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好的招数     
在运动指导的过程中,不少健身者做着大众熟知的“经典”运动,看似非常正常,甚至大家都觉得有效。但其实不然,很多所谓“经典”运动方式来源于普通锻炼群体对竞技体育群体的模仿。但问题是,竞技体育中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中的健康锻炼很多方面有着天壤之别。运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向人们揭示,很多所谓“经典”运动方式,其中存在着不小的危险性,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伤害。  相似文献   

2.
适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民健身”活动要讲究科学性。适度运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分泌β—内啡呔,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它是通过改变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血液白血球的数量、浓度、及其活力来实现的。适度运动对女子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3.
正大约30多年前,国际健身大众体育协会及欧洲医学理事会联合发文称,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然死亡最普遍的是心肺功能衰竭,心肺功能的下降也是引发很多疾病的原因。于是,两大协会合作成立了研究小组,由心肺科医生、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人体工程学家、工业设计师以及美学方面专家组成,专门研究如何使用一项安全合理的运动在短时间内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卢毅 《东方论坛》2009,(2):111-113
胡适本人虽然不曾对他提倡的“整理国故”冠之以“运动”的称谓,但“整理国故”确实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场运动。无论从目的、组织、规模声势还是动态过程来看,“整理国故”都具备了所谓“运动”的一般特征。而且更关键的是,“整理国故运动”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被诸多学者广泛运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将胡适揭橥的“整理国故”不仅看作一种理论主张,而且也视为一场颇具声势的学术文化运动,或许更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健身,只有那些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且方便易行容易坚持的运动,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于人体健康。有氧运动的项目包括快走、慢跑、长距离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较之无氧运动(如在短时间内憋气和使用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跳高、举重、投掷以及100米、200米赛跑)对人体安全,在增强人体体质方面有如下优势:1.增加血液总量,血液量的提高能够增强氧气输送能力,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从而使肺部肌肉得到锻炼。2.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并能提高血液中对冠心病具有显著预防作用的“好胆固…  相似文献   

6.
饶先华 《社区》2014,(9):48-48
进入春季,气温开始慢慢回升,健身的热潮也开始回暖。专家提醒:刚进入舂季,受气温和人体因素的影响,激烈的运动方式并不是锻炼时的首选,而应当适度。  相似文献   

7.
洲广 《百姓生活》2008,(5):57-57
糖尿病患者锻炼身体,应尽量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即达到适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这是对治疗有效的运动量。最低强度运动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等,可锻炼30分钟。低强度运动跳舞、下楼梯、平地骑车等,可锻炼20分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因为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及学习。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人的身体质量的关键,也就是“防患于未然”。下面就如何对疾病进行预防及自我保健谈点认识。 一、每天进行必要的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提。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朽”。人的身体就像流水与户枢一样,也要进行不停的活动。过度安闲,不参加劳动及运动,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就要减弱,而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或发胖臃肿,活动后心慌、气短、出汗等症状。自古对于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就有记载,古代名医华佗发明了“五禽戏”,即像熊一样攀吊,像鹤一样左顾右盼,牵引腰体,活动关节……,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9.
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能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  相似文献   

10.
人过花甲已属老年期,生理机能逐渐减退,内脏功能逐步下降,为此,老年人健身必须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首先是注意椎体的锻炼,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每天要有规律地活动颈椎、腰椎和尾椎。《洗髓经》的“颈部旋转”、“转动腰胯”正是为了这个目的。颈部旋转要松静柔和,左右均匀,心平气和,以达到血流畅通,经络通顺。转动腰胯要速度缓和,柔松为主,适度为宜。有助肾气充足,腰强有力。他们都可以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对防止颈椎、腰椎的疾患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     
正教育是什么,展开来讲,可以写成一本很厚的书。中外教育家对此都有论述,我不想引述,只想说说我的认识。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宗旨是培养心态正常的、身体健康的、能用所学知识造福社会的现代公民。叶老说过一句简明而精彩的话。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来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所说的好习惯涉及做人和求学两大类。做人,要培养讲究礼貌的好习惯,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等等;求学,要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专心读书的好习惯,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养成了,能力也就慢慢形成了,人也真正像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精、气、神的调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理论,“精”、“气”、“神”在人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机制有助于人体“精”的固守、“气”的滋养和“神”的调节,因而具有养生强身、调节身心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区域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分布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分布研究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为例,运用P—E—R模型对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估算,并用P—S模型分别计量了动态与静态条件下重庆“一圈两翼”实现人口合理分布需要的迁移数量,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适度人口规模和人口合理分布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自然想到上医院。可事实上,人体具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这种自愈力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某种程度上,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轻度“三高”当机体内出现多余的垃圾废物,人体会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将其清除。比如肝脏、肾脏都可以为身体排毒;体内积聚了多余的脂肪热量,通过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就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运动所提倡的“管理主义”使公共部门的运作效率有所改进,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在某些方面也得以改善。但是运用于管制性的、执行性的政策环境中,就易产生所谓的“公共权力的异化”,深刻地伤害公共服务的本质。因此“管理主义”的立论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实行适度的规制、限制公共权力市场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傅行先 《老友》2013,(12):67-67
养生保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到适度,、所谓“适度”.是指自身整体所包含的各个部分要处于一种和潴、均衡的统一状态.使身体这台“机器”运转自如。我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坚持6个适度: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教学中三种学习方法的探讨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得到了提倡和重视。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教学实践,认为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点是: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原理理解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精神。共同点是针对教学中“学懂”和“学乐”所进行的教学完善和改进,都是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只有把“学会”、“学懂”、“锻炼”和“学乐”通过改革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当时的德国,在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者赞赏,后者反对,但是他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此所谓“现实”意即“存在”、“现存”。所以如恩格斯指出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增进健康,不断探求延长寿命的方法:人体自身的运动。人体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以表述的词语,也就千差万别了。如古希腊的“体操”、“竞技”、“赛会”;中国的“养生”、“养形”、“导引”、“刀武”之类的词语。东、西方由于地理、历史、国情的不同,在人体运动的方式与表述上均有明显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没有“体育”这一词语,这一词语最早是以身体的教育出现于1762年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中。以后又有德国、丹麦、瑞典的号称体育之父的先躯者,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足球是一项竞争性强、拼抢激烈的运动项目,素有“世界第一运动”之称。粗犷勇猛的拼搏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技术,很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大学生表现勇敢顽强和锻炼身体的极好手段。经常参加足球运动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和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等优秀品质。大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课外锻炼、比赛,能初步掌握足球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技能,并可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