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像许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一样,三江侗族作家群的文学旅途,是从民族文化的大原野里拓步的。三江地处桂北,与湘西南、黔东南接壤。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文化形态,毗邻的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一个氛围浓厚的“侗胞文化圈”。三江侗族作家群便是在“侗胞文化圈”里举起自己旗帜的。虽然三江侗族作家群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难说占据了位置,但在“侗胞文化圈”里享有一定的声誉。“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  相似文献   

2.
贵州天柱县地处黔东南;东抵湖南省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西连三穗县剑河县;南临锦屏县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界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由于同一文化渊源,同一形态,接壤的毗邻侗族地区自然形成了一个氛围浓厚的“侗族文化圈”,天柱侗族作家群具有代表性。这一作家群不仅在全国侗族文学圈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共有10位侗族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中天柱就占了6位),就是在全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北有天柱,南有三江”,指的是北部侗族地区贵州天柱侗族作家张作为、粟周熊、谭良洲、藤树嵩…  相似文献   

3.
宋神宗与王安石是熙丰变法时期两位最重要的领导人物。锐意求治的宋神宗与变法心切的王安石经元老重臣的撮合结成搭档,大力推行新法。就变法的时间、权力与内容来分析,宋神宗是两人关系中的主导者,王安石则充当了配角。宋神宗与王安石的遇合,对熙丰变法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其中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因素。而宋神宗与王安石的搭档,对他两人也有重大影响。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友谊,也可谓是封建君臣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苏洵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 ,但二人关系并不密切 ,没有相互交往的记录 ,也谈不上有何个人恩怨。为了攻击王安石 ,有人刻意制造苏王矛盾 ,并大谈其思想冲突。本文旨在说明二人在思想和政治主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 ,并无根本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群星闪铄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长河中.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可谓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他通过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因此,他对人才的教育、选拔、使用和管理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今天对它进行探讨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咏物诗创作在熙宁以前主要是借物议政 ,托物咏志 ,表现手法上则能准确地抓住所咏之物和主观情志之间的相似点 ,加以形象具体的描绘。熙宁年间的咏物诗创作在保持固有风格的基础上 ,其政治寓意明显增强 ;晚年的咏物诗风格则转向含蓄蕴籍。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即以唐宋八大家而论,宋代六大家中江西就占了三位。北宋中叶,庐陵欧阳修主盟文坛,倡导诗文革新;南丰曾巩、临川王安石一时并起,羽翼欧阳(修),各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他们三人的政治倾向和文学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然而,长期以来,学者  相似文献   

8.
议政诗是王安石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以寓言诗议政是他经常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王安石把寓言直接而广泛地带入议政领域,既拓展了寓言诗的艺术功能,又丰富了议政诗的艺术手段。其艺术方式有三:一是典型的寓言诗,以动物故事寄托政治见解;二是一些“亚寓言诗”,以人事为题材,而不拘泥于寓言的固有模式;三是一些以“寓言”为题的诗,在对某一事物的叙议中寄寓一定的政治事理而故事情节则被淡化。  相似文献   

9.
对王安石的人品,历来毁誉参半。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史料,认为王安石的品行、操守不仅在当时具有儒家风范,少有人及,就是今人在许多方面也应尊之为楷模。将王安石的人品概括为:君子求诸己──严于自律;欲与稷契遐相希──以天下为己任;不耻恶衣恶食,视富贵如浮云;好学深思,严谨治学;孝敬长辈,友好兄弟;博施济众──同情下层百姓等几个方面,以期能凸显“一世伟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咏史词多借古喻今,谴责北宋统治者,并追根探源,总结教训。而其他词人之作多单纯地咏史,或空叹兴亡,不触动现实。因而王安石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分工论,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蕃篱,恢复了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曾说:“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①张方平对王安石“孔孟后无人”之问,历举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诸人,说:“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②自宋以降,禅宗几乎笼罩佛门。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结构中,虽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仍顽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但在个人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逝世到今年已经整整九百周年了.尽管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投降派为开脱宋徽宗赵佶之流的亡国罪责,极力诋毁王安石以及王安石主持下的变法革新运动,但是,王安石的伟大的业绩,依然是彪炳于史册,永垂不朽.这篇文章的写出,还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的不朽业绩,更加重要的是,他主持下的变法革新运动,不论是其成功的地方,还是失败的地方,都足以垂鉴后世,给人们以启发,因而是值得研究和一写的.至于近几年有关王安石变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另文探讨,这里就不加涉及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变法图强,提出一系列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建议。这些建议值得加以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王安石关于人才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15.
建国40多年来,我国蒙古族当代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创作队伍日益壮大,形成了一个用蒙汉两种文字创作的多梯队的作家群,老中青几代作家汇合成为颇为可观的当代蒙古族作家群体。按照他们带着自己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佳作进入我国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队伍的时间状况,可以分为老(建国初期)、中(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青(七八十年代)三个梯队。  相似文献   

16.
白马湖作家群以其显赫的文人群体组合和丰厚的创作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标高格,尤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历史时段和特定文体领域里,这一群体有着不容小视的重要价值。本文试从人生态度、写作立场、审美追求、精神品性等方面探讨其别样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的文学思想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承袭传统文论的基础上 ,更多地立足于经学和政治的立场 ,以功利性、实用性论文 ,强调文学的教化宣传功能 ,甚至于直接将文学当成是政治的传声筒。晚年则以“诗从寺 ,寺者 ,法度之所在也”这一诗歌定义为中心 ,将批评重心转移到诗歌文本本身 ,对“诗之所以为诗”、诗歌创作中诸多艺术表现技巧、创作法则、历代诗人的品鉴等问题做出了独到精辟的论述 ,开启江西派论诗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以及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均已为历史所肯定。但是,在人才问题上,王安石推行对太学、对科举、对考课制度的改革,倡导推行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救荒恤灾是他政治活动的一部分。文章着重论述了他对天灾的认识及其处理对策,分析了其自然观与社会观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引言“象征”是文学上常见的表现手法,它常常通过隐喻、借喻等方式来营造意象,并使意象重复出现,然后由此寄托某种抽象理论。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文学理论》一书里这样解释象征和隐喻的关系: 我们认为“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的象征手法。下面举例说明王安石怎样利用若干首诗来表现同一意象并以此达到运用象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