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跷,也称拐子,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也叫"高跷秧歌"。关于高跷舞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劳动说、图腾崇拜说、戏笑说。山西极有可能是高跷舞的发源地。山西高跷舞分布广泛,种类多样。高跷舞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独特的视觉形象令人愉快。其二,可以涵养国人的文化心理。其三,可以和谐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河南坠子作为一种曲艺表演的艺术形式,近些年来在正式的舞台演出和电视节目中已罕见其身影,从曲艺艺术的生成与嬗变轨迹中不难看出,河南坠子目前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这种低迷状况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后艺术形式的丰富和人们欣赏习惯的改变相关,也和有关部门对河南坠子重视引导不够有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重视演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河南坠子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笔者针对当前在新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土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淡漠、教育力度不足的状况,对新疆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作调查分析。结合新疆多元文化背景,针对以上现象进行反思,为推动新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每逢春节,京郊各地不同的花会集中展示的时机随之而来,比较京郊众多的花会,房山区河北镇河北村的高跷会可以称得上众多花会中的佼佼者.高跷会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河北村传承了近170年.据《房山县志》记载,河北村高跷会成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房山区城关镇东流水村传入,时断时续传承至今,已有九代传人.如今,每年的正月初二和正月十五,村里的高跷会都会为村民表演一番,给百姓带来一份情趣和欢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城市的发展水平也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而在城市现代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实际情况下,其对应的城市管理政策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变优化。在我国较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城市的发展部分依赖于城管部门以及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关于城市对应的城管执法权力相关限制问题,由于当前城市管理仍存在不足,其对应的城市管理执法依据和手段不足,对应的管理范围较广,任务也相对较重。因此,对于当前的城管部门的工作,其对应工作机构性质以及其对应的工作公务员身份都较为模糊,经济地位、福利、工作条件以及队伍建设都无法得到较为有效的保障。在部分地区给予城管相关的设定管理目标中,其与当前地区公民生活的质量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时常触发暴力倾向,要对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制度进行严格管理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的前沿理论研究——社会建设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深入理解社会建设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需要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这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二是要更好的应对五个方面的挑战:包括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中建设人际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在价值观开放多元的时代促进认同度高的意义共同性、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势下落实公平正义、在社会重心下移的情况下大力改善民生以及在发展主体布局上理顺三大部门关系;三是要明确社会建设最终达到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兴建于北京内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等祭坛,本是国家祭祀场所,进入民国以后,均被辟为公园,成为公共活动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仪式活动和仪式表演活动重新出现在祭坛公园中,这是对祭坛公园的活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祭坛公园在传统礼仪文化传播和当前礼仪重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厘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如下对策加以解决:一是加强礼仪文化研究,汲取他国在活化礼仪空间方面的经验;二是活化祭坛公园,不仅要有仿古的仪式表演,还要有真正的仪式;三是区别对待仪式和仪式表演,并将仪式和仪式表演的进行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四是采取整体眼光,强化延续祭祀传统的意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微博问政”作为社会民主政治与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仍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对比当前的相关学术成果,微博问政相关研究仍有较大空间,新的理论视角应该予以关注。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微博问政的学术研究的理论层次加以阐释,并提出相对创新的研究视角,特别要关注微博问政背后的群体利益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企业进行法律移植是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企业的重要任务,需要以了解发展历程、洞悉生成逻辑为起点.引入比较法视角,对比英国、美国社会企业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企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英国和美国,社会企业主要受到补足政府社会服务能力、改进政府社会服务方式、完善组织和法律形式以及公民社会支撑和社会企业家兴起的推动,在我国则明显表现出儒家传统文化和国家集体主义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企业与英国、美国的社会企业在生成逻辑上存在文化传统、社会基础、法律状况、经济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综合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特性,可对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以下启示:企业自身要沿袭儒商精神及加强企业自治,政府层面要培育社会空间及完善支持体系,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立法保护与规制.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环境趋于复杂的境况下,农村小学生遭受各种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郝家庄小学学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从家庭和学校得到的自我保护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措施不足。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还缺乏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家长忽视对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学校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为此,须加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家长须持续注重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学校的安全教育要实施到位,社会相关部门要在学校安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忻州市新农村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忻州市新农村民俗体育的参与人群以5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以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形式开展,忻、定、原三地在庙会上举行挠羊赛。活动的场地主要是街头巷尾,文体活动广场较少。组织管理是以政府部门与村委会为主,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和村委会出资两种形式。同时根据忻州市新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忻州市新农村的体育发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代宫室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三.诸侯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三,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三朝(燕朝、内朝、外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天子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五,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三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别有二祧庙.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空间不仅是农民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是村庄社区和国家权力互动和展演的场所。以浙西北S村朱氏祠堂为观察对象,探讨作为农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祠堂的现代转型及其存续发展逻辑。研究发现,生活主体并非传统公共空间遭遇现代中国革命和政治冲击场景中的消极受动者,而是善于因时采纳并巧妙借用政治话语策略性装饰传统公共空间,从而在意义编织中持续重构空间的存续正当性。经由政治符号填充的公共空间,成为表意政治和聚合认同的统合性承载场,强化了空间的意识形态工具属性,再生产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个案经验表明,传统社会符号与现代政治符号能够相安共生且良性互动,应赋予传统事物以现代意义而非全然抛弃。空间生产的三维构件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机嵌合。空间的物理形态和价值意义都被改造着但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相似文献   

14.
万寿宫庙会是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的社会产物,为乡民聚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是江西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西山万寿宫庙会展现了在乡民的精神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在庙会上,乡民将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与祈福纳祥、商贸往来、生计筹划、社会交往等融为一体,互通有无,调济余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娱人娱神,反映出江西乡村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态,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祖庙庙会是佛山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性庙会,它最兴盛的时期在明清,民国停办。2005年恢复举办。复兴的庙会既继承了传统庙会的内涵,也注入了新的文化气息,形成了新的仪式内容和特点。虽然复兴的祖庙庙会仍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其文化性、民俗性的特点明显加强了。复兴的祖庙庙会也会一如既往地在佛山社会文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区的城镇庙会在历史演进中,显现出深远的社会性、整合的系统性、动态的承传性和开放的自组织性诸特征.由于明中叶后九省通衢大市场的逐步扩张,武汉庙会适应社会需要而迅速嬗变.尤其是汉口镇会馆公所商办庙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武汉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武汉近代的城镇庙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呈现的亚文化因素,也是应该给予充分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陕西庙会经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明清以来陕西庙会活动的内容变化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陕西庙会从原先酬神报赛的民俗文化活动转变为沟通城乡物质交流、调剂余缺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农业资源配置日益发挥基础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庙会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集宗教信仰、娱乐休闲、生计筹划、社会交往于一身,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公共生活的空间。在庙会上,人们一反平时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将劳作的艰辛、身心的疲惫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情释放,使之成为地区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祠神祭祀空间结构的考察是理解乡村社会空间建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田野访谈、地方民间 文献(碑刻、科仪书)及正史资料的系统剖析,呈现了以龙王神崇祀为中心的社会空间“旗冶的演成轨迹: 它最初源自明代边防军屯中的“旗甲冶,属于“军事型冶国家基层区划,继而又在“清初改制冶中变身为具有特殊政治经济功能的“民里化冶基层行政区划,延至民国则在保甲制度推行中被取缔了作为国家基层行政区划的身份,从此成为纯粹的祠神祭祀空间。 围绕这一嬗变历程的讨论与以往证实的明清以降祠神祭祀空间多源于明初建立的基层组织“里社冶系统的研究结论形成了对比,揭示了长时间段历史进程中乡村社会空间建构对国家军事型区划的继承事实及相关之变动,启示我们要更好地理解西北境内地域社会以祠神为中心的祭祀圈社会空间建构,既需要在动态的、长时间段的疆域史视域中特别重视国家制度因素的潜在性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制度与地方性、民间性因素作用关系的历史呈现与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