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医患伦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医患伦理,从内容上分为医家伦理和病家伦理两部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传统医患伦理是基于传统人学观、医道观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仁道主义精神;其次,受儒家伦理影响,传统医患关系是一种人伦关系,医患之间体现出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展现出成人成己的精神实质;最后,受中医学的影响,传统医患伦理强调医患共同为健康负责。站在当代医学文化和医疗实践背景之下,既要看到传统医患伦理中熠熠生辉的内容,也要注意其与现代医患伦理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7,(6):31-38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活动中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在疾病治疗领域,巫术的力量强大,巫者的存在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生的整体信任程度偏低。同时,影响医患关系的外因,除巫者以外,诸侯国间的邦交关系亦为其一。医术高明、疗效良好是医生博取患者及其亲友信任的关键因素。传世文献显示,富贵患者多是医患关系的主导者,他们已有择医行为,常因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而轻视医生。医生尚不具备职业权威,患者及其亲友对医生的信任主要基于他们自己的评判或疗效。医生缺乏责任容易引起患者及其亲友的不满。患者对医生丧失信任,是医患双方滋生矛盾的症结所在。医患之间还存在着交换关系,诊金的数额能否控制在患者的支付能力或心理预期以内,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4.
患者自主概念源于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它在概念上强调对医患关系的依附和医生对患者自主权利的尊重。传统儒家的仁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没有否定个人的自主,通过对“人”的肯定和对人的“情感自由”的认可来体现自主的力量。传统中国医患关系中,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治病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等,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容纳患者自主。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是在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理解医生诊断的一个交互式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在整个交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背景下,以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中的访谈和参与观察法收集相关案例,并分别从称呼语的选择、请求语的选择和医学术语的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医患对话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论表明:医患关系的问题受到医患对话的影响,而医患之间能否良好沟通又主要是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影响。从医学教育、医生以及医院自身出发做相应调整以期有助于提高医患之间沟通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9月在南京市某省属公立医院门诊皮肤科就诊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就诊时医患会话进行录音并使用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查找问卷调查中满意度影响因素,并结合医患会话内容,找出具体相关内容。发现门诊皮肤科患者就诊满意度与患者人口学特征无显著相关,但是与医生礼貌敬语的使用、病情解释清晰到位和指导患者用药有显著相关性。皮肤科医生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改变用语习惯,使用礼貌敬语、重视病情解释和清晰指导用药,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和"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形成了所谓的医患诚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患关系建立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真诚的内心信念和切实的日常行为实践基础上,医患真诚相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医患诚信模式要求医生有为患者谋利益的赤诚之心,也要求医生尊重患者及其决定。医患双方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做出医疗决策。医患诚信模式既坚持了知情同意,又维持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当代医疗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立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临床诊疗的障碍,而医生良好的临证素养,是斩除对立医患关系的慧剑。中医传统医德理念,并非一味地强调医生对患者的无私奉献,而是让医生摆正为医者的位置,上怀敬畏之德,下存悲悯之心,中修谦和之态,用真诚和智慧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良好临床疗效的取得奠定基础。现代中医在临床工作中,注重传统医德的修养,提升医生自身的临证素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门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方便样本法对安徽某省级三甲医院门诊离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非首次就诊、感知到医疗服务过程尊重、对医生群体信任度高、系统整体信任度高对医生信任总分、仁爱、技术维度有正向影响;医疗环境得分高对医生信任总分、技术维度得分有正向影响;相较于认为医患关系是主动—被动模式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应为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的患者在仁爱维度得分更高。医疗机构层面应优化就医环境,注重对患者的隐私保护;社会层面应促进对医生群体的信任,提高对卫生系统的获得感。此外,要引导患者参与诊疗过程,正确认知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萨满治病法术在满族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心理层面观之,信者认为患病与鬼神有关,只有萨满能与鬼神交往,治愈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萨满藉各种仪式表达驱除病魔的意义,使患者在心理上以为病根已除,有助病体恢复。从社会层面来看,病家择医行为反映萨满治病的医患关系以及参与者的互动方式。就文化层面而言,治病使用之神服与法器是巫术法力的象征。从政治层面而论,清廷取缔萨满治病背后,反映崇儒重道与黜邪崇正的宗教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912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就医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参与诊疗服务的总体体验较好?“患者告知病情”的程度最高[(4.14 ± 0.68)分],“患者参与治疗方案制定”的程度最低[(3.68 ± 0.69)分]?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可知患者就医参与程度在患者类型?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识别其价值观及偏好,赋予不同的参与形式,同时转变观点,建立医患沟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议题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心理学早期在学习、模仿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早期对西方心理学的过度借鉴,导致中国心理学逐渐失去对中国人民心理本真的研究,学术界在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出现学术分歧。通过西方和中国心理学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对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科学观、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实证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在学术立场上形成统一认识,构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在科学观方面,心理学中国化应该以大科学观统摄小科学观,注重对心理规律实体性和心理规律精神性的研究,弱化方法中心论的倾向,强化问题中心论的立场;在研究范式方面,对待客观研究范式与主观研究范式应该采取“适度原则”,保持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从多维视角开展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以本土文化传统为根基,突破对自然科学模式或人文科学模式的依赖,改变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观念,注重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开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研究;在实证资料方面,在实证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理论反思与坚守能力,使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服务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代至清代中前期,由于医药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医患关系也呈现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明清小说中有比较广泛而细致的描写。明清医患关系的社会影响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官府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医生对医惠关系的影响、病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宗教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和传统社会医疗观念对医患关系的社会控制的影响。明清医患关系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印证或者隐喻了社会关系的的演变,对改善当代医患关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医改逐年进行,最不见成效的似乎就是医患关系的改善了.患者平时视医生为"白狼",老早摒弃了"非典"时期赋予医生的"天使"殊荣.作为医生,是否也难以承受冰山火海的角色转变?医与患这间艰难的协调、沟通工作,落在了2004年成立的北京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的肩上.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区医院、推动医生入户、建立医患结对子……社区医疗已经成为了时下社区工作的一个热点。然而随着社区经济、人口、地理环境的不同,社区医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出最适合的工作方法。在全国社区医疗工作开展的比较早的天津市的一些社区,这方面又取得了哪些心得呢?电话一打医生就上门天津“零距离”社区医疗深入人心走进天津市的不同社区,总会碰到挎着出诊包巡诊在小区里的“白大褂”,这是活跃在天津市社区里的一道亮丽“医患风景”。“电话一打,医生就上门”。如今,对于居住在天津市各个社区的居民来说,请家庭医生上门看病…  相似文献   

16.
骤然而至的医患冲突,给社会带来了迷 惘:是患者过于挑剔,还是医疗服务水平 下降?体现人类高尚情操的"救死扶伤" 精神真的是不那么高尚?为亿万人民提供 健康保障的中国医疗业,真的到了要正视 和诊治自身毛病的时候?……探索缓解医 患矛盾的途径,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 的医患新关系,已是人们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化解医患矛盾亟需人文关怀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医患矛盾增多并易于激化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从深层次而言,与医患双方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关。要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并趋于良好,亟需医患双方加强人文素养,使医疗过程中应有的人文关怀得以回归。这不仅要求医务人员要以人为本、以德为本,增强社会责任和良知;而且要求患者也要相应提高人文素养,以理性和信任配合治疗。医患双方应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理性替代冲动,以沟通替代责备,从根本上化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是孔子易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孔子并由.此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德义”为析言,在帛书《易传》中有多层含义.孔子“观其德义”的目的,是在“巫史《易》”之上建立起“君子《易》”的传统.这个“君子《易》”,在追求道德性认知和成就的同时,还积极地吸纳了阴阳哲学的观念;而阴阳哲学反过来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宇宙论背景和深度.在《要》篇中,卦爻辞是孔子“观其德义”的出发点及阐释的重心,由此亦与“巫史《易》”的解说进路区别开来.此外,君子“观其德义”还包含了“成德于己”和“施教于民”两个方面,前者以“君子”为理想人格,后者需要统治者保持谦谨之德.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重才轻德"的情况,必须重视德育职能的开发。德育职能开发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在开发中应遵循整合多方力量、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德育体验、加强针对性和时代感以及运用"德育浸润"的方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有道是文要立业,武要立功,商要立信,医要立德。看来,德之于医,至关紧要。什么是医德?被誉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有过精当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孙思邈的这一论述,被后世奉为悬壶济世的圭臬。古往今来,医生皆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以济世活人为天职,赢得了全社会普遍的敬重与拥戴。《宋史》载,名医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对上门求诊者,专设病房,供其居住,且亲自照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