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文化强国的努力方向。党的十八大确定我国将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产业是我国发展转型工业化和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备条件。在此背景下,审视江苏沿海区域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开发,将如何更新思路,前瞻思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资源、集聚产业效能、培育自主品牌、引导社会参与、培育市场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提升综合能力等方式,增强江苏沿海区域的文化产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江苏沿海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和全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发展,最终取决于产业自身能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支柱性产业"战略设计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必然地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与层次,即以文化产业为圆点的360度的产业运动。在内涵上表现为内容创造、技术研发、平台载体、资本组织、管理服务等各个层次的文化加值、创意提升和模式创新上,在外延上表现为与其它各种产业形态宽领域、深层次的联动、融合。本文主要从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文化空间融合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两个层面,切入对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集约化发展的新城区.根据十八大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的精神,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从“集聚功能”向“创新功能”转变,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基于江苏实践的研究,本文认为,从“集聚产业”向“集聚要素,培育产业”、从外向型“出口平台”向“内外兼顾,注重内需”、从“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型,是开发区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形成新型区域开放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是产业开发的源头和基础,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就是如何将文化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过程。从文化产业资源到文化产业开发需要经历两个过程的转化:一是从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向文化商品生产优势的转化;二是文化商品生产优势向文化产业开发优势的转化。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向文化商品生产优势转化,是通过直接参与文化生产及文化产业资源资本化两种形式实现的;文化商品生产优势向文化产业开发优势的转化则必须经过规模生产、链条化生产和集聚生产。  相似文献   

5.
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融合新趋势,推进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实现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在发展对策上,重点是建立系统的政策驱动机制,推进数字文化工程、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工业设计、推进文化制造业升级,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基地平台,加强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完善金融支撑促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产业延伸转移、项目合作对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京津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比较,可以从加强区域联合,形成新的合作机制;实行分层管理,强化产业示范集聚区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区域关联度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花建 《东岳论丛》2013,(1):124-1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内容之一,也将给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文化产业要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必须突出四个重点:发挥文化引领和提升作用,推动产业和城镇双转型;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培育新型企业家群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推动产业要素的流通和各种财富的涌流;再造城镇空间形态,从产业园区走向文化城区。全国诸多城镇在这些重要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活力,也将为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四个发展拐点,即国有文化资产的市场转制与存量盘活、文化资源向产业项目转化、内容产业的创意与整合,以及都市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与共赢.并且,未来的文化产业还将凸显两大趋势:一是文化企业的集团化趋势,二是文化产品的品牌化趋势.于是,文化资源价值化→文化价值资本化→文化资本产品化→文化产品品牌化→文化品牌国际化,将会把我国的文化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而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打造"绿色GDP"的核心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顶层设计"是新近中央文件频繁出现的名词,是国家发展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文化强国的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文化产业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需要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的创新能力、打造文化人才队伍、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贡献率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城市再造——基于产业创新与城市更新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既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又可以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因而它在城市的生长具有历史与现实的价值。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石油文化和海洋文化等茂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提出"互联网+茂名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茂名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互联网平台,推动茂名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拓宽互联网渠道,促进茂名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推动茂名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形态,在贵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实现旅游业结构转变、功能提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为实现工业化开辟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贵州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以其创新性、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成为当今世界新兴产业的前沿和高端,也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之一。吉林省力争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以上,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集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吉林省应根据本地区文化特点找到自己的特色因素,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和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格局、培育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均衡各市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缩小地区差异、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走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形成集聚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运用SWOT理论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得出的结论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多层面、多维度培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立足优势传统项目,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辽宁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发展理念滞后、新的产业增长点培育不够、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障碍。辽宁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辽宁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深入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实现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背景下,辽宁文化产业应抓住机遇,着力在体制体制、发展理念、产业业态、配套政策、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好转型升级,努力成为辽宁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6.
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引导产业发展思维转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新基建带来的支撑设施、支持技术与创新环境,促进了"文化+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资源传播、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推动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产业、政策等三个因素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运营模式,积极主动、全方位地融入新基建;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文化政策保障,优化文化产业监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要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来实现文化经济大省迈进文化强省的规划目标。本文以永清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为例,对文化产业的选择与定位、区位与错位、规模与政策等方面,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及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异质性要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自身规律.基于静态比较研究方法,分析指出:功能结构的二元性、内容变化的多样性、空间布局的特殊性、产业关联的“横纵联合”以及演化周期的“自我毁灭”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主要特点.从集聚要素角度看,文化产业集聚区涉及艺术创作、代工生产、科技创新、品牌扩张和文化消费五种典型发展模式,而内部关联“去粘性”化、组织边界虚拟化和结构网络化可能是其发展趋势所在.最后,从规划、政策、技术等方面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32-238
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处于传统"纸媒"向数字化"全媒"转型阶段。数字技术给传统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产业融合下的全媒体出版产业。面对传统出版产业市场遭受分化、优势地位丧失、结构布局打破以及产业边界消解等问题,全媒体出版产业则表现出现覆盖读者全面、版渠道多样、出版时间同步和出版业绩显著等特点。然而,从传统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又面临着技术标准不规范、版权保护薄弱、盈利模式单调、专业人才奇缺和国际竞争不强等制约性因素。对此,需要加快出版产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标准的研制,推进品牌、数据平台和人才综合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出版产业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试图跳出传统的文化产业集聚观来重新审视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可能性。从东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差异性和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出发,对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跳出传统的"文化产业观"、跳出传统的"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观"、跳出传统的"文化产业集聚观"的总体思路,提出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注重虚拟和现实,在地和在线的结合、注重融合发展与文化空间营造之间的结合、注重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特征,总结出文化旅游产业拉动的外向型发展路径、文化旅游与品牌输出互动型发展路径和创意城乡综合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