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甘肃省为例,论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其进一步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构成因素的分析是对乡村文化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以粤东客家乡村为例,乡村文化构成因素中可以辨析出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现代文化等。对此,地方政府应当在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构成因素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文化因素,加紧构建乡村公共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范运转,形成团结、务实、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今后乡村建设至关重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培养是关键,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引领导航作用,富民利民才能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率先成为“双向”型人才,围绕乡村经济建设抓支部党建,不断优化农村党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新变化。树立以农民党员为主体的专业示范户。有重点、多层次、多触角以党建领航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政治研究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早期中国农村和农民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有关中国乡村政治的研究现状,从跨学科的角度提出乡村政治研究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方法与视角的综合,注重本土契合性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并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下,通过对乡村政治中具体事件过程的分析,来揭示其中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王继平 《船山学刊》2022,(3):99-109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产物。它以服务乡村为宗旨,建立了学以致用的办学模式,设置了为乡政服务、为乡村服务的课程体系,聘请了田汉等一批优秀教师,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为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开展提供了土壤。其在短暂的四年办学期间里,为湖南乡村建设培养了人才,为全面抗战准备了力量,也为湖南地方党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因此,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不仅在乡村建设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湖南抗战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的社会组织弱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乡村组织建设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乡村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从乡村组织的作用、面临的新挑战入手,重点探析组织健康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乡村建设观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以其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分析中国的问题,认为中国的问题主要是"文化失调",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论。该理论对于今天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农村教育、生长农村文化、开展农民自我教育等方面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立 《浙江社会科学》2012,(4):133-143,160
大学生农业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访谈和个案分析,通过对667名在校大学生与318名已创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与分析当前大学生对农业创业的认知、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大学生农业创业效能感可分为机会识别效能、关系协调效能、组织承诺效能、创新效能和风险承担效能五个维度;(2)农业创业环境可分为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消极支持四个维度;(3)总体而言,大学生农业创业意愿相对较低,性别、年龄、父母职业、所受创业教育、农村实践经历、涉农实习经历、家庭支持以及机会识别效能、组织承诺效能与风险承担效能等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4)两类大学生在农业创业认知、创业准备、创业环境评估以及创业意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农业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教育振兴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为统领,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乡村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乡村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教育振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逻辑蕴含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在价值逻辑上彰显着为农而教的价值立场、承载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承诺、充盈着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价值情怀、诠释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村教育振兴在目标上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在理念上要彰显乡村学校教育新理念,在方式上要构筑乡村教育新格局,在机制上要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推动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从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乡村学校结构布局优化、乡土文化建设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选择最优路径,为乡村教育振兴发展提供最佳方案,从而不断深化乡村教育改革,以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作为扶持单位及第一书记,怎样做好扶持工作及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投身乡村建设工作,把他们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出来变为伟大创举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王思斌 《东岳论丛》2022,(1):169-175
在中西部农村的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是一项重要任务.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包括修复性再生产和发展性再生产,是对乡村的强基增能,需要政府、乡村居民、社会力量在发展社区经济、活跃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实施和发展公共服务、发展乡村社会资本等方面共同努力.新兴起的乡镇社会工作站应该承担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的职能,这也需要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着力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展开工作部署。乡风文明,就是要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然而,目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须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尽快扭转农村社会道德滑坡的不良局面。具体而言:一要提高全社会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基础;四要发展农村教育文化,提高农民素质,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重建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建立在以社会关系网络为载体的公民间的信任、互惠和合作等维度上的农村社会资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有利于重建农村社会资本,而农村社会资本的重建又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债务问题,必须从制定政策,化解旧债,遏制新债的角度来寻找途径,这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预防农民负担反弹,保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党和政府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不断建立健全了新农村建设机制,为大学生面向"三农"创业开辟了广阔天地.大学生创业行动应紧紧围绕国家现阶段的建设重心,深入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制、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机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改革机制,及时调整创业意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实现创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沈费伟 《人文杂志》2020,(4):121-128
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形成是长期以来自然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儒家伦理文化思想和国家社会政治结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思想价值。然而在历经了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解构影响,现阶段传统乡村文化呈现出日益解体的传统乡村伦理、空洞虚化的乡村文化精神、逐渐消失的乡村文化价值以及流失匮乏的乡村文化资源等衰败迹象。因此,当前亟需秉承消除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观念的总体原则,以先进文化价值思想引领为理念,以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为保障,以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完善乡村文化制度体系为支持,从而保护和传承传统乡村优秀文化,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全面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合理地域功能、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特点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阐述,提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促进和推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为主的乡村建设派在山东邹平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过程中,以恢复中国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以道德建设为重点进行乡村建设,对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双重影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