和特殊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色彩,是黑龙江对外的文化名片。面对立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文化大省的事实,立足实际结合现有规定和制度设计,加大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多方主体权益保护力度,探索适合地方民间文学艺术的综合性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但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众多传统文化事项中甄别出来。  相似文献   

16.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羌族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研究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贵川 《中文信息》2022,(1):296-298
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而群众文化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事文化建设者调动社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齐心协力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非物质遗产文化(以下简称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本文首先阐述了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文物、建筑群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戏剧、音乐、舞蹈、艺术、文学、工艺技术及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从不同方面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诸如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那达慕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但这些成果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宏观的美学理论角度观照吕剧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生存现实,从吕剧艺术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生存环境中所具有的精神文化价值、社会凝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元价值,并进而提出生态文化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彰显和群体生活经验的历史展示,蕴含着国家、民族的生活和文化记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当代审美、当代情感和文化认同,利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表征、消费、认同和规则方面进行赋权赋能,使其呈现更多元的表现形态和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