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亲是双方主体的一种利益选择行为,绝大多数会采取"往上看"的选择策略。相亲活动类似于购买一种看涨期权,相亲选择呈现出五种不同的情形:一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选择行为,二是"上门女婿"的选择行为,三是物质与财产合并的选择行为,四是精神融合的选择行为,五是需要婚恋扶贫的情形。从相亲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与社会结构的变迁轨迹。相亲、城市空间聚集与城市发展之间关联紧密,城市空间与人口的聚集推动家庭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而相亲选择更是放大了家庭生活成本,会压缩家庭的幸福指数。相亲经济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源并达到优化,相亲经济并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以达到优化。自由恋爱、亲友介入与相亲经济是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左右婚恋相亲行为的3种不同力量,而相亲经济更是一种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一种新的相亲形式——电视相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视相亲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迫于压力,不得不去相亲;摆脱心理不适,自愿相亲;电视相亲是手段之一等。根据电视相亲热的现状和原因,可以从调整心态,心理健康;拓宽交际,增加机会;理性看待,变更标准;对于现状,平常心看待等方面,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热。  相似文献   

3.
相亲狂想曲     
城市中,一个大龄男女青年如尚处于单身行列,势必会急坏身边一群人。来自家中二老的高压政策、身边好友苦口婆心的相劝、周遭同事不解的眼神,相亲就成了他们解决婚姻问题最好的途径。他们长期奋战在相亲前线,屡相屡败下渐成相亲界达人。套用一句话,那就是:"生命不息,相亲不止"。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国庆假期中,总是有那么一拨人或情愿或被迫地继续相亲的战斗。不管结果如何,总归是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身边的人一些慰籍。  相似文献   

4.
丘兆云 《百姓生活》2013,(11):43-44
近几年来,电视相亲节目,成了不少单身男女寻觅爱情的时尚平台。曾有过两段婚史、独自带着一个9岁儿子的单身男子陈沙,3年前也报名上了一档电视相亲节目。离开相亲现场后,一位陌生女子主动示爱的电话,让他受宠若惊,可是也让他由此经历了一场不堪回首的婚姻。在被骗43万元后,他把爱情骗子带到派出所,让她向警方自首……  相似文献   

5.
王平 《金陵瞭望》2010,(18):13-13
近日,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在一片“抑制低俗”的呼声中。明显冷却下来。但拜金相亲在民间仍十分走热。一场在广州天河区一高档写字楼举行的为18位富豪选美的活动,有超过千名的单身女性参加海选。  相似文献   

6.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新形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运用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原因,并分析此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2008,(9):84-86
各位,当你在生活中找不到恋爱对象的时候—一请去相亲!将近四成的单身在忙于此项操作。没错,他们以相亲的方式,来寻觅爱情和婚姻。这里的故事主角不乏高学历、高薪水的白领阶层。  相似文献   

8.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9.
渡渡 《今日南国》2009,(8):58-58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通过“相亲”的方式结识、相恋并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相亲”其实并不“老土”,在国外不少地方,“相亲”也依然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一大途径,只不过外国人“相亲”的方式更加多样、更加有创意而已。  相似文献   

10.
《非诚勿扰》的成功,一方面在电视相亲领域迅速催生出一股拷贝风潮,不可避免地导向同质或趋向同质的结局;另一方面,《非诚勿扰》始终占据相亲栏目收视霸主的现实则昭示出“差异化”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来源。以《非诚勿扰》为切入点,梳理相亲栏目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试图解析其“差异化”生存策略的具体所指。突出情感并强化服务意识的目标定位,通过媒体光环透视社会百态的话题效应,点评嘉宾的出色表现及有效的引导和规约,将经典叙事纳入相亲环节、设置并铺设悬念,优秀的主持人及嘉宾的“差异”组合,突破常规的舞台设计,极富画面感、情境感的音响等多方面的创新,最终令《非诚勿扰》成为“相亲”领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机会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常温爱情     
与前男友分手半年后,她在一次相亲中遇到了他。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3)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父母催得越来越紧,想找一个爱人越来越难!于是,相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怎样在第一次相亲的时候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怎样在第一次相亲的时候考察对方是否是自己需要的类型?相信"感觉",但也别忽略了理性判断!本期体验,我们特意从《可乐公社》找出两男一女3位急需解决个人问题的"红人",参照"斗地主"的模式。策划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相亲活动,以期管窥相亲技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5.
闪婚李开复     
邓希 《可乐》2010,(12):44-44
1982年6月,李开复念大三。他从美国回台湾过暑假,却不知道,这时家里所有人都在给他张罗相亲。 第一次相亲时,那个女孩无可奈何地告诉他:“其实,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来相亲是被父母逼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的男朋友。”回家后,他心想:相亲真是件无聊的事。  相似文献   

16.
细数目前国内各类型的电视相亲栏目,大大小小不下20个,各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都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力争在同质化的现状中突出其特色。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包装、模式、主持人和嘉宾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同与异,进而肯定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策略,认为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观天下     
《新天地》2012,(5):56
农民相亲网"非农勿扰"异常火爆美国男子杰里.米勒5年前创办了一家专门帮助农场主们寻找相亲对象的另类相亲网站(FarmersOnly.com),据称,该网站在用户注册时,不会问他是什么星座,而是问他是不是农民,养什么家畜,种什么庄稼,然而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的相亲类节目"娱乐化"特征被不断地凸显和强化。一方面,谈婚论嫁本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很私密的一件事,但是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热已经将这件极为私密的事导演成一件可以公开的、全民参与的文化套餐,这为许多"文化精英论者"所诟病;另一方面,面对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关照现实,即使背后有商业利益,但是不可否认它也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9.
石武 《新天地》2013,(1):23
退休以后,我开始追寻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找一个老伴。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相亲网,太过虚幻;婚介所,办卡要钱;公园相亲,少人问津。正巧某电视台有个"电视相亲"节目,这档节目比较侧重中老年人,因此我也误打误撞地报名了,还参加了两次。那天,我收看完当天的节目,其中有一位女士特别令我动心。我  相似文献   

20.
电视相亲节目因为新颖的节目定位、精心的策划和包装等原因一夜走红,但是这些以收视率为至高追求的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对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相亲类电视节目需要重塑正确的传播价值取向,主管部门应强化对电视节目的监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