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60年代,叶圣陶先生曾对王力先生说,以往音韵学方面的著作大都写得太艰深,你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写一本比较通俗的书?其时吕叔湘先生也在旁边,他开玩笑说,书名我都给你取好了,叫做《音韵一夕通》。王力先生不久真的按这个意思写了一本《音韵学初步》。王力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说,虽然主观上要把这本书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但书成之后,自已看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够通俗。王力先生所言当然乃谦虚之词,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如何使  相似文献   

2.
<正>出版社:电力出版社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阐述怎样挑选、面试、招聘态度好的员工,以及怎样评估人们的态度甚至教育员工哪些态度是好态度。因为,无论你招聘的对象是小时工、下一任CEO,还是别的员工,态度,都可能是决定他在你公司究竟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因素。书中鲜明特点和语言场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如果把它们逐步地细分下去,你会发现,  相似文献   

3.
古地理书五事——读历史地理文献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成书年代和作者《山海经》一书,以其瓖伟瑰奇著称于世,以其古朴豪放的特殊风格为人们所喜爱,学界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然而,《山海经》究竟何时成书?又撰人属谁?最早校定是书的西汉刘歆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来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赵晔《吴越春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唐人《隋书·经籍志》等,均因袭此说。对于书内之有后世名物,颜氏  相似文献   

4.
谢枋得所撰《注解唐诗绝句》是一部评注著作,见解独到,其评点方法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其宋本已佚,国内现存两种明刊本。此书四库未收,清本有清同治二年望三益斋刊本、宛委别藏本、清光绪八年《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此书在日本广为流传,写本及刻本颇多,国内现存的民国胡光国重刊本据日本弘化丁未长满连刻本重刊,奉天学务公所铅印版《唐诗绝句注解》底本为日本吉田勿来明治戊申刻本。  相似文献   

5.
微软大中华区“新官”陈永正 8月11日,微软公司正式宣布任命陈永正先生为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此前,陈永正先生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在这个新设立的职位上,陈永正先生将负责微软在中国地区的整体战略和业务运作。包括微软在中国的各个业务部门的统一战略。同时,作为统管微软在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的负责人,陈先生将建立并领导微软中国领导小组。微软中国领导小组的成员将来包括微软在中国的各个业务。  相似文献   

6.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享誉国内外。然而,先生不仅字写得好,对书法理论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我将先生的《论书绝句》及《札记》等辑编在一起,经先生提议名之曰《启功论书杂著》。先生精湛的书法理论可以说大部分汇集其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它把一百八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了。”这话虽有点夸张,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的确是一部写人物写得较好的小说。《水浒传》人物为什么写得好?据《七修类稿》说,是施耐庵先把一百八个好汉的象,请人画出来,他每天对着画象揣摹,想象出他们的声音笑貌,据以来写的缘故。这话是不确实的。大概是从周密  相似文献   

8.
汉代学者刘歆在给汉成帝的《上〈山海经〉表》中说:禹治水时,“益与伯翳士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上,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①这就是说,《山海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的书,是协助大禹治水的益著的(另外还可能有伯翳)。这一说,恐怕不是刘歆的杜撰,而是于古有据的,所谓“古文之著名者也”;不然,他不就犯了欺君之罪么?所以打从东汉的王充和赵晔起,经…  相似文献   

9.
<正>智联招聘近日揭晓的年度中国最佳雇主(2012年)榜单中,SAP中国从众多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十强之一。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由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旨在全面发现中国优秀雇主,推广雇主品牌理念。成立于1972年的SAP公司在进入中国的近二十年时间内,不仅在业务上取得了卓越成绩,同时也成为了员工心目中的最佳雇主企业。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刘扬女士。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从国外归来,碰到陈垣先生,北陈对南陈说,你能看外国书真好,已没有中国书可供我看了。即使是中国书,陈垣先生也肯定没有读遍,但没有新思路、新观点、新材料供陈先生消化、吸收,书再多又和无书何异?伯乐一过冀北而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千里马也。你来信中也谈到了这层意思:无书可读,甚为寂寞;报上网上,都是花絮柳丝,可堪寓目者寥若晨星。由此,我想起了陈之藩先生那篇《智者的旅栈》。台北的朋友寄信给美国的陈之藩说:“我最近改了职业,在一个幼稚园当事务,其实是看房子。我很欣赏这个职业,可以有些空闲,多念些书,等于留学。近来作了…  相似文献   

11.
《史记》彭寅翁本校异类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彭寅翁所刊《史记》本为见存两种《史记》三家注本的最早刊本之一,其文献学价值自不待言。安平秋先生云:“这部彭寅翁本《史记》在版本研究和学术研究上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语见其所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史记》影印说明”,线装书局,2002年)最为扼要中肯;张兴吉先生更以所著《元刻(史记)彭寅翁本研究》(凤凰出版社,2006年)为之发皇。此本之优劣短长益以明白,殆少幽隐。今以此本与今日通行之中华书局点校本相校,窃冀能对点校工作稍有“添砖加瓦”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校雠通义序》有云:"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部次群书、辨章流别的目录分类,是考察不同时期学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一代目录类别往往增损沿革前代而成,从中可以体现学者对于其时学术流变的深切思考。《续修四库全书》亦然。就子部而言,基于对道家和道教不同性质的理解,析道家与道教为两途;又基于同样的原因,合道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如天主教、摩尼教、景教等别为宗教一类;又以收书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报,有某报一韩姓名记撰文《别写得这么脏》,此文指责时下某些作家文笔太下流,污人眼目,并质问某女作家,假如你将来有了一儿半女,你是不是愿意让他(她)看这样的书,如果不愿意,那么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该记得吧。我想起外国一位出版商对一位作家的忠告——“你的小说不够脏!“言外之意是书不畅销是因为书太干净了。以前只听说“水至清则无鱼“,如今演变为“书至洁则无销路“的注解。“别写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二年《修辞学发凡》初版时,刘大白先生为此书作了一篇《序》,写道:“在《马氏文通》出来以前,诚然已经有了许多合文法有关的书。例如明代卢纬以氏底《助语辞》,清代王济师氏底《虚字启蒙》,袁仁林氏底《虚字说》,刘淇氏底《助字辨略》,王引之氏底《经传释词》,张文炳氏底《虚字注释》之类;而且一八六九年(民国元年前四十三年,清同治八年)更有了美国人高第丕氏和中国人张儒珍共著的《文学书官话》,是一部正式的今话文文法书。”  相似文献   

15.
《川东酉水土家》是李绍明先生土家族研究的主要代表作,是李绍明先生积极推动并身体力行建构土家学的标志性成果。《川东酉水土家》的调查与写作,是李绍明先生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术追求的真实体现。作为一部"合符科学范畴"的经典式中观民族志著作,《川东酉水土家》一书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李绍明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知识和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尚书》这一书名的含义,刘知几在《史通·六家篇》中总结说:“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铃》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由此可见,到了唐代,关于《尚书》书名的解释,社会上流行着三种说法。由于后两种解释过于牵强,因此孔安国的说法逐渐为后人所接受。现在,把《尚书》书名解释为“上古之书”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如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均作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张岂之先生的《中华人文精神》一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浅显易懂的适应学生当前需要的人文学科基础读本。该书以高度萃取的方式把中国古代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在表述上深入浅出、易学好记、生动有趣,使读者能更好地接受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笔者曾治学《越绝书》,形成一些粗浅看法,因有些问题说不清楚,未能公之于世。去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8期,读到徐奇堂先生《关于<越绝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卷问题》一文,颇受启发,故不揣浅陋,把自己的看法也写出来,算是对徐先生的结论做一点补充或修正。笔者认为,在《越绝书》研究中,有一个关键性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即它的内外经传体例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不解决,关于《越绝书》的许多问题都无法说清楚。它的首篇《外传  相似文献   

19.
<正>"文之不饰者乃饰之极"出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饰者,《说文》释为"刷也",有修饰、装饰之意,此处是形容文不修饰就是修饰到了极点,这是一种叙事的真实,此意极合宝林先生所著《刘熙载书学研究》,蕴醇儒学问于大雅文章。杨宝林先生是一位集古典文献学专家、唐宋文学专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当代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胡崇炜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书如其人,质朴中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切韵》唇音字的开合口问题,学界一派主张不分开合、一派主张分开合。本文通过对《切韵》唇音字开合口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就黄易青先生、阮廷贤先生、储泰松先生的文章提出质疑,认为在各类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形下,对《切韵》唇音字的开合问题宜持保守态度,以不分开合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