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化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引导,正确处置网上舆情危机,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党政干部面临的避不开、躲不过的现实课题。研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这是我们本期专题关  相似文献   

2.
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日益增多,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应对危机对提高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经由“洁洁良”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基于多元参与的视角归纳出媒体、网民和舆论对象三元主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行为风险。为有效化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风险、困境与危机,当前提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效能需完善事前预警与回应相结合的前置性治理策略,加强事中引导与化解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理策略以及巩固事后归纳与教育相结合的隐藏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处于转型社会座架下的政府由于多年的“惯习”,建构了主体客体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范式,但是以微博为基石的自媒体的历史性生成,特别是政府在微博场域中权力资本的缺席、行动策略的异化以及微博对人的主体性的彻底激活给政府舆论引导带来先验般的困境.主体客体化既成了这种困境的症候,同时也是这种困境生成的“问题式”.由此主体间性范式成为超越主体客体化的最优选择,它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哥白尼革命”,成为微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引导范式.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应急机制和网络舆情管理存在对突发事件应对重视不够,大众疑问回应不及时,整体舆论环境不透明,持续性公共舆论监督不足等问题。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舆情应对能力,要敢于正面应对大众对事实真相的追问,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舆情传播理论水平,运用议题设置等传播手法,主动设置议题,动员官方网媒资源参与,对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和处理,建立完善有效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和公众舆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舆情研究是舆情研究中一个新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向舆论的转变以及与舆论之间的相互转换,扩大了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影响力.研究和认识网络舆情与舆论之间的转换,其重要意义是发现和应对这个过程的影响或后果.这种影响,既来自舆情或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在内容上的合理性,也来自它转化为舆论后所形成的对决策者们的更大约束性.此外,对网络舆情与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加强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易受到高校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内化为高校教育者的主导性引导、大学生网络受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自律,以此实现网络主体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以互联网为传播和交流媒介,通过上网获取信息并参与网络互动,通过发表个人见解来表达情绪和态度.网民的网络舆情表现出五大主体特征: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主体发生交叉和重构;网民所表达的舆情不能被视为全体民众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网民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网民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强大服务功能来表达舆情;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舆情言论成为引导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如果做好党的网络舆情工作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波及范围广;有着广泛的社会参与;极易转化为实际行动,造成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的以上特点使得党在进行网络舆情工作时面临如下挑战:价值观多元化对舆论正面引导形成冲击、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为党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深刻变革、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工作能力尚有欠缺。加强和改进党的网络舆情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应对,保证权威信息的发布;引导群众理性,制造正面舆论环境;完善互联网平台的舆论惩戒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对群众进行适当教育。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现实中的社情民意的复制、重构与超越的网络舆情,作为由民生构成“主体”,民意与民主构成“两翼”的网络舆情,其瞬时到达、瞬间爆发的爆破力越来越触动着城市政府的公共安全神经,越来越幻化为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的新症侯.城市政府必须超越治理它的认识危机、“他者”化和“硬引导”等问题域,走向科学化、理性化的方法论,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设置舆情“防火墙”,发挥“主场优势”,确保地方网络成为舆情引导的最短路径,建立“巧引导”范式,形成引导的“网上网下统一战线”,制度化标志性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互联网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校园舆论传播的格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文章认为高校应充分认识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积极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12,(5):176-180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博客、微博成为网络中重要的舆论阵地。引导博客舆论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通过分析博客舆情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提出政府舆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安微博以其互动式表达、扩散性传播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警务服务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在肯定公安微博传播优势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其功能的拓展。因此,要提升公安微博舆论宏观调控价值,需要其内在运作机制和外在制度保障上的再构建,即加强公安微博法规建设。建立由问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认证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构成的一体化制度保障,倡导公安微博模块化、透明化的经营意识,真正树立起“意见领袖”的舆情引导地位,不断提高网络时代应对突发事、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现今政府在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大包大揽”的“一元化”治理手段显然已无法有效的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如何与主流媒体协同合作,发挥社会组织优势,鼓励民众参与,以“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思想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我国政府亟待探索的重课题。  相似文献   

14.
常松  方金友 《江淮论坛》2013,(6):137-14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舆情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博客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诸多公共事务通过博客传播演变为博客舆情,甚至成为舆论导向。分析博客舆情可以为政府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亦是构建和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博客舆情的群体属性与传播模式,无疑是有效应对博客舆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14,(5):160-160
王小杨撰文指出,当前舆情管理仍不能满足网络治理的现实需要,管理主体对“移动多态化”的舆论格局尤感茫然,普遍存在一股“舆情焦虑”,管理范式亟待转型。一、刷新认知观。当前舆情管理主体的焦虑情绪,正是对微语境下“认知观游离”的回应。因而,若要顺利实现舆情管理范式转型,前提是刷新微传播生态中的管理观念,为管理主体在舆情管理中正确的自我定位奠定基石。当然这仅是实现舆情管理范式转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给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厘清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演进特征,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谣言治理意义重大。在现代网络社会,随着交往实践的普遍进行,从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的生成,是网络议题、网络交往和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网络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又呈现为非线性的发展演进趋势,极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舆论秩序失范,甚至导致“塔西佗陷阱”的舆论信任危机,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变数。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机制,有效管控舆情,提高疫情防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下,网络舆情空前活跃,大众对民生、贪腐、道德等社会热点高度关注,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不可否认,网络舆情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一些问题与倾向也显现出来.针对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网络空间中消极情绪的蔓延,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发挥网络舆情的正能量,这是网络舆情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救灾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特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性与网络相结合,网络对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进行围观,引起网络舆论质变,可能引发网络公共事件,造成社会风险,对政府灾害救助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现代救灾能力不强、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存在缺陷、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落后、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失当等。防范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转化为网络公共事件,要厘清其转化机制,重点掌握其酝酿、发生、发展、高潮、平息五个阶段特征。实践中,应按照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着力加快政府现代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增强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进官媒灾难报道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同时完善网络监管,倡导网络自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舆论最重要的平台,网络舆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与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低,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确引导舆论,构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机制,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