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法律的重视与保护.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上,社会各界、各级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力求帮助农民工快速、及时的拿到应得的“血汗钱”,但并非所有被欠薪的农民工都能通过司法渠道打赢官司.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讨薪维权呈现合法性支持趋好的结构性变化,从生存型权利向发展型权利的渐进和扩张,其行动意愿及维权方式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占有和城市社会关系嵌入的状况,那些受雇就业者的临工化境况堪忧,自身权益救济无力且困顿于劳动合同的灰色陷阱,以致讨薪行动“常态性”地演绎。有业可从和获取较理想的收入是农民工行动的首选,目前权益救济的制度性通道拥挤且潜在成本不低,非正式乡土关系网络的聚变性力量不可低估。建立灵活稳定的就业长效机制,形成雇主、农民工和政府多方参与的诉治组织,进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度补阙,更能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农民工讨薪”事件的影像传播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农民工”的阶层身份,还是“讨薪”的抗争过程,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劳资纠纷”现象,而是“阶层分化”过程。影像符号隐喻的政治权力无处不在,政治叙事也成了“讨薪”中独特的话语模式。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政治叙事建构了“官民博弈”的舆论场,在这个场域中,影像符号成了阶层博弈工具,手段是技术层面的政治修辞、身份层面的权力生产、受众层面的符号消费。三个层面同位存在、同时发生:修辞路径中的戏剧性影像、新闻漫画、血腥影像,本身就具备了符号消费的潜质,符号消费的过程又伴随着政治权力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陈莉 《中华魂》2011,(4):27-27
去年12月29日上午.在郑州市南三环与连云路交叉口的佛岗新居大门前,20多名农民工站在寒风中围成“破碎的心”的形状,试图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唤起欠薪者的良心。面对众人疑问,他们表示坚决拒绝堵路、跳楼等极端的讨薪方式,希望用这种“温情”的方式讨要到工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元主体认知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色,并运用这一理论对农民工讨薪问题作了结构分析。指出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错位,认为在新的有效的农民工维权机制下,农民工、政府以及包工头三方都能得到收益并且使整个社会能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使农村社会的隐性矛盾逐渐转化为显性,与此同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但却没有给农民足够的制度化表达空间,因而使显性的矛盾自然就转化为群体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本文试从对当前农村中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成因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苏南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工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倾向,并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适应城市程度、签订劳动合同、体制内维权困难、参与非正式组织与否、心理危机来源和对政府的满意度对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权益受损问题并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权益受损且体制内维权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才会选择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表达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然而现实中公民表达自由的充分实现尚存在诸多制度限制和障碍,其结果是非制度化表达逐渐成为现阶段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策略性选择,当前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正是这种非制度化表达的极端表现。因此,正视群体性事件中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认可多元社会公民利益表达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制度化的表达机制,或是一种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由于结构性断裂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各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其中因无法通过合法的政策议程进行利益表达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因此在政策议程的视角下研究利益表达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对于从政策制定源头上预防利益表达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不论从哪种理论来讲,都应该覆盖这一群体,但事实恰恰相反。原因何在?文章试从保障体制、保障观念和对人力资本的错误认识方面展开分析,探求阻碍农民工社会保障到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体面劳动是一种有尊严的、和谐的劳动,是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劳动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维护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相关对策,旨在引起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实地调研数据,发现目前佛山外来工子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从外部环境来说,主要有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门槛过高、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公办学校财政和学位压力较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不够、教学质量没保障等;从外来工自身方面来说,主要有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支持欠缺,收入水平低等。今后佛山要进一步放宽外来工子女入学准入制度、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外来工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和重视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有关犯罪的构成,应当用刑法来调整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富余的问题。然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引发了严重的退保、拒保现象。在分析我国农民工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人数进行了预测,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的类型,并分析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当下已到了紧迫阶段.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农民工、培训机构各自的利益、目标、行为严重不一致.解决的对策在于:建立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基金,形成"五险二金"制度;明确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确立培训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国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保障农民工培训市场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农民工医疗救助缺乏有力的措施加以保障.面对农民工对医疗救助的迫切需求,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存在诸如立法缺失、救助经费缺失以及不平等理念的制约等问题.实行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鉴于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并借鉴其他国家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救助方案.对农民工医疗救助的设立,采取分两步走的方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目前,先建立过渡性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来,农民工群体不仅在数量规模上逐年扩大,而且其内部已发生了剧烈分化,分化为4个不同的群体,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需要从已经分化了的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农民工中自雇佣个体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质及其社会融合状况,认为当前制订分群体分阶段的社会融合政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语境的变迁,农民工范畴经历了从“农民工=户籍身份(含输出地)+职业(主要指经济收入)+阶级成分”到“农民工=职业+户籍身份”再到“农民工=职业”三个不同样态,其演变的语境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令人关注的是,当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然导致农村土地财富的攀升和“新生代农民工”含义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的内涵,即将进入“农民工=职业+土地财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