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新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赵树理是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最佳文本。他的成功正在于他将其作品读者定位在农民群落中,并且努力去满足读者建立在其接受前结构之上的阅读期待视野。赵树理作品中也不乏“空白”、“空缺”及“否定”等召唤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俊俊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8):37-40
在接受美学背景下开展外国文学的汉译工作,需要以中国读者为中心、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三个方面内容为主要依据。本文结合外国文学作品的特征和实际,从翻译人员、阅读主体、作品中的词句组织三方面入手,总结出提升外国文学作品汉译质量的有效策略,力求反映出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字美和情感美,引导中国读者更好地体会和感受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接受美学视域下,装置艺术因强调受众参与而使作品具有非个人化的语义与形态,因受众期待视野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语境和推陈出新的审美创意,因作品中的空白与不确定性而使受众与艺术家对于作品进行重释或再创造成为可能,因受众基于经验的审美行为而使作品创作要具有本土化艺术情结。当代装置艺术只有以受众为目标,注重受众的参与,同时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艺术语态,创造出最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李媛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152-154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这一理论对成人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作为待填充的召唤结构,充分发挥成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结合成人学生的"期待视野",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谢会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3)
接受美学看重作品的接受者,接受者的阅读、鉴赏和批评。鲁迅的许多精湛的论述,合于接受理论;鲁迅的中国说小史论,不期纳入了接受美学所要求的文学接受史的主张,却又并无接受美学者的“取代”论的偏激,将作家作品创作史美学史与接受史熔铸一体,成为完整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筑创作主体的反思,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建筑创作在强调创作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同时,必须注重对接受主体及其接受过程的把握,强调建筑师的创作视野必须深入接受主体的文化与生活,以促进各主体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达成共识,共建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佳楠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2)
由于中西美学思想差异及中英语言表现形式的差异,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技巧,译者应避免随意填补原文的意义模糊,破坏原文学文本的模糊美和含蓄美。因此,利用接受美学理论去研究并成功运用模糊语言,对扩大作品审美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动人的美感和意境的升华,使原文意蕴深厚,人物形象丰富生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视角下广告翻译的心理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健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18-221
针对接受美学应用于分析广告文本翻译问题。从主体间性、创造性叛逆和视域融合3个角度来阐释,分析表明,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凸显符合翻译思维活动规律,有利于解释广告翻译过程中的作者、译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认同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玲玲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2):63-65
姚斯的接受美学将读者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起点。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作出选择,随着水平的提高,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被打破或拓展,从而形成新的“期待视野”,这种提高或扩展了的“期待视野”又对文学提出新的要求。反馈到作家的创作活动中,作家便会努力拉开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距离,不断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以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合,从而构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马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57-59
“读者期待视野”和“结构召唤性”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了福克纳在小说中运用的独特的、开放式的叙述模式和结构安排,并详细分析了小说结构召唤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时也初步探寻了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文婧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具有许多独特艺术特色的诗歌。与一般诗歌的特性有所不同,《红楼梦》中的诗歌兼备形美、意美、音美,堪称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进行诗歌翻译时既要对原文信息转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恰当处理,又要使译文具备与原文相同效果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3.
幽默廣告具有獨特的功能和特點,其翻譯有明確的目的性。本文將接受美學的讀者中心論引入幽默廣告翻譯中,認為讀者在譯者——譯本——讀者總體關係中具有終極指向性,翻譯目的的實現主要依賴讀者對譯文的反應。文章根據接受美學理論提出了幽默廣告翻譯的原則和方法,並特別強調,譯者從事幽默廣告翻譯時必須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悉心關注譯文讀者的語言和文化審美習慣,並注重其情感需求,靈活運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創作出最能實現幽默廣告預期目的的譯文。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无论采用什么翻译策略对英汉商标名称进行互译都应该注重译语读者(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接受,以便达到商标应具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陈金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218-1221
尝试从接受美学这一新的视角来研究多模态语篇,期望为多模态语篇研究拓展新的视域。通过分析得出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读者中心地位、文本未定性和期待视野对多模态语篇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对多模态语篇的设计、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和多模态语篇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曾杭丽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8-110
《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但其英译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从植根于中国本土的翻译关学角度研究《楚辞》英译是可行且有意义的。翻译美学涉及神似和形似这对美学命题,具体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格律及风格等诸多方面。从卓振英译的《大中华文库·楚辞》中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了全值再现原诗所蕴含的美,译者应该采取诗化译法。 相似文献
18.
齐学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62-67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旅游翻译实践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旨在提供信息、感染读者、召唤游客,但其目的性的实现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感受。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对旅游翻译有着重要启示。文章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心理三方面探讨海南旅游景点英译中译者对译文读者关照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具感召力,达到向国外游客宣传中华灿烂文化的目的,实现更具积极意义的读者关照。 相似文献
20.
邓炎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5):112-115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搞好旅游翻译研究不仅具有文化交流意义还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在与世界密切接轨的今天,旅游业是山西经济文化建设的给力杠杆,因此,提升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势在必行。接受美学是现在最活跃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把读者视为文学研究的对象,看重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旅游翻译,通过对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文本的研究,剖析当前导游词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山西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