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荷蘭殖民者侵略澎湖和东南沿海十七世紀上半叶,是荷蘭称垻东方殖民地的时代。由于在鎮压尼德蘭民族独立和东方人民起义的战爭中耗尽了自己的資源和力量,西、葡兩國在东方的殖民地独占已不能繼續下去了。法國正为其內部的斗爭所削弱,德國則由于三十年战爭而陷于破產和分裂,英國國內革命的危机日益成熟,只有新兴的、“十七世紀的資本主义的典型國”(馬克思語)的荷蘭,得以因緣时会,从西、葡  相似文献   

2.
17世紀是台灣社会經济激烈变化的时代。这个变化和当时全國的斗爭形势以至世界的斗爭形势都有了緊密的联系。由于國內和國际斗爭形势的影响,由于台灣人民的辛勤劳动,到了17世紀后半叶,台灣的社会經济有了鉅大的發展。这一發展是以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为顯著的起点。本文系以鄭成功驅逐荷蘭前后的台灣社会經济为論述的中心,兼及17世紀时代台灣社会經济發展的綫索。文中論述不当或錯誤之处,在所难免,敬請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3.
德國問題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歐洲的和平与安全。因而研究爱好和平的、真正民主的德意志民主共和西的成立是具有現实意义的。德國帝國主义是最兇惡的、最富侵略性的強盗帝國主义。它具有普魯士精神与德國軍國主义的傳統与影响,同時也具有帝國主义的各种特征。从一八七○至一八七一年最后在德國得逞的軍國主义者揭開侵略战爭的序幕以后,德國又在歐洲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战。隨着社会生產力的發展,战爭的規模及其殘酷性一次比一次增大。尤其是最近兩次世界大战,給歐洲人民带來了无法衡量的損失、痛苦与災乱。  相似文献   

4.
華僑革命思想產生的原因印尼原來是荷蘭殖民主義者霸佔的地方,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於十七世紀初期開始統治印尼。印尼的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殖民主義者發財的樂園,但是財富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還得有人去開發。開發印尼的天然富源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勞動力缺乏,解決這個問題不可能靠殖民者本身,  相似文献   

5.
一五一一年八月一六四一到年一月的一百多年,葡萄牙人盘踞在馬来半島西南端的馬六甲(Malacca),以此为侵略的基地,向馬来群島等地伸出魔爪,展开掠夺虐杀的活动。十六世紀是他們在馬来群島的侵略的最猖獗的时期,他們所宣揚的所謂“伟大的葡萄牙世紀”,而馬来群島等地的人民反葡萄牙人的侵略、压迫和掠夺的斗爭从未停止,此起彼伏,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它的侵略基地馬六甲。十六世紀馬来群島人民反葡萄牙人的斗爭,构成这里的历史的最突出的一章:这是馬来群  相似文献   

6.
引言中日甲午战爭是發生在1894年到1895年間。这个时代正是壟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前夕心凇暗蹏饕迨亲时局饕宓鬃罡唠A段”一文中指出:“壟断前的资本主义,即以自由競爭占統治的資本主义發展極广的时期,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現在我們知道,正是在这个時期以后,便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巨大‘高潮’,并且異常加强了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又指出:“各資本主义國家在十九世紀末。特別是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拚命爭夺殖民地,乃是外交史和对外政策史中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我國杰出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率軍自大陸东南沿海的金門出發,横渡台灣海峽,从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复祖國領土台灣,为祖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似文献   

8.
產業融合是信息化進程中呈現的一種產業新範式,世紀之交的國際經濟正發生著深刻變化,產業之間的滲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們展现出未來21世紀的發展趨勢。為了顺應產業融合造一趨勢,我國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措施来促進我國產業融合及產業的健康發展。  相似文献   

9.
荷蘭殖民者在侵据我國台灣的三十八年中(1624—1662),对台灣汉族和高山族人民進行殘酷統治和掠夺的方式很多:軍事上除了在台灣西南部和北部侵占区建立統治据点的城堡外,并派遣侵略軍隊到处進行鎮压掠夺。政治上施行殖民地的統治办法。經济上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外,对高山族人民还進行超經济的掠夺,随意强迫他們貢納。文化教育上实行灌輸宗教思想和奴化教育等。关于荷蘭殖民者在侵占台灣三十八年中的殖民統治,过去在我國学术界,都沿說是施行“結首制”。关于“結首制”的办法,刘大年等著《台灣歷史概述》曾这样介紹: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17世紀歐洲諸国中間,英國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上走在最前面。在英國農村中資本主義關係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基礎上改造了的農業不但不落後於工業,而且大大地超過了它;農業财產,根據英國當時有名的經濟學家威廉·配第的統計,構成國家全部財富的五分之四。正因為當時英國國家經濟重心在農業,所以革命前英國最尖銳的社會矛盾是在土地關係中隱藏着的,而這種矛盾是17世紀中葉發生的革命的基本推動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1.
1661年4月,祖國杰出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自金門料罗出發,横渡波濤汹湧的台灣海峡,在全体官兵的英勇作战及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下,經过九个月的战斗,終于在1662年2月1日那天迫使侵占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投降,把全部荷蘭侵略者赶出祖國的領土,收复了祖國的宝島台灣,在祖國人民英勇的反侵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似文献   

12.
早在十七世紀中叶,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魔爪已經开始伸入緬甸。到了十九世紀,英国对緬甸发动了三次殖民战爭,終于在1885年占領了緬甸的全部領土。1886年,英国强把緬甸归并于它的殖民地——印度,从此之后,英国帝国主义便通过它的印度殖民机构,对緬甸人民进行着极其残暴的殖民奴役和統治。緬甸人民为了爭取从英国殖民統治下解放出来,长期坚持着英勇頑强的反英斗爭,其中,1930—1932年緬甸人民的大起义,便是緬甸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规模最巨大的反英武装起义之一。这次大起义充分地暴露了英国殖民制度的丑恶和腐朽,沉重地打击和动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馬来亚的地形好像一片树叶的梗子,作为一个半島从亚洲大陆伸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之間的海面上,它就处在这根梗子的下梢。它是由印度到中国的航路所必須經过的地方,也是由中国到歐洲的航路,若是取道紅海而不繞行遙远的好望角的話,所必須經历之处。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起,中国和印度就成为歐洲殖民主义者在东方的两大自标,所以在他們向亚洲入侵的时期,这个地区,尤其西部海岸一带,曾經是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者钩心斗角、互相搶夺的場所?罄从⒐趁裾邟镀湎冉馁Y本主义优势,击敗了他的对手,于十九世紀末期將全面馬来亚地区置于他的魔掌之下。  相似文献   

14.
1661年4月21日(明永曆十五年三月廿三日)中午,祖國杰出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親率二万五千名軍隊、大小战船数百只,从大陸东南沿海金門島的料罗出發,横渡波濤汹湧的台灣海峽,進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复祖國領土台灣。經过九个月的战斗,終于在1662年2月1日迫使荷蘭侵略者在投降書上簽字,把荷蘭侵略者从祖國領土台灣赶出去。  相似文献   

15.
一、无产阶級財政学說从評論和批判欧洲各国財政与各种財政思想中形成起來 馬克思恩格斯的无產階級財政理論,是他們在理論斗爭过程中形成起來的顯著成就之一。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成就,以其在十九世紀40年代、50年代的著作最为典型地用較多篇幅評論欧洲各國財政和闡明財政原理;而且他們的著作,也就以十九世紀40年代、50年代前后的欧洲各國財政和当时的各种財政思想作为評論和批判的主要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偉大的捷克教育家楊·阿摩斯·夸美纽斯,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今年紀念的七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現在,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进步人类,都怀着驕傲和尊敬的心情紀念着他。紀念他誕生的三百六十五周年,紀念他的不朽著作“大教学論”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三百周年,紀念他在爭取人类的和平和文化的發展上所作的偉大貢献。我同所有的爱好和平的人們一样,在紀念夸美紐斯的今天,感到無比的兴奋。为了紀念夸美紐斯,为了繼承他宝貴的教育遺产,我想談談学習“大教学論”一書的几点体会。現在着重討論以下几个問題。就是:(一)夸美紐斯写作“大教学論”时的历史特点;(二)“大教学論”一書中的几个重要問題;(三)“大教学論”一書在殺育科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亞非兩洲的土地和人民,都佔全世界半數以上,在這個廣大的土地上,众多的人民中,各自建立其自己所需要的政治制度,發展其自己所適應的經濟文化柗Q世界文明策源地的,就有中國、印度、阿剌伯、?斑@些區域。舉凡哲學、宗教、科學、藝術各方面,都表現了偉大而卓越的貢獻。事實上,自從第十七八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勢力  相似文献   

18.
一美國資產階級史学工作者拼命歪曲第一次國內革命战爭時期美帝國主义侵略中國的史实,企圖把美國強盜裝飾成为中國的友人。他們吹噓“门戶开放政策……期望着中國在國內能建立秩序的一天”,吹噓“一直从最初起國务卿(凱洛格)就希望拟定計划,在尽可能短的時間中直接給予中國以充分的民族独立。”这完全是  相似文献   

19.
20世紀30年代初,一個名叫詹姆斯·希爾頓的外國人發表了一部轟動一時的探險小說--《失去的地平綫》。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小說裏描繪的那個還在東方群山之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猶如一個魔幻的謎,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從省委領導到民間環保组織,從旅人到職業攝影師,他們的足迹都曾在這片神聖的人間净域停留。  相似文献   

20.
英國卓越的現实主义諷刺作家約那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的代表作《格列弗游記》(Gulliver's Travels),是一幅淋漓尽致地描寫十八世紀英國社会的諷刺画。斯威夫特匠心独运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巫师國和智馬國等滑稽怪誕的形象,几世紀來一直被列入英國文学和世界文学之林,为广大讀者傳誦着。《格列弗游記》的諷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和这部小說的思想內容、藝术結構和語言風格,有着千絲万縷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