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进入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晋江模式"的实践新主题。我们在研究晋江市探索统筹城乡的新路子、构建城乡一体的新机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晋江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可供借鉴的几点启示。突出创新和运用"晋江经验"这个主题,其根本就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李峥 《理论界》2011,(5):31-32,60
本文试图以一个地区为例,为达到"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的目标,阐述发展县域经济的途径,重点阐述如下观点:以农业区域布局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加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实际出发,提出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改革、政策、投入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领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全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内涵,深化城乡改革联动,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激发活力,着力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困境,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策略的重大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城乡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难点与前沿问题.实践表明,促进传统城乡发展体制机制转变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调整城乡关系的本质属性,重视市场与政府不同作用的恰当发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城乡区域良性互动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定时空存在由城乡发展初始条件所决定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基于国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历史实践与经验借鉴,中国新时期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通过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新型生态宜居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有效举措,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应是一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取向"和最主要"发展定位".这一特性内在决定了县级政府的职能是,适合本地特色或有利于优势发挥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的制订者;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氛围的营造者;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者;各类行业协会及农民经济组织的培育者.但这些职能的履行受到了政府能力不足的掣肘,故必须要从转变政府施政理念、创新政府体制、合理分权和权力下放、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及人力资源开发和依法行政等方面来提升政府公信度和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县域经济可分为四大类别:工业型县域、商贸型县域、资源型县域和贫困型县域。不同县域应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定位职能,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转变政府绩效观念、正确处理分类指导与自求发展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并充分注重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启动与抉择、探索与改革、改道与腾飞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是支撑我国全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其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战略理念,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战略重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人才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横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即如何走好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深层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揭示了城市化全民性的深刻本质;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发展县域经济要走产业互动、工农互动、城乡相融的协调发展之路.着力培植集群式产业、支撑型龙头企业、创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三产、规范化发展环境,推动工业科学发展;打破城乡和区域分割的体制,变"版图经济"为"板块经济";切实做好富裕农民、转移农民、安定农民、提升农民、服务农民等"五篇文章",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位于皖南山区的绩溪县,素以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文化底蕴厚重著称,但由于地处山区及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单一趋同,经济基础薄弱。在新时期,绩溪县紧紧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结合县情特点,以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扭住”绿色发展”不放松,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各项经济指标连上台阶,县域经济出现了跨跃式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绩溪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调研,深刻感受到绩溪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是理念上的升华和思路上的创新。通过园区集约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绩溪这个山区小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强工富县”的必要选择;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是实现农业转型必须坚持的着力点;发挥自身作为古徽州发源地的历史文化生态优势,积极融入省政府规划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是绩溪县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手笔。绩溪县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转变,以城镇化推动转变,以开放招商加速转变,以特色农业助力转变,以文化旅游深化转变。从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战略性转型,实现了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管昕 《学术探索》2005,(6):40-42
当前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负担沉重;体制和机制障碍突出,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过重,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受限等问题。加快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发挥财政职能,运用政策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大财政“蛋糕”,实现县域经济既好又快发展。从财政措施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四是防范和化解县域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4.
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胡总书记在年初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连提出了"八个加快"的要求.最近中央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相似文献   

15.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再到城乡一体是必然趋势.用统筹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在发展实践中,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省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手段之一,发挥着导向、驱动和协调控制等重要作用.为推动河南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不断健全财政职能,注重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尤其是要着力支持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速推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关键是提高政府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挖掘社会潜力.这就需要明确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中政府的责任,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以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增长活力.  相似文献   

18.
农民城市化是推动城乡关系演变的重要动力,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力.基于山西L县的田野调查经验,以农民家庭就近半城市化实践为视角,考察县域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形态与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就近半城市化的农民家庭双向嵌入城乡社会系统,具有生产方式工农兼顾、居住格局城乡分布、城乡生活稳定可逆等特点,是城乡要素融合互动、优化组合的重要载体.而高农业剩余对劳动力的在地化吸附,发展型社会对城乡资源的双重依赖,回应型政府的政策供给,构成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主体基础、实践动力和制度保障.乡村活力有序、农业繁荣发展和县域经济活跃、城市特色凸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效果.L县的实践经验表明,"三农本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立场,农民需求和村庄发展需要是城乡关系演变需要回应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和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分析江苏环境保护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动的基本框架,即:确立"环境资源是内生生产力要素"的理念,树立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观念,实现从增长向发展、速度向效率以及数量向质量的"三个转变",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实行流域一体化管理策略、城乡统筹策略、环境风险最小化策略及均衡发展策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发展高端、特色、名牌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平度市已具备了加快高端、特色、名牌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及品牌、技术、设施装备等基础优势和条件。要创建国家精致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平度市应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品牌优势,以高端、特色、名牌为发展方向,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农业发展层次;突出示范带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注重机制创新,推动工农、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