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对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5个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工作场所越轨行为进行274份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运用层次聚类分析越轨行为、污名效应与城市融合感知,发现存在生产过失型、政治斗争型、违法型和财产型4种类型的越轨行为,并测算了这些越轨行为存在不同的严重程度;55%以上的农民工认同越轨行为存在污名效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在污名效应方面不存在显著差距,污名效应与农民工城市融合感知显著相关。提出了减少农民工工作越轨行为、减轻农民工负面形象及增强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群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与城市居民在互动中产生了冲突和磨擦,而这种群际冲突的实质是人们把自己看作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而发生的内隐或外显的对抗行为。社会类别化是群际冲突产生的认知基础,而相对被剥夺感是群际冲突的基本心理动力,群际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则是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有着利益冲突。要想减少这种群际冲突,就要消除刻板印象,通过平等的接触加强相互了解,并且要运用规范使冲突去人格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以及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两组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了集体自尊量表将女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两组,选用内隐测验方法GNAT来考察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研究发现,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实验材料的辨别力指标(d')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上的辨别力指标(d')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量城市农民工现象 ,因受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他们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城市居民。城市农民工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不同于农村居民 ,也不同于城市居民。城市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 ,存在时间较长 ,对社会影响较大 ,足以构成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第三元。新三元的出现 ,将给城乡二元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不可不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尊结构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者,采用问卷和实验法探讨了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大学生群体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之间存在低相关性;外显自尊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因素存在相关性;内隐自尊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等结果.并得出:"结果"支持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为相对独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分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男性农民工的作用强于女性农民工;理性型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而冲动型消费行为却会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是节俭型和炫耀型消费行为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从积极心理感知和消极心理感知两个维度系统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整体上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以强化农民工的社会信任、发挥社区优势以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健全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以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选取自尊与情感两个个体内部心理特征,探讨二者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自尊由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两类独立的自尊结构组成,外显自尊用问卷来测量,内隐自尊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考察;情感包括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用问卷法来考察;创造力也用问卷测量。结果发现外显自尊是情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它也是创造力水平的有效预测变量,而积极情感是创造力水平的有效预测变量。研究探讨了自尊与情感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为创造力的培养与科学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身份是从自我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多面性的有序建构。传统社会中,传统的想象和污名化构筑了社会等级的结构,并形成了对渔民的偏见与歧视。而被污名化的渔民却产生了对"污名的认同",并呈现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可见,在传统时代,渔民底边身份的形成和污名化与国家权力和主流社会的排斥不无关系。考察渔民身份的多重性,是对太湖渔业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践行费孝通先生倡导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7省13市的抽样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群际交往以及人际信任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群际交往对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群际关系有不同的作用,亲密关系和同事关系的交往有助于缩小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而邻里关系对社会距离没有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越小;人际信任度越高,交往频率对社会距离的影响越大。这表明群际交往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平等地位、共同目标、相互合作、制度支持和亲密关系等客观条件,还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对农民工收入的教育回报率和工龄回报率的分析,说明人力资本对农民工收入具有怎样的影响;二是讨论如何建立更加适应农民工需求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本文对开发与利用农民工人力资源提出若干建议:加强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使其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经济收入,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民工)的基础性教育培训,推动教育公平;加强适应农民工需求的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nts income and their human capital,and has implications to strengthen schooling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al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The study compares educational repayment rate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shows education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igrant workers income with low contribution rate.The educational repayment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is lower than urban residents.Working age hardly influences migrants income,while for those with hig...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农民工同城待遇问题研究——以苏州市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到城市的福利与公共资源分配体系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融合也存在很大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的社会排斥问题明显存在。通过对苏州地区农民工的实地调查,从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社会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对进城农民工群体的同城待遇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城市中农民工群体同城待遇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融城与逆城:新生代农民工两难选择——基于GGF监狱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已经悄然更新换代,“第一代”(或称“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老化逐渐回到农村,“第二代”、“第三代”或称“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然而,他们却与农村渐行渐远,叉与城市若亲若疏,且处于城镇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居民长期隔阂的背景下,由于制度缺陷、政策失当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交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长期处于边缘化困境.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层面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状况,随机抽取了广州市2所进城农民工学校(被试全部为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2所广州市区级公办中学共1 4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差异的方向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但在读书笔记和学习毅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2)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不同亚群体的学习适应性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学习技巧和毅力维度外,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初二学生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一,初三和前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父亲月收入偏低的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来穗生活时间在2~5年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最好,来穗生活时间在5~10年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差;转学次数为两次以上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听课方式、读书笔记和学习技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口迁移的选择性理论,采用抽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经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角度,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倾向不是很明显;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年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和组织支持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倾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下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内容,使用CFPS2010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考察城镇地区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及其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但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始终高于城镇户籍劳动者,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降低的幅度也小于城镇户籍劳动者,由此造成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医疗保险和城市养老保险上的剥夺发生率较高,且两者对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具有较大贡献。进一步将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者分解为不同子群体,发现城镇不同户籍劳动者基本公共服务多维贫困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最贫困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