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家立业。然而,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排斥,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称为内因;二是社会体制的阻碍,称为外因。因而,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社会资本、破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层面去消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回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在我国户籍制度下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迁入城市之后,回乡还是留在城市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影响他们理性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对自身资本的认知、对户籍的评价、对城市以及乡村的认知.这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农民工选择回乡还是留城以及留城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资本与农民工的市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市民化要经历三个步骤:从事非农职业、在城市定居、融入城市生活,据此农民工实现向市民的转变至少要承担以下成本:一是城市最低生存成本,二是转移成本,三是对更好生活预期的补偿成本.只有在有能力支付这些成本并取得一定的收益后,农民工才有机会真正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社会的一员.因此,可以说支付城市生活成本的能力是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基础.而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能力又是由其所具有的城市生活资本所决定的.城市生活资本包括权利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农民工的权利资本来源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分析农民工城市生活能力的宏观制度环境条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个体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的自致性因素,也是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差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身体既可以呈现为主动性亦可以呈现为被动性,它受社会位置的限制却又未被完全限制。通过对H工厂几位青年农民工的深度访谈指出,对于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都相当缺乏的青年农民工来说,经由身体而展现的身体资本既是他们所能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本,也是他们实现向上流动获取更高一级社会地位进而留在城市、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农民工所采用的身体资本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正在进行着的一系列象征斗争,在其中,正是身体或者说通过身体,社会进行着区隔。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能否增强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途径之一。根据贵阳市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个人综合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满意度对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所在地与打工地距离越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居住时间较长,全家迁移,住房条件越好,已婚,对收入水平越满意、对工作环境越满意的农民工,越倾向于长期留在打工城市。且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倾向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城市越来越离不开他们的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工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任何时候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呼,他们处于城市社会的下层地位,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文章首先考察了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多方面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有融入城市社会的诉求。但总体上,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仍然不容乐观,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重要载体。以社区为切入点,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中,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解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现已成为城市主要劳动力,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最大困难就是,高房价让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所以他们的住房问题也成为这几年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现状为视角,研究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住房问题,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住房问题提供对策建议,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住房上的公平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要在现实生活特别是他们生活的日常环境中寻求接纳,并不是仅靠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政策做出规定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从加强社会支持的具体手段上看,社区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消除旧的制度化隔离以社区为突破口最为恰当。以社区为切入点保障和改善农民工民生状态,促进城市和谐问题,是解决正式社会支持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第一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群体生态和个体追求特征。在个人发展诉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权益平等、寻求在城市中的归宿感以及角色转换。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困境:一是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制度性歧视";二是缺乏话语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三是"工厂专制政体"下劳动环境条件的恶劣;四是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为突破困境,要进行制度纠偏、疏通利益诉求渠道、改变"工厂专制政体"和建立"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希望自己留在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者,却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难以享受到市民待遇。本文主要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和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出务工农民难以城市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最易于城市化的行为主体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状况方面探究农民工城市化的能力。其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难以城市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质量与普通市民的较大差距,是他们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难以城市化的巨大屏障。提高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质量是目前推进城市化的政策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工面临的困境、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对待进城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劳动就业现状和工作生活环境的描述,分析了进城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建议通过建立维权体系,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农民工的权益;改革工会运行机制,依靠组织力量调整劳资关系,维护农民工权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改变农民职业技术结构,增强他们在城市的自我生存能力;允许农民工参与城市民主政治建设,改变城市政治力量构成,畅通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但是,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土地情结淡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正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其接纳;根在农村,却与其日益疏远,尴尬地流动在城乡间.由于非工非农的身份处境,其经济权益难以保障,更缺少政治上的话语权.在现行政治制度安排下,其政治权利更是处于“真空”状态,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边缘人”.因此,考察和梳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透视其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摆脱其“政治性贫困”的窘境,更好地实现其政治权利,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甚至超过城市,我们(农民)为什么要受苦受难呢?是他们的生活哲学。美国:农民工不为医疗、教育发愁在美国的农民工不是中国纯粹的农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家庭总收入最大化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行为决策的逻辑基础,今后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必须重视土地为农民工所提供的退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正导读:"新生代农民工",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的提法,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逐渐登上城市这个舞台。对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许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他们生活在城市,心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多游离于城市边缘,其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全国统计数字和地方调查资料,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发展期望值相应提升,渴望在事业发展层面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关注务工环境与工作条件,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与劳动权益的实现,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同时,他们也渴求精神、情感生活,闲暇时间活动形式多样化,渴望在家庭生活和精神层面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进城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已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与城市的相融与发展是城市和谐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本研究以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视角,自编<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问卷>,对苏州市261名进城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低层次的安全感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他们萌生了更高层次需要,即普遍具有中等程度以上"融入效能感"和"发展意愿".各类进城农民工(如不同年龄、进城时间、文化程度等)群体间差异小,反映出农民工群体的共性特征.不同性别、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显著,在"后顾之忧"和"融入效能感"两个维度上,男性农民工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而工业领域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心理显著低于商业服务行业农民工.在以上调查及分析基础上,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