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呈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特征规律和建设实践与人类文明孕育、发展和盛衰紧密相关.中国古代文明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环境思想.本文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给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中的新形态,它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统一的新型概念表达。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溯历史发展的概念,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划分依据,可知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时性考察人类文明形态这一相近概念中呈现,在共时性对比前苏联创造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和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形态的对应概念中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答现实课题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维度和中国特色的语境下,它表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概念,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需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机制中处理好道路与理论、传承与创新、全面性与协调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传承历史的文化大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含有浓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与全球发展大局,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体现着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创造活力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论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客观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他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他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又为我们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了外部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变迁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具有一致性,判断文明形态演进的依据在于生产方式的发展状态。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看,实践的发展决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人类实践的高度,是人类文明变迁的动力源泉。从人类文明秩序的形成看,人类文明秩序既不由先验理性所设计,也不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自然演化,而是受到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定,蕴含着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以对“现实的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为内驱动力,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追求平衡和充分,在生产关系的构建中凸显人的主体性,力求以生产方式的创新性发展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局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要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文明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跃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和基础。与西方文明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西方现代性,具有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和根本立场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创造的新的历史方位。要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禁锢,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持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展现出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冲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抛弃"冷战思维",以全球思维代替传统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求同存异"的关系,来迎接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解决不同阶段而尤其是当前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创建、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它代表了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进步一边的新兴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无论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过程还是结果来看,无不都在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向度,根本地区别于那些否弃“以人民为中心”的其他传统文明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符合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现代化的伦理追求,它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而今天新出现的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新兴人类文明形态,在21世纪的中国爆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丰富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路径形态等三个维度的立体性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图景式呈现,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重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推进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启示应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传承和发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特殊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的统一,开创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中国问题和世界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国精神的时代塑造,实质上是对中国精神的延续、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精神宝库增添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新时代,要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完善,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朝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应发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引领作用,培育高度的文明自觉精神,以科学的中华文明观加强文明交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汇集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