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市场与地权配置: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地市场与地权配置的逻辑关系和隐含的前提,指出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农地市场对地权配置具有不同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会使得农户为渡过生存难关而出售土地,从而导致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当农村中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不完善以及存在不恰当的政策时,家庭农场并不比雇工农场更有效率,土地使用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也会发生集中,家庭农场被雇工农场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区是我国两大生态脆弱区之一,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导致的农地石漠化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在一般屠能—李嘉图模型中添加劳动力成分,当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时,就可能使大量劳动力充斥在狭窄的土地上,形成农地利用过度密集,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石漠化。以广西都安县为例,由于体制缺陷、人力资本不足、社会网络弱势,使劳动力空间配置存在粘性,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狭小的空间,为了生存、发展,他们在狭窄、脆弱的喀斯特土地上的劳动严重超过正常配置,如毁林开荒、大肆养殖山羊、掠取自然植被的藤茎草芒等进行编织、伐薪作为能源等,这些劳动配置都直接、间接地对土地形成过度利用,诱发农地石漠化。因此,政府治理喀斯特区农地石漠化的政策目标应定位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上。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场机制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原发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避免集中统一调整农地给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冲击,激发农户改良土地、增加对农地长期性投入的积极性,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应遵循优化配置原则、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两者关系问题 ,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先介绍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相关理论 ,然后主要以南京市为例 ,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不足及南京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最后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从经济学的视野研究该问题的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优化配置的动因机制的研究尚显不够。深入思考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必须科学把握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动态演进特征,理性认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现代化对于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作用,系统探索土地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市场机制在不同市场格局中的运行及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机制在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均势市场三种不同的格局中的运行状况及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在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上,竞争机制、价格和供求机制都是不完善的,它们之间没有竞争调节价格──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引起新的竞争的自动感应的联动关系,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和优化。均势市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状态,市场机制运行的三个阶段能够产生等效应的联动,市场机制的功能可得到较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土地税制的实践: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税制是由各种不同的土地税种组成的一个系统的土地税收组织,用以完成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政策目标。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土地税种的设置、土地税制建立的土地制度基础和土地税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土地资源禀赋优越的国家,一般不太注重对农地的课税,也不单独把农地作为独立的课税对象;发展中国家则多注重农地课税,设置了比较完整的农地课税制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应大胆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地税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地收益税和农地地价税体系,用以鼓励农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约束和惩罚农地不当利用或无效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8.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提出,再次明确了实体经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的根基作用,也对城市工业用地的供应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工业用地空间保障中的两种策略,文章通过剖析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的现状,结合中国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趋势,提出内涵挖潜方式的制造业基本空间保障策略。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用地空间配置、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再开发中的制度和相关政策对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发展的影响机理,提出工业用地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思路:深化土地“放管服”改革,重构市场主导的产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保有产业用地的税收体系,增强税收的土地资源调配能力;推进工业用地产权改革和土地二级市场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作为要素 市场的土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其运行有效性的标志.在不太完善的土地市场中,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可能目的在于通过市场而 合理取得土地收益;而在一个完善的土地市场体系里政府可能更强调市场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并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实现土地利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使用权是否顺利流转是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合理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而土地租佃是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一种比较合理且可行的方式。土改结束后,租佃关系因为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而继续存在,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政府的相关政策经历了从提倡租佃自由到批判、限制土地租赁的变化,最后通过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组入社,从根本上废除了土地租佃关系存在的合法基础。当前,土地租赁因能有效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刘翔 《兰州学刊》2010,(6):61-63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质是土地资源在农业利用和建设利用两种用途间的再分配。农地非农化在满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非农建设用地资源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面积的农地资源流失,因此农地非农化进程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适度地进行。由于我国法定的农地非农化渠道单一,农地非农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往往由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征收或土地征用方式获取。在地方社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地方官员利益的综合作用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农地非农化偏好,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农地过度非农化。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浪费,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势在必行。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等。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须多管齐下,要在发挥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规制作用。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注意搞好多个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引领作用;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加快对旧城区、城中村、废弃厂区、棚户区的改造,高效利用旧城区土地资源;建立科学有效、适用于不同类型单位的用地规模评估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农地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地流转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这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农地流转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适度规模原则、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及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与市场边界原则.政府要积极引导农地合理流转、依法规范农地有序流转、着力保障农地高效流转以实现其在农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地资本化经营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创新及其效率增进的客观要求。现行体制背景下 ,其运作面临着制度、市场、服务中介、技术和管理等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 ,明晰产权边界 ,健全法规 ,打造中介组织 ,强化人才和技术管理 ,是促进农地资本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东岳论丛》2007,28(2):90-95
现代城市学揭示的城市发展一般规律之一是,城市价值的发现过程,即是土地价值的重新发现;城市价值经由土地价值来表达;土地资源节约的关键在于土地空间的合理配置。创新中国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在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市场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三统一”;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明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含义和实质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机制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四流”的汇合循环和均衡规律的影响;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因素机制,主要指土地利用自然因素的适宜性、经济因素的诱导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文章认为,自然、经济和宏观政策三种因素对土地资源的优优配置作用依次呈现从低到高的层次性,高层次的因素机制必须在服从低层次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良好地运行。否则,就将有悖于自然和经济规律而达不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虚拟土地"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数量,它以虚拟的形式隐含于产品中,而非真实意义上的土地。"虚拟土地战略"是指土地贫乏国家(地区)通过贸易从土地富足国家(地区)购买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来获得土地和粮食安全的策略。虚拟土地贸易对实现粮食安全和土地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完善土地资源社会化管理政策、试点实施虚拟土地战略、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基于虚拟土地战略的区域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来实现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正>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必须对农地的总价值进行充分补偿,才能使农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一、农地价值构成分析我们可以把农地价值还可以分为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也就是说,农地资源总价值不等于经济价值,它包  相似文献   

19.
农地功能是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农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农地的要素功能、财产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根据土地要素功能、财产功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特性,今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为农地资源的流转、整合以及实现农地的财产功能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入手,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埃里克森多核心结构模式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理论支撑,在分析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和土地利用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