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初的青春写作,借助于对网络时代青少年内心感受和生命体验的真实抒写,以及作家对唯美的语言风格的追求,形成了与新生代和新新人类对欲望与时尚的推崇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这种青春写作最终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时尚离不开传媒的商业化运作,是传媒对这种具有的独特写作方式和审美元素的青春写作进行有意识的包装和市场经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周淼龙 《云梦学刊》2004,25(3):65-67
写作是写作者对实际生活的一种“操作”。现实语境对写作的制约需要写作者的能动因应,这是一个充满机智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个人化立场的核心是艺术的自由精神,它包括作家的思想立场和叙事立场,二者构成作家创作立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作家中体制外自由写作者出现的意义:体制内写作与作家个人化立场的丧失;对体制内写作的质疑和自由写作者的出现;自由写作者的立场:自由写作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保持个人独立精神的姿态;自由写作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相似文献   

4.
以春树等人为代表的中国80后"青春文学"伴随着消费文化的日益繁荣发展起来。在春树作品中特有的青春历险式的文学叙事模式、对青春期的刻意迷恋和对青春逝去的焦虑以及消费文化符号、红色革命文化符号、青年亚文化符号的混杂,都表达着中国80后青春文学作家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和特有的文化姿态。以春树为个案探讨其青春写作所包蕴的复杂的文化内涵和中国80后青春文学作家特有的文学困境以及应对文学困境的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尚荣 《学术界》2007,(4):93-97
文艺消费在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在80年代建构的文学"共享"空间发生了裂变,文学艺术消费的"分众化"就是这种裂变现象之一.当代文学期刊的改版和文学图书的策划以及"新新人类"写作和80后"青春写作"等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分众化"消费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以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风格来看,百年中国少数民族的小说创作清晰地呈现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以降,可分别用"地域"、"民族"和"野性"三个关键词予以概括,分别代表少数民族作家的"地域乡土写作"、"民族文化写作"和"生态民族写作"。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诗"分为"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诗潮,通过对"第三代诗"的命名及"口语写作"的话语特征的考察,"口语写作"表现为对"朦胧诗"抒情语言的解构、用"语感"写作替代"语义"写作。"口语写作"与80年代消费文化思潮相关,它构成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化消费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 在当下大陆中国无数的写作者中间,张远山称得上独特.他不属于各种类型化的职业写作:比如专业或业余一类的作家、学者学子教授、新左派自由派知识分子、报刊评论员、自由撰稿人,等等.写作之于他多是一种生活的经验和表达,是一种生命的完善形式.  相似文献   

9.
博客写作与展示价值——以名人博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写作方兴未艾,但如何为它定位还存在分歧.本文从本雅明所谓的展示价值入手分析,认为易接受性、表演性、商品性和消遣性构成了展示价值的基本内涵;而在数字媒介时代,博客写作又与展示价值关系密切.由于网名的掩护,博客写作者的"本我"得以亮相,个人隐私成为博客的主要内容,写作成为脱衣舞;而私语絮叨型、大话攻击型又成为博客写作的主要模式.博客写作的展示价值是与其商业价值共生共荣的,故网站与博客写作者均可从中获益.但是,博客写作也让文字变得轻率化和粗鄙化了,很可能这正是展示价值实现于博客写作之中的最后样子.  相似文献   

10.
伴随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身体写作浪潮,有关身体写作的批判浪潮也接踵而至,如影随形.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出现如此良性而积极的互动局面,真倒是多年少见.面对"一边倒"的批判浪潮,身体写作者们并不因为批判的尖锐而示弱半分,反而趁势借机炒红了自己,出了名声,赢得了读者,赚取了金钱.正应了娱乐界那句话:不怕遭人批,就怕没人理,那些以身体而力行于写作领域的无论"美女"还是"美男"作家,落得就是这个实惠,至于心安理行乎,不得而知.浏览部分身体写作者的"豪言壮语",笔者越发觉得在当今社会日益世俗化、市场化、娱乐化的大潮中,身体写作作为其中的一朵浪花,到处充盈着名与利、肉与欲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李岳建 《云梦学刊》2007,28(5):152-154
过程写作法使写作教学关注点从写作成稿上转移到了写作过程上。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可以看到,在对写作过程关注的同时,更要对写作者加以关注。对于写作者来说,用于写作的意义必须是来自作者内心的真实意图。只有在这种真实意义基础上接触到的写作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得上,使用得好。  相似文献   

12.
婚姻悟语     
, 《家庭科技》2013,(1):13-13
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其本身的幼稚。——三毛女人丢失青春后,开始追求品位;男人丢失青春后,开始追求别人的青春。——男女对待青春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先锋作家残雪写下了大量以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笔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这种"文学笔记" 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相径庭,其中既没有抽象的理论概括,亦缺乏主观的概念游戏.她的写作方式,其实就是用写作者的感觉去追随别人的写作过程.这种追随具体表现为对经典作品的复述与重写.在此基础上,残雪不仅观照和反省了自身的文学经验,而且还据此重申了现代小说的艺术本源.  相似文献   

14.
吕东亮 《江汉论坛》2012,(2):129-133
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在新时期以来关于干校的写作中是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堪称"干校文学"的双璧。两部文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往事的选择性叙述,呈现出"回忆诗学"的审美特征,在自我意识、写作姿态和文体风格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两部文本躬身自问的思想姿态和"温柔敦厚"的审美表达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政治场域中别具一格,其对人性美人情美的吁求也可以视为在民主、理性等宏大叙事之外的另一种启蒙。  相似文献   

15.
"津味文学"写作机制的核心,是上世纪80年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和文学氛围与一种地域文化有机的文化认同."后津味文学"写作,标志着写作背后那种特定的文化认同机制和文化境遇的变化.可以看作对于这种地域文化认同的困顿或困惑的表达.同时它也表明,"津味文学"之后的文学写作,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与这样一种地域文化进行认同,而是如何在一个由经济理性主义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中,重新安排和展开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16.
《闷与狂》有着跨文体创作的意图,延续着王蒙一惯的超越创新的勇气,比较集中地体现出王蒙60年写作的精神特质,因而是分析其小说艺术的一个典型样本。《闷与狂》是一部务虚式的爱情自传,以中式意识流手法展开生命回忆,却又有着政治抒情痕迹;它是作者"为己的写作",充满密实堆积的典故,且有着中产阶级的立场,但它不是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写作,而是一种政治知识分子写作;作者以"少布"情怀高唱"青春万岁",以"闷与狂"证明着"不老的心态",展现出一种革命青春型人格,却也存在着语言概念化自动化、叙事无故事少细节、抒情狂飙化高蹈化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作者为宣泄感情、交流思想而进行文章创制的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现象令人迷惑。比如:为什么有的文章刚开头就煞了尾,半途而废?为什么作者想的与写的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完全两样?为什么写作者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以致怪癖?是什么东西在支配着作者创制文章的过程呢? 是写作情绪。是它造成写作行为过程中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是它支配着写作主体的行为过程。 写作是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后新诗潮是相对于新诗潮而言的一个称谓。新诗潮包括“朦胧诗”及其外围写作。后新诗潮分成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和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两个阶段。从新诗潮到90年代的后新诗潮,贯穿有一条怀疑主义的脉络。随着怀疑主义的启动和逻辑发展,由于写作者在不...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2):61-69
汉语的现代性写作仰仗一种朝向未来、充满潜能的新语言。这种新语言召唤着具有现代心智的诗性写作者。在这种意义上,放眼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部边缘之书,《野草》或可被确认为一部绝对的文本和一个彷徨的开端,鲁迅或可称为现代汉诗写作的第一人,他启迪着现代读者对书写维度的注意。本文倾向于将《野草》视为一种现代汉语写作的草图,而鲁迅对《题辞》的写作,尤其是他对四种实验性要素的运用,已经为这份草图的展开做出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申论写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博学,彰显申论写作者"腹中有物";大众语言,让申论写作内容变得更饱满;巧妙,使申论写作内容表达得恰到好处。借鉴这些方法将有助于申论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进而为考生的公务员考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