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制订,毕业生可向辅导员领取就业协议书。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由当事人(毕业生或结业生)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并由学校对就业协议鉴证登记。一、就业协议书条款就业协议书是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 1.工作{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4.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 5.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 6.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协议书签订后经常毁约,造成根本原因是协议书法律性质不明确。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违约现象分析,提出构建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方式等建议。签订就业协议书为缔约阶段,违反就业协议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关系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诉诸法律的纠纷越来越多。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以及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法律关系进行探讨,有益于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用人和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争议颇大,破解症结在于厘清就业协议的主体和内容。高校作为就业协议的管理者,应被排除缔约主体的地位;通过对现行就业协议内容进行类型化区分,可认定就业协议构成劳动合同或预约合同。而以就业协议的解除进行检视,劳动合同说更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现下就业协议需相应改革,确保在内容和规范适用方面符合劳动合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因为其生成依据及本身的缺陷,存在着诸多不足,在规范就业秩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准确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并保障其有效地运行,可以规范、保护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部门,而不应是作为民事合同的就业协议的主体。不少高校制定了《就业协议管理办法》,但这一"办法"存在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问题,应当修改。此外,就业协议本身及其在功能发挥上也存在不少缺陷,致使就业协议制度难以较好地担当起现实的需要。就业协议制度这两个层面的问题给相关主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带来了诸多困境。对此,采纳附生效条件的劳动合同或附生效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毕业生实施就业协议制度,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深刻影响。就业协议,主要是指毕业生与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主体所签订的协议。对其所具有的法律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符合劳动合同的特征;就业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一致;就业协议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对就业协议还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关于学校在就业协议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就业协议中服务期的问题,以及关于就业协议中对违约金的赔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陈开冬 《成才与就业》2011,(13):112-113
按照一般流程,应届毕业生在正式毕业离校前与用人单位达成录用意向后,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应签订就业协议书,就是通常说的三方协议。待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上班时,用工双方再依据三方协议,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立足于择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引导高校毕业生培养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立足点,也是指导就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学校集中办理在毕业离校前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由学校根据就业协议书统一上报就业方案数据,集中办理、打印就业报到证,就业报到证的通知书联(白色联)由学校归入学生档案,报到证联(有色联)待学生毕业离校之前发放给本人交与用人单位办理报到手续。二、个人办理在毕业生离校后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办理程序为; 1.提供学校出具的同意打印报到证的申请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原因后,着重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就业市场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冲破制度和体制上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就业环境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制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法规,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以及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和调转网络,取消《报到证》,废“除三方协议”,修订就业率的统计和公布方式及正确使用就业率,应控制人口但不应控制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存在着周期短、流动量大等结构性失衡问题,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从高校毕业生流向的结构性失衡现象着手,分析影响和制约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寻找建立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从生命系统理论出发,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并在充分分析系统内部各功能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基本特点,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改革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记实量化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即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方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高校毕业生人数却迅速增加,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我国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出台了一些直接地和间接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的力度也不够大。我国政府应当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条例》,将税收优惠政策法律化。同时,政府必须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针对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的构建问题,从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展开,构建的必要性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平衡的需要;扭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降趋势的需要;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具体措施建议有: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做好“产品”营销;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前景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出社会、个体、家庭以及学校等各类因素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权重,并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全方位的动态预测及其过程控制,以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目前国际金融危的背景下,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在于政府、用人方、高等学校和大学毕业生四个方面未能履行好各自职责。构建“政府主导,四方参与”的大学生就业体系在现阶段不但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