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洋群岛地区由一系列小岛屿国家组成,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管理与盈利性发展被视为小岛屿国家合作管理的关键要素。本文探寻太平洋小岛屿国家渔业资源管理中的优质内容,指出外国渔船是太平洋群岛区域内金枪鱼捕捞的主力,列出了太平洋小岛屿国家开展区域合作面临的六大挑战。太平洋地区渔业资源管理的共同问题,受文化、经济和制度影响,各国在发展水平、制度能力和治理效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为太平洋小岛屿国家带来的共同利益,足以激励各国加强和完善本国的管理体制和治理能力,对于推进我国与周边沿海国家有效开展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再度升温,并成为发达国家集团和发展中国家集团激烈论争的焦点问题,其规范成果最终体现为原则性的《巴黎协定》第8条及其相关规定。考虑到国际法的碎片化与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特殊性,有关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问题的未来国际立法应当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为主平台,并积极吸收国际减灾框架中的有益实践经验,同时以国际责任法作为补充性的制度工具。其中,国家责任的发展应当优先于私法层面的跨国环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各领域通力合作,法律应对机制的构建必不可少。以往,我们常常将关注点放在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领域的基本问题研究上,而未真正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进行认真剖析,找出其目前和未来发展阶段的不足之处,东南亚国家深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面对这一挑战。尽管有必要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但是东南亚各国也有必要提升"道义责任理念",从自身法律完善做起,为温室气体的减排落实真正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4.
陈海嵩 《阅江学刊》2013,(6):46-53,66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拉丁美洲国家在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和行动计划,形成了两种推进方式:以气候变化法律为主、政策为辅的法律主导方式,以气候变化政策为主、少有甚至没有相关立法的政策主导方式。整体上看,拉丁美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综合性立法上取得了突破,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正顺应时代潮流加速发展。在气候变化立法上,拉丁关洲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气候变化政策上,拉丁美洲国家正加快发展速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拉丁美洲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时仍面临一定阻力,个别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徘徊不前,须尽快弥补政策空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太平洋岛屿国家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在国别史、专题研究以及研究机构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今后的太平洋岛屿国家研究应在主题明晰、研究理路的拓展创新以及学理提升方面多下功夫。惟有如此,太平洋岛屿国家研究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自己的特色,并立足于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协同效应研究是近年来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研究领域,为量化评估和统筹制定面向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政策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逐渐成为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的重要政策工具。协同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的定义阐述、模型建立与案例分析等方面。国际上对于协同效应研究已经进入了由科学研究向决策服务的阶段,是服务区域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科学基础。相比之下,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协同效应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加强协同效应研究,对于科学体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登斯认为,国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者,要在民主体制内进行政治变革——由赋权型国家向保障型国家过渡。赋权型国家更多的是发挥民众和社会团体等的社会自治作用,保障型国家则着重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导地位。赋权型国家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保障型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气候变化要求政府在自由民主的政治框架内加强管制和监督。保障型国家必须实现多方合作,包括民主政府和威权政府之间的合作,保障型国家与民众、非政府组织合作,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办法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CO2的吸收及CO2的收集和储存。在没有显著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条件下,减排温室气体必将影响一个国家的能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如气候变化政策、气候变化科学、减排温室气体技术(能源、工业、农业和林业技术)、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等,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9.
罗凤灵 《太平洋学报》2011,19(7):105-F0003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海洋法研究中心承办的“东海争议岛屿史地考证内部学习交流研讨会”于5月13至16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浙江、香港等地的海洋问题专家学者和上海有关部门领导共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联性,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领域进行落实是迫切的现实需要。地方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是系统地、综合地、低成本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可行路径。在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耦合立法中,应对气候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为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强调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可视其为生态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立法,是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集合体,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制度创新。江苏应对气候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立法的初步制度设计应包括:建立产业分类制度,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构建透明的产业决策制度,设计合理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可操作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激励与法律责任制度,确立法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气候谈判问题正逐渐演变成一场气候、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多重博弈。在松散的组织和复杂利益下,传统阵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阵营的破碎和重组必将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一股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力量,研究其联盟内部的差异性对于当前中国扭转在气候谈判中的被动性,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的力量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岛屿国家联盟内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地缘政治情况和不同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归类,明确不同类别国家的不同立场,进而提出中国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戈华清  史军 《阅江学刊》2011,3(6):68-73
在德班气候变化会议召开前夕,举办此次学术会议意义重大。参加此次会议的大多学者都认为气候变化不是单纯的学科或单纯的科学认知问题,已演化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会上,学者们就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集中探讨了气候变化中伦理问题、经济社会管理对策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或政策工具)选择与法律调控的相关内容等。他们认为,今后我们既需要从不同层面对气候伦理问题进行研究,也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具体政策选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2日,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以下简称"圆桌会议")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蓝色经济生态海岛",由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9月21日—22日在福建平潭召开,届时来自23个国家的海洋部长将齐聚平潭。此次圆桌会议的议题为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海水淡化与海岛供水安全,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密切与岛屿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构建基于海洋合作的蓝色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础科研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经合组织国家、台湾和韩国〔韩〕林洋泽一个国家(尤其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其进口贸易往往趋于平衡;其二,其外贸出口逐步扩大,外贸盈余不断有所增加。人们可以作出如下假设:由于受到各种...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1月4日,以蓝碳发展:科技与责任为主题的2017年蓝碳国际论坛在厦门召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内外蓝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工作者200多人齐聚中国厦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齐聚中国厦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联合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确认了海洋在全  相似文献   

16.
法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提出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义务。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法学研究者在温室气体减排、限排和封存方面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国内外能源法的比较研究、依法监管碳排放权与温室气体排放、探索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相关法律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学者认为应加强法律建设,提高应对能力。此外,我国学者还就气候变化对海洋、航空等方面法律提出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权力功能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发生了改变.国家权力要遵循国际惯例,还要受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条约和规范的影响.在权力功能上,一方面表现为国家对国际组织的依赖,国际组织为解决国家间争端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规范程序、经常性的谈判机构;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家对国际组织的制约.国家是国际组织权力的授予者和章程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相似文献   

18.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热门的研究领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不仅能够互补,而且能够共同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土著居民在数千年来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适应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逐渐被认识为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资源。“里约三公约”虽未明确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但其已奠定了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制度基础。完善国际及国内决策体系、尊重和信任传统知识的作用,构建传统知识交流平台、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以及资金支持创新模式,是利用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华  高艳兰 《创新》2012,6(1):58-63,127
美欧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危机问题已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面对此次危机,美欧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应对,由于各国国情各异,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通过分析美欧国家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列举美欧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