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观念更新的断想郭玉莉一、时代呼唤着新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直接联系着的观念、观点的总和,任何思想观点都同一定社会的客观现实密切联系着,并且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大变革的伟大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相似文献   

2.
关于腐败的社会学断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力 《社会》2001,(11):34-36
解释腐败现象的理论角度很多 ,诸如 ,从政治学权力的角度、从经济学市场的角度、从法律学规范的角度、从伦理学品德的角度等等。但是 ,每一种角度在看到问题的某个方面的同时 ,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些方面 ,因而难免具有局限性。相对而言 ,从社会学的某些角度对腐败现象所作的理论解释 ,则显示出更具综合性的特点。断想一 ,社会交换理论与腐败。布劳认为社会交换就是交换者期望得到回报并也确实得到了回报的交换过程。社会交换的范围要比经济交换更加宽广 ,权力与其它东西的交换应在社会交换的范畴之内。公共权力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管理、监督 ,…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日本,中小学教师实行一种“转任制”,即教学人员在某单位工作三至五年后必须在同一地区内“换防”。期限最长也不得超过十年。这种制度颇受各方人士赞赏。另据国外资料显示:人的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结晶智能(Crystalzlied Intelligence)即运用累积的一般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健康积极的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在不断增长。但是,这些潜能的增长依赖并表现于一定形式的社会劳动。所以,人的适当的职业环境既推  相似文献   

4.
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海峡两岸五位学人,合力对《金瓶梅词话》全书作了注释。文中称:全书共150万言,将以《金瓶梅词话全注新版本》为书名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我们认为真能如此,诚为一大美事,特将此文发表。文章首先介绍了新注本的两大特色,然后论述了《金瓶梅》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5.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断想潘春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出不少药方。时至今日,“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不能说没有一些改变,但决不可估计过高,其状况仍然令人堪忧。与此同...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困惑——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断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冲突论”无疑在政治上迎合了西方世界战略规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 ,它在认识论上和方法论上延续着西方世界的理论体系 ,是在继续追求启蒙运动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论模式思维     
本文就模式思维的根据、内容、特征和规律,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以就教于专家们。 一、提出模式思维的根据 模式思维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模拟,是研究适合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思维的本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们在认识无穷无尽的宇宙,大至总星系,小到层子乃至亚层子,人们把无限对象的认识作为认识的理想去把握时,自然就出现了模式。模式思维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人们认识“最大视界”和认识超微观领域的测不准量,特别是出现了量子逻辑,都以极限概念为支柱。可见,反映客观对象的极限的认识,就构成模型。实际上,当代科学提供的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个体思维史和类的思维史的考察,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辩证思维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在人类思维发展史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类思维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辩证思维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人类的思维并非到此结束,不再发展了。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而辩证思维的水平也会愈来愈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生活中,对于一些自然的、物质的事物,人们的评价一般不会相差太远。例如吃饭,人们认为这是必需的,大概很少有人认为这是罪恶。金碧辉煌的大厦,人们赞日:“美哉仑兮,美哉奂兮”,大概很少有人会认为它“难看极了”。唯有性,有人认为它美,它高尚、它是人的合理需要,而有人又把它视作黄色、淫秽、低级、下流。怎么会出现这种截然对立的现象呢? 几千年来,人类的性观念,总是在性禁锢——性放荡这种矛盾的两极中来回摆动:不是把性看作淫秽、下流、加以禁止;就是认为可以不受任何约  相似文献   

10.
读了《求是学刊》1986年第1期刊登凌立坤同志《论模式思维》一文(以下简称凌文)之后,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凌文主要论述模式思维的根据、内容、特征和规律。笔者主要论述模式思维的性质、形式、方法和体系,与凌立坤同志和其他学者们共同研究。 一、模式思维的性质 凌文认为:“模式思维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模拟,是研究适合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思维的本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笔者认为:模式思维既有客观性质,又有主观性质。“模拟”一词,既指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又指对主观事物的模仿,当模仿达到一定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时,就称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从总体上看,人类思维的发展图景是从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到形式分析思维模式,然后以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上升到唯物辩证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西方、中国、印度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都出现过原始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但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则出现不同的特点。西方蕴含在整体有机思维中的形式分析思维模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长期占主导地位,中国始终是朴素的整体有机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印度则介于西方的形式分析思维模式和中国的整体思维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系统思维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它的人道化——"恢复人的价值".如果人类社会准备应付未来10年的问题,那么这一倾向将变得日趋迫切——这是研究人员从社会系统管理的角度分析系统思维发展史之后所作出的结论.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研究人员P.切克兰德在解释这一过程的原因时认为,社会科学(在这里,"理论决定实践,而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可以"合理地干预人类事物",在这一点上它根本不同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研究客体不取决于研究人员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世界所进行的新探索,因此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创造实践始终具有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创造性思维存在于一切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那末,毫无疑问在史学研究中同样存在和需要创造性思维。然而,就这一涉及到历史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历代史家却有不同看法。从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实证主义学派到以克罗奇、柯林武德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学派;从司马迁、刘知几到梁启超、郭沫若等等,都曾有意无意地…  相似文献   

14.
一所谓领导,从动态角度说,就是率领、引导群众朝确定的方向、目标前进。顾名思义,领导者是走在群众前面的领路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在群众后面驱赶和役使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这种率领前进和跟随奋斗的关系,是以被领导者的拥护、自觉地服从为前提的,它是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严格地讲,只有劳动人民的杰出者,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和革命导师才称得起真正的领导者。他们率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向共产主义大目标前进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领导行为。历史上劳动人民起义的领袖们不能成为完全的领导者。在他们带领劳动人民向统治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人们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是人有意识、能控制的认识活动。人类把思维反向身外的宇宙,逐渐认识了天地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人类把思维投向人本身,逐渐认识了人体内部的秘密和人的类的历史。终于,当思维反观思维、大脑认识大脑时,人们发现,它有着与人类同样漫长而曲折的生化历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思维是传统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曾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虽然近代以来曾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面临着逻辑思维的严峻挑战,但它并未停滞不前,仍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发挥着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跨世纪2际,对其现代化走向进行反思,有利于探讨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转换的契机,使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人类新世纪的发展中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一19世纪末,觉醒了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不仅要从物质层面改革,而且还必须从文化层面进行改革,要掌握真理,就必须有探寻真理的…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息摄影术和全息生物学的相继问世,全息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规律被提了出来。它向人类表明;部分或要素是整体的全息元,就是说,系统的部分或要素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信息的部分也映现着信息的全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部分认识整体,通过阶段认识过程,通过初级层次认识高级层次。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虽然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它仍不失做为人类“模糊认识”的一种简捷的思维模式。全息概念的提出仅仅是最近几十年来的事情,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与方法的运用,却早已有之。“远的不说,打开《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18.
探索新的哲学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海 《求是学刊》2005,32(5):47-49
哲学的理论品格决定了哲学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为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经历了从作为僵化教条体系的彼岸哲学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回归。这一历史性回归为我们这些哲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划清“黄”与“非黄”的界限,实即划清“色情”与“性”的界限问题。色情泛滥是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社会问题;“性”的问题则是在任何社会都恒久存在的问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与其说存在着色情问题,不如说存在着广泛意义上的性问题,存在着“黄”与“非黄”两种性质的东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问题。从社会和社会问题的角度去观察性的问题,当前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商品经济和商品观念的负面效应,十分突出地反映在性的问题上。人际关系中注入了商品关  相似文献   

20.
直到不久前,人们可能还在思索,这位马克思是否还处在某个历史地位上,还是不甚确切地说,他取得了历史上绝对精神的地位:马克思其人无论在昨天还是在今天都将英名永存。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存在确实占有某个历史地位,还是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揭示历史的规律,宣告一个帝国正在临近?当人们在易北河畔面对马克思的巨大塑像时,不禁陷入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