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福建省部分县(市)的抽样问卷调查,对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较强烈,且以中短期需求为主,但金融机构对其贷款覆盖面不足、满足率低。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信贷需求受到其曾经获得贷款数量、家庭拥有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开支水平的正向显著影响,家庭财产水平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地区97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得出:泉州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农户存在信贷约束;调查分析表明农户自身特征、国家政策及银行信贷行为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农户信贷约束,其中银行担保偏好是重要原因。进而提出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制度和方式、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信贷配给与信贷约束下,中国农户信贷需求由于农村金融供需结构性失衡,农户寻求民间金融成为现实环境与制度环境下不得已的选择。浙江地区民间金融在一定的秩序框架下其金融深化程度与农户收入增长正相关,农户通过民间金融突破信贷约束,收入得以提高。农村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构建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兵  李丹 《江海学刊》2013,(2):86-91,238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当前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关系的减少和弱关系的增加。基于江苏省602个农户的调查分析显示,变迁后的社会资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但这种以弱关系为主的社会资本是不稳定的,是需要成本维持的,这导致了农户信贷由传统的道义金融向契约性金融转变。此外,农户异质性会影响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和工商经营的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中,我国农村地区大约2/3的农户都存在借贷需求;而大约2/3的农户借贷需求是通过民间借贷满足的,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主渠道"名不符实;农户的借贷需求是希望还款期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和农村商业活动往往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用途,这些借贷需求的主体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户.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省5县393户农户调研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对信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教育和医疗支出、社会资本等对农户借贷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规范农户借贷行为:一是完善正规和非正规借贷体系;二是创新支农金融产品,简化贷款程序,降低信贷门槛;三是提高农户的知识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渭源县两个乡镇的农户借贷数据为基础,基于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抚养比、家庭规模、年收入、家庭财产、重大事件等因素均对农户借贷需求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甘肃省省情,提出了强化政府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推广妇女创业基金等有利于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村庄金融环境对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的影响.在信贷约束的度量方面,本文区分了生产型信贷约束和生活型信贷约束,并提出了显性信贷约束和隐性信贷约束的概念.本文的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对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有显著作用,但只对其中的生产型信贷约束起作用;农村信用社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农信社的村庄信贷员和小组联保贷款政策对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由于机构数量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新型金融机构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呈现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二元金融格局。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户倾向于选择民间金融市场而不是正规金融市场来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即农村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产生了替代效应。文章以农户借贷的成本作为研究视角,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借贷要承担不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这两种成本共同决定了农户的借贷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联合均衡模型,提出了有效满足农户借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翯 《兰州学刊》2014,(4):139-145
文章分析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对农户进行信贷支持的必要性,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以及农户贷款工作中存在的网点覆盖不足、客户经理不够、自助设备作用发挥不充分、考核压力大等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宏观方面的建议包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信息渠道,不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农户金融基础服务,向监管机构反映对差异化监管的需求;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和优惠,协助政府创新成本补偿机制;创新金融产品,间接防范信贷风险;使网点布局与渠道开发并举,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重视对农民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满足农户的"融智"需求。微观方面的建议是,通过严把客户准入关保证信贷质量;推行差异化放贷和定价策略有效管理风险;运用精细化管理防范信用风险;采取有效担保转移信贷风险;借助涉农保险等方式分散贷款风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渭源县两个乡镇的农户借贷数据为基础,基于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抚养比、家庭规模、年收入、家庭财产、重大事件等因素均对农户借贷需求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甘肃省省情,提出了强化政府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推广妇女创业基金等有利于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农户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而展开,鲜有同时分析农户不同类型的借贷行为的研究.对江苏省省定贫困县--泗洪县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情况的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村仍存在着一定的金融抑制,同时农户已经较多地选择通过贷款来获得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实证结果表明,户主的教育年限、住房价值、社会资本等是影响农户正规和非正规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教育支出是影响农户非正规借贷需求的主要因素;播种面积、住房价值、家庭年总收入与获得正规借贷支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年福建9个设区市中11个村的农户数据,我们分析了当前农户信贷需求的基本状况,通过建立Log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得出了若干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信贷配给与农户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贷款难是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使用信贷合约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由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垄断、利率刚性以及抵押担保难等特点,造成了农户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信贷合约变量的不可设计性,信贷配给不可避免,从而出现农户贷款难现象。同时,本文针对现有的中国农户贷款特点提出了改变合约中抵押担保、信用社贷给概率等变量从而改善合约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江苏省52个县域金融机构以及120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和ATE模型以村镇银行为例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存贷款差额是影响村镇银行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产值也显著影响村镇银行的网点布局,表明江苏省村镇银行网点布局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扶农责任;同时,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目标重点应定位在农民最终能否因此而获益,满足微观的金融需求.中国目前以民间人情借贷为主的农贷格局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路径依赖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基于农户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变迁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为农户提供所谓的"现代市场要素"和创造外部市场条件,而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户因为缺乏有效的抵押品等原因,普遍面临严重的正规信贷约束。论文基于对浙江、山西、甘肃三省987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省农户均面临比较严重的正规信贷约束,农户的风险脆弱性、信用状况以及在农信社是否有存款等因素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统计上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户贷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银行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理念不断调整,服务体系不断延伸,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推动了农户贷款需求特征不断变化。目前,农户贷款呈"五化"趋势,贷款对象扩大化,贷款规模大额化,资金使用长期化,期望利率低息化,信贷需求多样化。我们根据农户贷款需求特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户信贷约束问题受到了学界关注,但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广泛的分歧.本文从农户信贷约束的内涵、原因、影响、类别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试图全面概括其研究进展,并在文末对既有的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