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清以来长期居住于闽东片区的畲族所使用的语言当是畲族的原生态语言。指出,随着闽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相对闭塞的畲族人民与周边汉族的生产习俗日趋融合,随之而来的却是畲语的日渐衰弱。认为在海西发展的新形势、新背景下,探讨闽东畲族母语传承的途径与手段,对于推进闽东畲族文化传播,振兴畲族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明清以来,畲族大量自汀、潮一带迁往闽东、浙南,形成新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贡献,并且使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浙南得以较好的保存。畲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塑造了畲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也构筑了畲族传统文化。并形成如下的畲族传统文化特征,特别需要申明的是,畲族传统文化在闽东地区表现得更为丰富、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闽东地区11个县的群山峻岭之中,散居着10多万畲族同胞他们主要从事农民业生产,解放前,残酷的阶级剥削、压迫和反动派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得闽东的畲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怒火在10余万畲族同胞的心胸中燃烧着,因而在共产党的的宣传和领导下,激发起空前高昂的革命斗志,投入了伟大的革命斗争行列,并对革命斗争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本文就闽东畲族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闽东苏区革命斗争的功绩,作一大略的介绍。一、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闽东畲族"二月二"节俗具有汉族"二月二"节俗的部分共性,但闽东畲族"二月二"的会祖、会亲、会歌等内容和形式又迥异于汉族节俗,它饱含着畲族祈求幸福、太平的心理,团结友善、不忘根祖的品格,和在浪漫狂欢中传承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特征。闽东畲族"二月二"节俗,既体现了畲汉融合的友好族群关系,更沉淀着畲族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对闽东畲族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展开调研。针对闽东畲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发展和改善措施,以期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海西闽东精品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居住有16.12万畲族人民,占全国畲旅总人口24%,占我省畲族人口42%.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闽东畲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用血和泪谱写许多动人的壮丽诗篇.新中国成立后,畲乡人民更加努力地辛勤劳动,为闽东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闽东畲族人民大多数都远居高山,交通通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商品意识淡薄,人才严重缺乏,这就造成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畲乡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闽东畲族居住格局为场景和变量来探析闽东畲汉族群关系的变化。闽东畲族居住格局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居、聚居、杂居情状,内地与沿海、山区与平原、聚集与分散等多层面的居住状况体现出多层次的族群意识,影响着闽东畲汉族群关系多层次发展,形成了闽东畲汉族群之间“认同”与“排他”相并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闽东畲族文化地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若干发生在闽东畲族乡村等地的文化地理坐标建构畲族文化地图,并着重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诸方面,展示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畲族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在《畲族的历史来源》一节中指出:今天主要分布在闽东、浙南的畲族“普遍流行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山的传说”;根据各地方志和其他史籍记载,“可以判定闽东、浙南诸地的畲族基本上是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迁去的”,而且“最迟在七世纪初,畲族就已定居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了”。广东省考古队和我们先后在粤东梅县发现的一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或许能为以上的说法提供点滴证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闽东的与畲族文化相关的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以蕉城区上金贝"民族村寨游"个案为例,至少存在畲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村民主动参与不够、文化人才不足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尽快解决,积极寻求促进闽东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族乃是从唐代开始 ,历宋、元、明、清各代陆续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迁来的。在今景宁畲话的语音系统中 ,保留了一些与畲族发祥地粤方言相似的语音特点。这不但印证了畲民的迁徙轨迹 ,而且也揭示了景宁畲话复杂的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12.
畲族大多聚居于福建省东部的宁德市。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将给宁德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畲族文化在宁德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宁德市的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宁德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标、原则及若干开发措施,为宁德市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畲岚山》长歌看畲民显现的扬善惩恶观念和爱情观、鬼神观的变迁 ,表现出畲民对社会、对自己认识的深刻变化 ,切合历史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遂昌县畲族的传统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和相邻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比,其保存不容乐观。尽管如此,在类似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一些积极的传统资源遗存可以挖掘和利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培养和重视少数民族精英人物、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建立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以及鼓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培养和民族传统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带有民族色彩,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中的民族风格也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瑶族民间组织是指在瑶族社会中,由瑶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调整瑶族社会关系的村寨机构。瑶族民间法是指瑶族人在处理和调整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时,用以约束全体成员,维持社会秩序,解决争端和纠纷,逐渐形成的共同行为规则。瑶族民间组织和民间法在当今瑶族社会中仍有现实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瑶山经济发展、传递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也有阻碍瑶族社会发展的守旧、保守落后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交流融合而培育出来的一代女杰萧太后萧绰,积极实施汉化政策。她没有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层面上,而是着眼于推进契丹社会封建化的长远战略。本文论述了她在辅佐景宗、圣宗及亲政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加强法治,释放奴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开课取士,学习汉族文化,最终完成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壮族麽教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原始巫信仰在壮族麽教中元所不在,如影随形。壮族布麽由巫觋演变而来,壮族布麽与女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