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拉斯《劳儿之劫》情节设计上的独特性和语言风格上的破碎性,使得究竟该如何解读小说的故事脉络及人物心理,成为了中外学者关注并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对小说主人公劳儿荒诞的举动和怪异的心理重新进行了审视和分析,借助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框架来观照劳儿的故事及小说中人物心理,探索劳儿遭受心灵创伤的过程,深入分析劳儿如何通过一系列变态手段尝试改变记忆中创伤事件结果,以实现自我拯救.在此基础上,为杜拉斯"印度系列"中的几个文本提出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和学科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魔幻化的人物宠儿,探讨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构建这一主题。莫里森从魔幻和现实两个层面为宠儿编织的扑朔迷离的身份使她成为奴隶制罪恶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见证人,她的多重身份使她可以诱导书中不同人物回忆他们各自试图回避的过去,从而宠儿在此扮演了一个他者的角色。重塑自我和主体。  相似文献   

3.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小说创作中呈现的文化混杂现象,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多元文化主义",构成"文化多元化".后者强调的是个人及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及矛盾性,并积极追求动态的、有限度的族裔、文化身份整合,这种情况正好体现在任璧莲小说文本中不同人物的族裔、文化身份认同的流动性上.  相似文献   

4.
《梦娜在希望之乡》是著名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品,它探索美国少数族裔少年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和迷茫彷徨,展现文化身份的流动性与混杂性,传达了多元文化的信息。该小说属于成长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且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具有成长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祖籍东北的台湾作家齐邦媛以其传记式小说《巨流河》书写了作家个体生命对宏大历史景观的审视和记录,作者发掘和展示了其对战争、家庭、成长、政治等诸多话题的思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身份问题.在小说《巨流河》中,除了建立在亲属伦理关系上的人物家庭身份,作者还成功地勾勒了三类能被清晰指认的人物身份——民族身份、知识分子身份和"流亡者"身份,文章探析了该小说中人物各类身份的建构过程,以及这些身份在不同处境中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心人物宠儿模糊的多重性身份和最后的神秘结局一直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从现实和超现实两个角度分析宠儿在小说中的多重身份及其神秘结局,以此来证明莫里森赋予了这一形象丰富的象征性内涵。  相似文献   

7.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在短篇小说《落地》中,和尚甘勤意外获得新生的独特经历,不仅表明移民固有的单一文化立场会导致华人新移民在身份认同上的错位,也预示着异质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性和混杂性为人们跨越种族的界限与藩篱提供了可能,这恰好体现了哈金本人"抵达"亦即"回归"的反本质主义的、流动的身份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作家写作立场决定文本走向的问题,从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入手,指出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作家存在多重身份的复合问题,分析了其农民立场与党性立场的错位,体制内作家立场与独立创作的错位,其结果必然削弱了文本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生命力,也最终决定了一代作家令人叹惋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菲利普斯所有作品中最知名的一部,《渡河》不仅仅让他两次入选布莱克纪念奖,还对流散问题的探讨最为深刻,几乎囊括了菲利普斯所有流散思想的核心内容,分别是错位主题、混杂本质和超越期盼。错位是卡里尔·菲利普斯生存常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从第一部小说《最后的通道》开始,菲利普斯就不断的关注流散视阈中的"错位"。而在"错位"主题的基础上,菲利普斯流散思想的本质是提倡一种独特的混杂流散观念,不计种族、民族和性别的差异,将处于流散中的所有群族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反本质主义的流散思想。而菲利普斯呼吁的是一种能够超越种族、民族和性别差异的流散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揭示固守本族传统身份和盲目"模拟"白人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克服文化冲突导致的身份危机,只有接受文化杂糅,建立"杂糅身份"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在文化冲突中得以生存。叙述杂糅、文化杂糅是作者在文本中建构杂糅身份的策略,这种彼此混杂的文化现象暗合了巴巴所述的"第三空间"构想,为多元文化大潮中处于边缘化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爵士乐》重述了美国黑人集体经验的基本故事:奴隶制下灵魂与肉体的分裂。这种分裂使得个体贬低自我、替换自我,把自我最好的部分置于他者之中。小说中乔的"痕迹"和维奥莱特的"裂缝"成为这种分裂的典型象征。叙述者将这些裂缝和痕迹归拢起来,放置在小说叙事的中心地位,并借用爵士乐的即兴变奏特点揭示人物角色和小说身份叙事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身份问题已经作为一种现代现象产生,而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出生地与民族概念的分离,这种天然的联系在过去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现代世界之中,所有人都生活在一种"现代流动性"之中,其特点正是"动态",即表现为缺乏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之下,身份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牙买加小说《穷途末路》主人公成长历程的解读,便可知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霍米·巴巴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于身份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到灯塔去》以“灯塔”取代传统小说的情节,让人物围绕这一道具展开感知、流动意识,不同人物的感知相互错位、对比,从而刻画出不同心理逻辑、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这些相互差异的心理逻辑,又因道具的统一,而在小说主题上实现深化统一。这部小说围绕灯塔还派生出窗口等众多次要道具,使人物心理错位进一步细腻、人物情感逻辑更加饱满充分,小说主题得到深化。小说中道具同时参与表层及深层文本的建构,这种道具手法近乎完美的运用,开辟了小说形式新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审美域度。但这种意识流文本的优势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一种阅读挑战。普通读者难以解读出人物意识逻辑的自洽性。伍尔夫的后期创作,在传统小说手法与道具手法间摇摆,也表明了意识流文本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周蘩漪、曾树生分别是曹禺的名剧《雷雨》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塑造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内涵,作者和读者同样对二人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评判和情感投射。这种主观意识却与文本人物的客观意义存在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造成这种错位的根源,是男性中心意识给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严歌苓十分擅长描写"错位"爱情。其早期中篇《倒淌河》《我不是精灵》及近作《你触碰了我》中的"错位"爱情,在有限的篇幅中,本能与根性,神性与凡性,以及感情与理智的对立冲突,呈露着人性最根底因素的复杂纠葛,就爱情主题内涵的挖掘而论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的短篇小说《离开科罗诺斯之路》与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一直是文学界热衷比较的文本。两部作品虽然在场景、人物、意象等方面十分相似,但这种表面的相似实际上与它们内在的偏离构成了强烈的反讽。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的构架、划分人物阵营,来全面剖析主人公卢卡斯先生和其女儿埃塞尔的身份错位与降级,从结构角度阐释《离开科罗诺斯之路》对《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的深层反讽。  相似文献   

19.
复调叙事不仅是米兰.昆德拉在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也是其勘探人类存在的多重维度和本质的叙事方式之一。正是透过其多视角、多时空、跨文体的复调叙事,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性、错位性和混合性,也正是这种看似纷杂、混乱的复调叙事,映射和支撑着人类对自我后现代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相似文献   

20.
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最蓝的眼睛》塑造了布雷德拉夫夫人的人生悲剧。这个有着多重边缘身份的黑人女性在心理上始终滞留在幼儿的“镜像阶段”无法超越,造成了其人格的异化和分裂。本文试图从其“原始的缺失”入手,依托心理分析大师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其建构自我的矛盾,其侵略性和其无意识的语言结构进行阐析,力图诠释布雷德拉夫夫人悲剧人生的深层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