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语言教学的作用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Long提出了在交际中学习语言形式的理论模式。文章在理解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了它的理据性,并讨论了该理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有关价值取向的整体考察阙如的现状,立足于文学价值论立场,以代表性理论批评家及其代表性理论观点、概念、范畴为指引,结合时代因素,对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考察,用意不仅在于弄清这一价值取向的来龙去脉、理论之内在逻辑关系,为学界的深入探讨提供逻辑起点和理论框架,而且期望在此基础上引发人们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交际教学途径,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国内推广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明显。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心理和认知理论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兼顾语言形式和意义,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对当前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4.
汉绣是楚文化的产物.与中国四大名绣一样,它们共同孕育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沃土,分别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发育成长,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为了全面地了解其艺术理论,并学习其特有的色彩形式美感,所以选取了一系列代表作品,从色彩语言和形式美感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汉绣文化内涵、审美功能的关注,促进地域性民间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同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语言形式上也存在着整合的过程,但是概念整合过程并不能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意义并非是我们简单理解的语言形式上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要介绍“以形式为重心教学法”的不同定义和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阐述了“以形式为重心教学法”是以语言意义为重心 ,同时兼顾语言形式的教学法。文章还通过对语言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的探讨 ,对Doughty的“认知干扰”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并指出了Doughty对现实语言课堂教学的认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二语学习中口语输出对语言形式注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swain(1993)的输出假设以及Robinson(1995)的注意理论,本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口语输出任务与非输出任务和二语习得的关系,探索了口语输出对语言形式注意度的影响,具体分柝了听/说模式是否对学习者就过去虚拟式的注意度和习得有正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口语输出活动不仅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本身,还注意到本人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这就验证了swain输出假设的注意功能.(2)本实验口语输出任务2故事复述比任务1更有效地使受试者注意到目的语言形式,其原因是复述故事任务对受试者的注意力没有造成过度的负担.(3)口语输出任务对于提高就目的语言形式的注意度仅仅有短时作用,这表明如何促进二语学习者把目的语言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现象的经验中,我们常常将这种现象的存在统一视为其自身固有品质的表现而具有客观性的存在地位;弗雷格的语言分析注意到了语言现象经验中的相关常识论,提出了一种去心理主义的“涵义”观,并希望以此确立语言现象存在与统一的客观思想模式;弗雷格的“涵义”论揭示了语言现象经验的共同性基础,但这样的“揭示”并没有为“共同性基础”确立真正的源泉,我们只有从“涵义”思想的改造与回归先验哲学的进程中方可探知语言现象存在与统一的必然性基础,即语言现象世界的呈现与统一性特征决定于理性存在的先验形式,决定于纯粹理性世界的语言存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礼貌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礼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本文概括介绍国外学者关于礼貌语言问题的研究情况,然后探讨俄语情态语言形式与礼貌程度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指导交际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用某个空间发生的事件来指示该空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事件都是在空间里展开的,事件指示空间属于凸显特征记忆,符合转喻认知"接近即同一"的原则。事件指示空间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述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定语)+中心语"语言模式;第二是黏合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专名)+通名"语言模式;第三是转喻式阶段,表现为事件直接作地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