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茂平 《东南学术》2012,(4):171-176
志愿服务是志愿组织开展的旨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进步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行动。近年来,志愿服务在农村不断普及和发展,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提升农民道德品质、救助农村困难群体、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推动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民间力量,具有服务内容的生活性、服务过程的近距离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服务效果的低成本性等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同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是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根据,市场经济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客观一致性是实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条件,前者主导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方向,后者为之提供客观依托。要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前者引导后者,后者支托前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形成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既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载体,也是实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本文以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着重从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以期有效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从公民道德的角度认识儒家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传统道德的目的之一,是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伦理资源,因此,从公民道德的角度来认识儒家道德,是一个重要而可行的思路。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儒家道德与公民道德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前者是以精英阶层为主体的,以自律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体系,而后者是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以律他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体系。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些观念,并更好地改造和利用儒家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伦理规范、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上,康德与哈贝马斯坚守着同样的普遍主义立场.前者的义务论伦理学不仅使伦理规范、道德法则重新有效奠基于自由理性,而且使自身的伦理探究方式与经验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分道扬镳;后者的对话伦理学既认同理性是伦理规范普遍有效的根基,又对道德怀疑主义、道德相对主义予以了彻底的清算.不过,虽然康德与哈贝马斯有着上述共同的伦理旨趣,但二者所基于的哲学视域、思维范式、诉求方法却迥然相异.就哲学视域而言,前者为意识哲学,后者为语言哲学.就思维范式而言,前者为独白范式,后者为对话范式.就诉求方法而言,前者为先验主义,后者为程序主义.尽管二者的伦理诉求皆难逃某种局限与困境,均面临诸多挑战与诘难,但依然不啻为医治诸如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社会病象的良方和确立人们行为合理性基点的有效门径.自在的纯粹面貌,人在普遍的呈现中保持存在的纯真又促其显露,这是真正的本质直观.  相似文献   

6.
王官成 《学术论坛》2005,8(4):28-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根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弗莱彻的境遇伦理与中国儒家孔子、孟子的经权学说虽有诸多差异,如前者重行善轻知善,后者则知善与行善并重;前者将良心作为未来判断的指导,后者还强调其反思作用;前者在决断时注重理智的计算与权衡而后者则注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二者深刻的相像的社会景况、相似的最高准则和相近的关怀对象,却为现世带来了启迪:回归多样性生活世界、认肯道德责任中的决断自由和互动时空域中对道德原则的主动消化.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包含多重互动关系,兼摄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三重价值指向.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体现了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三大基本伦理属性.新时代志愿服务要紧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是人们践行高尚道德的重要实践路径之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服务着社会发展。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发挥家庭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育中的始发站优势、强化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构建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协同的发展路径,真正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倡导、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提供了空间。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把社区教育寓于社区服务之中,不仅可以全方位提升社区教育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合理设置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提升社区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志愿服务常态化有待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仍需改善,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不高,志愿服务保障支持力度不足。对此,需要引导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转化为日常志愿服务,提高常态化水平;提高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的广泛性、覆盖面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志愿服务保障支持系统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践总结参与社区服务经验,志愿服务站入驻后给社区和社区居民带来了明显的、积极的改变,从优势视角出发,提出志愿服务站参与社区建设服务模式.志愿服务站参与社区建设服务模式有利于继续发挥居委会的作用,也有利于社区服务水平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首先介绍社工入驻社区志愿服务站概况,其次分析优势视角下志愿服务站工作成绩与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志愿服务站社区建设模式的建议.因此认为这种新的社区服务模式有值得其他社区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西方伦理学史上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将道德学从属于知识论、柏拉图将道德学从属于政治学、快乐论将之归属于功利原则、基督教神学将道德学归为神学奴仆;在此基础上.文章追寻了西方道德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历史线索:从马基雅弗利、培尔到休谟,都试图区分道德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康德则综合了三者:区分了政治学与道德学并使前者服从后者;区分了宗教与道德学并使后者高于前者;区分了知识学与道德学、特别是净化了行为的动机,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净化道德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和志愿服务行动的蓬勃开展,我国亟需一部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以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立法涉及志愿者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等关键问题。为促进志愿服务有序发展,国家应加快立法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法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社区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其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模式,分析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表现.指出当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中各种类型并存有着现实的需要,然而从其发展走向来看,未来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必须要对当前非常态下各类志愿服务的优势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和协作化发展.同时,从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当前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学生群体参与志愿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以济南市山东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为例,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特点、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志愿失灵是志愿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所产生的功能缺陷和效率困境.本文立足于国情,以北京市志愿服务情况为例,重点从政府责任视角分析了志愿失灵的生成原因.无论是在志愿服务制度供给方面,还是在具体管理职能定位和管理机构设计方面,政府在我国志愿失灵中都承担着不可回避的责任.政府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加剧了我国志愿失灵的表现,并使之凸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作为现今多层次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对于公民个人价值观的实现,社会的和谐构建,以及对国家文明制度建设的推进、巩固与深化,其作用日益彰显,这已成为海峡两岸之共识.台湾地区志愿服务制度起步较早,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步入了专业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而志愿服务立法在中国大陆的立法实践中,仍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总结与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经验,可以为大陆在今后的相关立法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表达祈使义的"请"字句有"说话人请听话人做某事"和"说话人请听话人允许说话人做某事"两类,前者"请"后的动作由听话人发出,后者"请"后的动作由说话人发出.现代汉语的"请"字句多为前者,这一用法和文言很不相同.文章梳理了"请"字句的两种形式从并存到此消彼涨的历时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演变原因有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系统自身的调整和语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具备伦理学的所有基本属性.一方面,正如伦理学的使命不是提出道德要求,而是为道德要求提供道德理由一样,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也不在于提出"保护生态"这一道德要求,而在于为该要求赋予道德理由和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生态伦理学为完成该使命而形成的两种基本论证方案:前者以"等差式的伦理关联"为理由,而后者以"一致性的伦理关联"为依据.另一方面,生态伦理学同样具有伦理学的根本局限,即,纵然提供了很好的道德理由或依据,也不能担保人们在实践上必然遵循道德要求.因此,针对生态问题的讨论必须突破伦理学层面,而去挖掘那些阻扰人们保护生态的政治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