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世河 《人文杂志》2006,(5):144-147
当今社会,符号消费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经济现象。在中国,很多学者把符号消费看作是虚假消费、炫耀性消费和异化消费而进行批判。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移植西方消费社会研究的学术概念和话语,对符号消费的性质和效应,需要一些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以及制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消费模式的嬗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以"符号消费"为中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表达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过程。符号消费的逻辑是,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根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采取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的形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或社会区分。"符号消费"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它的某些具体消费样式,如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陷入异化之中。"符号消费"这一范畴在其本意上应该是具有伦理意蕴、伦理限度与伦理反思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生产,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符号的生产和符号拜物教的性质,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体系特征。特别是在虚拟的图像消费环境中,图像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漂浮的景观随处可见。图像符号的消费导致社会分层,表现出炫耀性、品位性、排他性、流动性等特点。图像符号的消费也导致人从图像生产的主体成为被图像任意操纵的客体,同时产生种种现象:人的主体性被所谓的真实消解,被“性和暴力”所异化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生产商为了利润,消费者为了视觉需求和精神满足。可以看到,消费社会里的图像消费,正在形成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价值和伦理趋向。因此,理性地把握图像消费的社会哲学意义的任务已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出现明显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他们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是基于对商品外显符号意义的考虑,目的在于实现对其社会认同的重新建构.炫耀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悖反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此种悖反一方面体现为其收入与消费的不匹配,另一方面体现为其社会认同内部结构与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不一致.新生代农民工在混乱的社会认同状态下通过畸形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建构新的社会认同,是对于其城市边缘身份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抗争,以期借此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赵志浩 《北方论丛》2014,(5):116-119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人们追求"符号消费",崇拜"符号价值"。"符号"成为人们追求品味、自我满足和社会认同的手段,已被"消费符号"所异化和操纵。"符号异化"的原因在于企业和媒介对"符号"及其意义的宣传,以及个体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符号价值"概念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人们消费无限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显示地位)的事物(如财富、声望、权力等),因此消费文化成为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的基本范式和角度。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机制主要体现为生产消费文化与媒体消费文化的作用;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特征表现为炫耀性、类别性、区隔性、品位性、冲突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张江伟 《浙江社会科学》2015,(4):24-32,155-156
不同于新古典的形式化看法,凡勃伦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体系,而是一个建立在炫耀性消费心理和掠夺性的工作伦理之上,并通过对人的德性和品格的塑造而不断地再生产出相应的伦理价值而维系和保存自身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建设性的本能被遮蔽,其所指向的社会性的和集体性的目标被根本上服务于个人的歧视性的消费和生产伦理所替换。从而,经济思想史传统上所认为的财富欲与节俭和生产性活动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被扭曲成欲望与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和掠夺性的经济品格之间的联系。鉴于此,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为服务于作为整体之人类的建设性本能的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旅游企业产品差异化经营不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志永 《学术探索》2004,(10):22-26
旅游市场的价格竞争问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价格竞争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有三 :一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使旅游企业难以凸显差异化 ;二是旅游产品的不可专利性使旅游企业追求差异化的愿望难以实现 ;三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旅游消费群体和主观偏好尚未形成。由于旅游企业既缺乏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的能力 ,也缺乏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动力和压力 ,故而使得旅游企业产品雷同 ,陷于价格竞争的泥沼之中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作为当前大众消费的新热点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文章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在此,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符号的意义在于显现差异,也就是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建构差异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了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难题,分析了如何识别大学生党员个体差异性及如何进行差异化管理,就差异化管理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章敏敏 《理论界》2013,(10):60-62
自从凡勃仑提出炫耀性消费后,这一现象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凡勃仑总结的炫耀性消费的动机对炫耀性婚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婚礼消费符号化、个性追求以及面子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炫耀性婚礼有双重作用:给人们带来心理满足的同时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炫耀性婚礼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新形态--位置消费及其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最初仅具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随着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经济过剩"、居民绝对收入提高和相对收入差距拉大所导致的"异质消费",以一定的对象、空间为参照的"公共消费",使消费获得了"表现"、"符号象征"的新功能,成为衡量人们相对经济地位和名次的"位置消费".普遍性、多层性、无限性、递增性和符号象征性的特质,使位置消费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及社会资源配置产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锁百货已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主流业态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于标准化和同质化使连锁百货失去了优势,实施连锁百货的差异化战略势在必行.可通过定位差异化、业态组合差异化、商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环境差异化、品牌与传播差异化实现连锁百货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麦毅媚  张蕾 《兰州学刊》2005,(1):114-115
在服务业差异化竞争战略中,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明技术创新如何才能在服务业差异化竞争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符号具有很强的显示、交流和唤起意蕴。消费社会中很多人的财富和消费以符号/价值的形式呈现。消费符号成为一些人身份表达和建构社会关系的重要形式,有些人借助于消费符号获得或维系社会名望和地位,通过符号的时空变换进行身份认证或假借。有的人通过对财富和品牌价值符号的炫耀性展演,将其提升到社会价值等级秩序的构建或保持的层面。在资讯发达的社会中有些人通过展演拼接、颠倒或挪用的高端消费符号,借此获取社会名望和尊荣。有些人借助消费符号的时空转换假借社会名望,希冀阶层地位的跃升。一些人在身份地位不稳定状态下便转向借地位消费,通过融入高地位群体消费符号假借地位。有的人通过消费符号的周期变换暂时摆脱其身份地位的窘境。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符号/价值”的显示构建社会的“消费-地位”关系,获得社会身份地位。为此,一些人便通过展演消费符号假借社会名望和地位,这反映了在符号消费的社会中一些人的心理和行为表达的异化,需要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美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广告叙事对差异化的建构不仅仅是为了推销产品,塑造品牌形象,更为深层的是表征这种差异化的那些意义生产过程。它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复杂的自我建构意向。有多种要素介入并影响了此过程:产品、文字、声音、影像、识别标记、行动者,以及建构它们或者由它们衍生的各种符号、象征和意识形态。因为意义总是处于不断生成和再造之中,而表征也是多脉络地往返于不同符号的所指链和能指链之间。自我被表征的同时,也在起着主动的表征作用。这种相互建构的过程既是在具体的文本和叙事中显现的,同时也关联到场境外更大的社会历史过程。正是不同力量之间协商和共谋,意义之间邂逅和抵达、区隔和平衡促成了自我的多重影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消费为中心组织起来的社会.消费社会以最大限度攫取财富为目的,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消费从一种附属的地位转变为一种主动的、唤起人们消费欲望的生活图景,以使用功能为主的耐用消费品逐步演变为体现个人风格和独特品味的符号化消费品.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中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是对禁欲主义的反叛,它培育了炫耀性消费心理,推崇符号消费的象征意义,导致了价值的虚无化.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现代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有利于推进适度消费发展的自主伦理、责任伦理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